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混合皮肤移植对促进Ⅲ度烫伤皮肤愈合的机制。方法 在大鼠Ⅲ度烫伤及烫伤后切痂移植异体皮打洞嵌植自体皮片 (混合移植 )的模型上比较单纯Ⅲ度烫伤创面与混合移植后 3 ,5 ,7,14 ,2 1和 2 8天自体皮区、异体皮区皮肤 (包括部分皮下组织 )中纤维连接蛋白 (FN)含量的变化。结果 单纯Ⅲ度烫伤大鼠创面炎性反应明显 ,伤后 2 8天仍未愈合 ,混合移植异体皮出现排异现象 ;自体皮生长良好 ,植皮后 2 8天自体表皮相连。相应的未进行切痂混合移植的大鼠烫伤创面FN在烫伤后 17天才达到最高峰 ,混合移植异体皮区的FN在植皮后 3天即升高 ,第 7天为最高 ,第 14天降低 ,而自体皮区FN在移植后 2天即已达到最高峰。混合移植早期 ,自体皮区FN含量均高于异体皮区和烧伤创面。结论 自体皮片比异体皮片更易与创面粘连 ,建立血供 ,上皮更易扩展 ,从而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烫伤愈合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大鼠浅Ⅱ度烫伤(伤后1,3,5,7,10,14d组)、Ⅲ度烫伤切痂混合移植模型(大张异体皮移植3,5,7,14,21,28d组)上研究了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结果:正常皮肤基底膜中含有LN,而创伤后表皮细胞迁移缘LN消失,愈合后表皮下LN又出现。混合移植后7d出现异体皮排异反应,表现为异体表皮细胞铲除,而异体表皮下仍可见LN阳性表达。异体皮移植后10d,从自体皮迁移来的表皮细胞下有零星LN,而异体表皮细胞被完全铲除,异体皮基底膜处LN仍基本保持完整。异体皮移植后21d,自体表皮已基本覆盖异体皮区,此时LN表达已基本完整。结论:烫伤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有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对13例以四肢为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在4 8 h内行真皮内削痂术,保留部分真皮和浅筋膜。切取自体刃厚皮制作成微粒皮,通过漂浮法将微粒皮转移到复温处理后的大张异体皮真皮面,用其覆盖削痂后创面,缝合固定,加压包扎。5~7 d打开敷料,异体皮外涂碘酊,创面暴露。结果本组13例。一次手术治愈10例,再次手术植皮者3例,平均手术次数1.23次。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8.0±2.3)d。经5~12个月随访,供、受皮区未见明显瘢痕,皮肤外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早期削痂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感染、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和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烫伤大鼠经不同植皮手术后,植皮片中IL-1,IL-6,TNF的动态变化。方法 Ⅲ度烫伤大鼠经切痂后,分别采用单植自体皮、单植异体皮与混合植皮3组方案。于植皮后6小时及1,2,5,7不同植皮0,14,21,28天检测皮瓣浸液中IL-1,I 生物学活性。结果 单植的异皮(als)、单植的自皮(aus)、及混合皮瓣中的异皮(mals)与嵌植入的自皮(maus)3天内均存在3种因子的早期就激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结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于皮肤全层缺损大鼠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皮片存活率及创面收缩率。方法将巴马香猪ADM、人ADM及异体大鼠ADM结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于皮肤全层缺损大鼠背部,与大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组、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组比较,观察移植第1、2、4、8w时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计算不同时间点移植皮片存活率及创面收缩率。结果巴马香猪ADM和人ADM结合自体皮片移植到大鼠创面后,未引起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皮片存活率及创面收缩率无明显差异;与异体大鼠ADM组移植皮片存活率及创面收缩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移植皮片存活率明显低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组,但显著高于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组,创面收缩率显著低于自体刃厚皮移植组。结论巴马香猪ADM与人ADM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提高自体皮片存活率,降低创面收缩率,完全可能替代人ADM应用于创伤修复领域。  相似文献   

6.
