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一10的含量。结果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心功能Ⅱ、III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和对照组(P〈0.05)。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55,-0.751)。CHF组血清IL-10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476)。结论TNF-α、IL-6、IL-10水平与CHF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邓连瑞 《江西医药》2013,(12):1130-1133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MPP患儿(轻症52例、重症38例)按采血时间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对照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患儿人院治疗前和抗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和IL-13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P治疗前组TNF-α、IL-6、IL-8,IL-13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浓度(P〈0.01);而MPP治疗前组IL-10与对照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IL-10治疗后组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重型组比轻型组比较,TNF-α、IL-6、IL-8和IL-1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MPP患儿治疗前组较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3含量升高,提示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病情相关:而IL-1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浓度升高.提示与机体恢复期免疫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3.
修玉芳  万献尧 《中国医药》2008,3(5):286-28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客观指标。方法41例危重症患者中好转或治愈30例为存活组,死亡11例为死亡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按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Ⅲ评分)方法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存活组和死亡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IL-6、IL-10及APACHEⅢ评分四项指标两两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抗炎因子IL-10在危重症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决定患者的预后。TNF-α、IL-6和IL-10浓度同APACHEⅢ评分一样可作为危重症预警的价值参数。  相似文献   

4.
李皖生  何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0-1091
目的探讨大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5g吞服,3次/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内毒索、TNF-α、IL-6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2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大黄能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内毒素、TNF—α、IL-6水平,提高IL-2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OFR)代谢物丙二醛(MDA)、TNF-α、IL-6、IL-8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喻。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手术伴有缺血-再灌注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U组于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u/kg,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滴6000u/kg;C组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相同时间静脉注射。于上止血带前(TI)、松止血带后5min(T2)、15min(T3)和30min(T4)抽取术侧股静脉血,测定TNF—α、IL-6、IL-8、MDA、NO浓度。结果C组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8、MDA含量较T1时显著增加(P〈0.01),U组仅L时较T。时增加(P〈0.05),U组T2、T3、L时TNF—α、IL-6、IL-8、MDA含量较C组低(P〈0.05),血浆NO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OFR代谢物MDA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及非丹参治疗组,每组24例;选择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4、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S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P〈0.05)。奥曲肽治疗组与非奥曲肽治疗组入院时3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7d后两组SAP患者3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奥曲肽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曲肽可降低SAP患者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左侧肩隅、外关、髀关、足三里)、穴位对照组(左侧清灵渊、灵道、萁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郗门中点、五里与阴胞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浆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和TNF-α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30min,血浆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循经取穴电针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注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穴位对照组或非穴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可导致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显著(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东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60-166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退变腰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和腰椎间盘突出中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25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取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匀浆后取上清液,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随机取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外周血作检测。结果: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自身血清(P〈0.05,P〈0.01),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局部慢性炎症参与腰椎间盘退变过程,TNF-α、IL-6水平的增高,使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颈椎骨代谢异常,这可能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康卫 《海峡药学》2011,23(1):68-70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肝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异丙酚组加用异丙酚4~6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至关腹,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1)、肝门阻断末(T2)、术后第一天(T3)和术后第三天(T4)抽取静脉血.测定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浆细胞因子1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血浆ALT和AS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异丙酚组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求后第三天两组患者血浆ALT和AST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肝门阻断来和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血浆IL-10含量较求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异丙酚组增加或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求后第三天两组患者血浆IL-6、IL-8、IL-10和TNF—α含量均恢复至求前水平。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促炎症因子择放,抑制抗炎症细胞因于释放,从而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围手术期应用异丙酚麻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抗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干预小鼠内毒素耐受的形成,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耐受的影响。方法以昆明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ⅠA组为健康对照组,ⅠB组为单次直接致死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LD50=8 mg/kg)对照组,Ⅱ组为标准内毒素耐受组,Ⅲ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高剂量Dex(10 mg/kg)干预组,Ⅲ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高剂量Dex干预组,Ⅳ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低剂量Dex(1mg/kg)干预组,Ⅳ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低剂量Dex干预组。完成实验处置后3 h取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①ⅠA组TNF-α、IL-10水平极低,ⅠB组TNF-α、IL-10水平较ⅠA组显著增高(P<0.05,P<0.01),Ⅱ组TNF-α、IL-10水平较ⅠB组显著下降(P<0.05,P<0.01),但仍高于ⅠA组。②各Dex干预组TNF-α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TNF-α水平与Ⅱ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TNF-α水平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Dex干预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IL-10水平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S刺激可导致小鼠体内TNF-α水平、IL-10水平升高。内毒素耐受时,小鼠体内TNF-α、IL-10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②终末LPS前一定时间内予以Dex干预可以促进内毒素耐受的形成,Dex剂量过高可能不会带来更多受益。③IL-10对内毒素耐受的形成可能不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丽  李慧 《中南药学》2010,8(2):128-13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检测白芍总苷对大鼠UC模型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增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TGP组及SASP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TGP组与SASP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而显著升高IL-10的含量,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R))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内直视单纯二尖辩置换术病人60例,ASAⅡ~Ⅲ级,男35例,女25例,年龄34.5~57.5岁。全身静脉麻醉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30),银杏组:纵断胸骨之前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R))1mg/kg,静脉滴注,CPB开始前滴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同速度静脉滴注。分别于转机前(T1)、转机30min(T2)、停机即刻(T3)、停机后60min(L)、停机后24h(T5)5个时点采中心静脉血液10mL离心,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100-β蛋白、TNF-a、IL-6、IL-10。结果T1时两组S100-β蛋白、TNF-α、IL-6、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00-蛋白、TNF-a、IL-6:两组T2、T3及T4时较T1增高(P〈0.05或P〈O.01),银杏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10:两组T2、T3、瓦时较T1升高(P〈0.05或P〈0.01),银杏组升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R))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降低转流过程中及转流后血浆S100-β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Graves病(GD)患者血清中IL-6、TNF-a和IFN-γ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例未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未治疗组)、20例临床治疗后缓解组(治疗缓解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以上三组血清中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6、TNF-a和IFN-γ的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与未治疗组比较,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TNF-a和IFN-γ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a、IFN-Y和IL-6的水平与FT3、FT4和TSH的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GD患者TNF-a、IFN-γ和IL-6的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但不能很好的反映G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量子血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光量子血疗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光量子血疗治疗1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效率为80.35%,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1),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体内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光量子血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血清TNF-α、IL-6及IL-8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共28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同期入选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6及IL-10在伤后第1、3、5天的动态变化。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调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哮喘痰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36例中度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喷喉,每次200μg,2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收集痰液检测NE、MMP-9、TIMP-1,同时静脉采血检测IL-6、IL-8及TNF-α。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痰液NE、MMP-9、TIMP-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血清IL-6、IL-8及TNF-α也较治疗降低(P〈0.05,P〈0.01)。结论布地奈德可降低痰液上述三种蛋白酶的含量,降低了气道阻力,同时减少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抑制了呼吸道炎性反应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肿瘤特异性肠内免疫营养物(supportan)对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的调理作用。方法建立C57小鼠癌性恶病质模型,观察supportan对恶病质小鼠体重的影响,以及与癌性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果supportan能明显抑制癌性恶病质小鼠体重下降(P〈0.05),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0.05),与甲羟孕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upportan能明显改善小鼠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状况,其含有的ω-3脂肪酸具有调节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14d。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急性肺损伤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结果:治疗7d和14d后,治疗组患者IL-6、TNF-α、肺损伤评分、MODS评分和SIR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组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