异体皮、异种皮与自体皮相间移植后创面愈合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新鲜异体皮、冻干皮、液氮贮存的异体皮以及异种皮和自体皮混合移植后创面愈合的过程,以及它们之间排异反应的迟早、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等有无差异,特设计了以下动物实验。 实验设计与方法 用体重9~16Kg的小白猪,每次雌雄各1只(异体皮雌雄互植),麻醉下在猪背部制作7×7cm的创面4块,作为受皮区,4个创面即  相似文献   

7.
深Ⅱ度烧伤累及真皮深层,不论临床上采取暴露疗法还是包扎疗法都是通过残存的毛囊、汗腺等皮肤成分自行愈合。但往往由于过度炎症反应、渗出和坏死组织的存在以及感染中毒,导致创面组织进行性损害,而影响创面愈合过程和愈合质量。2002年以来我们对深Ⅱ度烧伤创面,采用早期削痂、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处理及撕脱皮瓣保留再利用与舍弃条件的判定.方法 回顾性总结并分析58例撕脱伤创面的整形修复,依据撕脱面积大小、形态,选择创面最佳修复方法,即:①撕脱皮肤“反鼓”制成中厚皮片移植;②创面清创异体皮移植,Ⅱ期自体皮置换移植;③局部皮瓣移植覆盖裸露的神经、血管、骨关节及睾丸,其它创面自体皮片移植;④保留部分撕脱皮肤的皮瓣原位移植;⑤扩张后皮瓣移植覆盖裸露颅骨.结果治疗58例,异体皮移植、自体皮移植、皮瓣及扩张后皮瓣修复,1期伤口愈合46例,延期愈合10例,仅有2例部分撕脱皮肤制成的皮瓣移植后尖端坏死,经再次手术修复创面愈合.肢体截除4例,其中1例延期截肢.结论多部位撕脱伤主要是撕脱皮肤和部分撕脱皮肤的再利用,只要依据保留皮瓣的4条标准准确判断,选择修复方法妥当,撕脱皮肤舍弃的相对较少或全部利用,创面修复就比较容易,受伤区功能可最大限度恢复,外观也能达到整形效果,否则手术次数多,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最后效果恢复也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9.
张云国  黄昌林  左新成 《人民军医》2002,45(12):701-702
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瘢痕挛缩畸形往往须多次手术整形 ,但常常缺乏完好的自体皮供应。 1998年以来 ,我们应用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治疗特大面积深度烧伤致瘢痕挛缩畸形 7例 ,获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瘢痕挛缩畸形 7例 2 3处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14~ 4 6岁 ,平均 30岁。烧伤面积76%~ 96% ,深Ⅱ度、Ⅲ度面积均超过 65 % ,其中Ⅲ度面积达 90 % 2例。瘢痕部位 :颈区 3处 ,腋区 6处 ,肘区 5处 ,腕区 2处 ,月国窝 7处。手术时机 :烧伤创面愈合后 5个月~ 3年。液氮保存异体皮 1例 ,新鲜异体皮 2例 ,直系亲属供皮 4例。1 …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后皮肤混合移植中局部免疫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混合皮肤移植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建立烧伤大鼠混合皮肤移植的动物模型及模拟混合皮肤移植的烧伤患者淋巴细胞,异体表皮细胞,自体表皮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进行大体和病理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 (1)组织学检查显示,异体移植于术后14-21天遭排斥,混合移植处未见明显排异反应。(2)体外模拟混合移植实验中,自体淋巴细胞对异体表皮细胞的免疫庆答强度明显减弱。(3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泸州本地质粒介导的耐多药大肠埃希菌的CTX M、CTX M 3基因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耐药菌株筛选,PCR扩增CTX M、CTX M 3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大小,阳性产物外送测碱基序列。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一株死亡。全敏6株,占8.57%,单耐16株,占22.86%,双耐18株,占26.71%,耐多药30株,占42.86%。耐多药质粒中的阳性结果经DNA测序仪检测基因序列,与已知的基因相比较,CTX M有23株,占76.67%,CTX M 3有21株,占70%。两种基因均含有的有12株,占40%。结论泸州地区耐多药大肠埃希菌存在质粒介导的CTX M、CTX M 3基因,耐多药的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唑肟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 KP-PBCA-NP)。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空白PBCA—NP,以粒径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吸附法制备KP—PBCA—NP,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应用U10(10^8)均匀法设计实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制备PBCA—NP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液pH2~3,Pluronic F68的含量为1.0%~1.5%,优化条件下制备PBCA—NP平均粒径为50nm;在制备KP-PBCA—NP时,当反应液的pH值为1,PBCA含量为0.5%,KP含量为0.8mg/ml时,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平均为95.64%)和载药量(15.32%)。结论:控制工艺条件,可制备不同粒径的PBCA—NP作为各种药物载体,并且可以从此为载体制备可用于注射给药的KP—PBCA—NP。  相似文献   

14.
BSG 《MedR Medizinrecht》2006,24(4):235-236
Abstrakt Eine Fristvers?umung ist verschuldet – und eine Wiedereinsetzung in den vorigen Stand abzulehnen –, wenn ein Anwaltsbüro, eine Beh?rde oder eine sonstige ?ffentlich-rechtliche Institution die Einhaltung von Fristen für die Einlegung von Rechtsbehelfen nicht in der erforderlichen Weise sichergestellt hat (Organisationsverschulden). Unverzichtbar ist die Einrichtung einer Ausgangskontrolle für fristwahrende Schrifts?tze. Hierfür geeignet ist z. B. die Führung eines Fristenbuchs. (Leits?tze des Bearbeit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同步矩形瓣胆肠Y型吻合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8年6月至2004年6月,共实施同步矩形瓣胆肠Y型吻合术215例,对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观察T型管引流物、T型管造影、钡餐检查,采用不同体位、角度、加压腹部均未见返流征相。远期疗效优良率达92.8%。结论同步矩形瓣胆肠Y型吻合能有效阻止胆肠吻合术后返流、能有效的预防胆道逆行感染,是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17.
6-Methoxy-3-[2-[1-(phenylmethyl)-4-piperidinyl]ethyl]-1,2-benzisoxazole is a high affinity (K(i) = 8.2 nM) reversible inhibitor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The carbon-11 labeled form was prepared in high (>97%) radiochemical purity and with specific activities of 37+/-20 GBq/micromol at end of synthesis, by the alkylation of the desmethyl precursor with [11C]meth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t room temperature. In vivo studies in mice demonstrated good blood brain permeability but essentially uniform regional brain distribution. Thus, despite in vitro and in vivo activity as an AChE inhibitor, 6-[11C]methoxy-3-[2-[1-(phenylmethyl)-4-piperidinyl]ethyl]-1,2-benzis oxa zole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in vivo imaging studies of AChE in the mammalian brain.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433ζ作为凋亡抑制蛋白,近年来对其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介绍了1433ζ的结构特点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同时简要介绍了该蛋白的配体类型及其拮抗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健  王雨龙  王宁 《西南军医》2012,14(3):422-42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肝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3例采取腹腔镜下微爆破碎石处理后再取石。术中观察胆道损伤出血量,术后观察有无胆汁渗漏、有无胆道结石残余。结果术中碎石、取石均顺利完成,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及胆汁渗漏。仅1例发生胆管结石残留,术后经“T”型管瘘道胆道镜成功取石。结论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技术治疗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可以扩大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手术适应症,减轻胆道的损伤,减少病人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15例手术切除病变食管行食管-胃吻合术后,经钡餐或碘水造影证实为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了经口植入国产食管带膜支架瘘口封堵治疗。结果所有支架均一次性成功植入,共植入17枚支架,即时堵瘘100%,支架植入后3~5d再发瘘2例(13.3%),支架移位1例(6.6%)。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