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廓内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2例肝癌及胸部疾患的介入治疗中运用了经胸廓内动脉插管DSA造影,对胸廓内动脉参与病变供血的病例进行了介入治疗,并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胸廓内动脉参与病变供血12例,胸廓内动脉行程长、分支及供血器官较多,对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结论:胸廓内动脉在肝癌及胸部疾患的介入治疗中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
经胸廓内动脉化学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胸廓内动脉化学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造影显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为胸廓内动脉 ,用不锈钢圈在肿瘤供血分支以下栓塞胸廓内动脉以保护非肿瘤分支避免意外栓塞 ,透视下向肿瘤供血分支内缓慢注入碘化油与顺铂、丝裂霉素乳化剂至血流停止 ,后用明胶海绵条栓塞该分支以减少血流对碘化油的冲洗。结果 介入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周后复查CT显示碘油在肿瘤内分布良好。结论 对胸廓内动脉供血为主的中晚期肺癌有必要进行化学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4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临床止血中的意义。方法: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对相关的非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发现病变一并进行栓塞。结果:34例血管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8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出血10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胸廓内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出血6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胸廓内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出血7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和肺动脉出血3例。对所有破损的血管逐一进行栓塞。结论:在肺结核咯血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过程中,应常规对相关的非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提高栓塞在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治疗中的效果、减少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于胸廓内动脉的显示效果,并分析其解剖学关系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行CT胸腹部血管检查患者288例,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状况、测量胸廓内动脉近、中、远各段内径及胸廓内动脉长度、胸骨间距,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双侧胸廓内动脉的显示率为100%(576条);肋间前动脉的显示率为88.72%,胸壁穿透支的显示率为30.73%;右侧末端两分支者245例(85.07%)、三分支者24例(8.33%)、四分支者19例(6.60%);左侧末端两分支者240例(83.33%)、三分支者27例(9.38%)、四分支者21例(7.29%),两侧均以两分支型为主。双侧胸廓内动脉内径,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相同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在相同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胸廓内动脉长度、胸骨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胸廓内动脉长度较女性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患者胸廓内动脉胸骨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5.
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分类和救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病因分类和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4例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18~68岁。致伤原因分别为创伤性(锐器伤、钝性或减速伤)、病理性及医源性损伤。损伤部位归为颈根部和胸顶部两类,损伤血管为颈总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伴行的静脉。手术方式:(1)按损伤原因及部位的分类选择切口;(2)依血管具体损伤选用不同修复方法(或体外循环下)。结果 治愈56例(88%),死亡7例(11%),致残1例(2%)。结论 对颈根部血管损伤宜间断压迫止血并扩创施术;胸顶部血管损伤需开胸控制血管近端后施术,特殊病例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实施血管分流和重建。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激光ICG白蛋白吻合中等动脉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取得更好的血管吻合远期通畅率和解决目前激光血管吻合强度不理想的问题,我们应用半导体激光和加靛蓝花青染料(ICG)白蛋白,比较三种不同吻合方法:直接吻合法、单纯白蛋白“焊接”吻合法和直接吻合法加焊接吻合法。吻合材料为离体人胸廓内动脉、活体大白鼠腹主动脉及离体猪心脏和胸廓内动脉。结果表明,平均完成一个吻合口的时间为3.15min±0.36min;使用白蛋白加固或焊接吻合的耐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显著高于直接吻合法(P<0.05和P<0.01),而且焊接吻合法的热损伤仅限于动脉外膜,深度仅200μm;存活的大白鼠腹主动脉吻合结果满意。激光用于端—侧吻合胸廓内动脉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其抗拉强度仍需进一步活体动物实验研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对胸廓内血管损伤10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其救治水平。对胸骨旁投射区域内的穿透性损伤应考虑有合并胸廓内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18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男117例,女71例,年龄31~72岁。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157例,BAI和肺动脉联合灌注化疗(PAI)2例,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E)29例。结果:本组病例共做介入治疗432次,平均每例2.3次。共发生并发症320人次,其中导管操作引起的并发症11人次,对比剂引起的并发症157人次,化疗药物引起的并发症149人次,脊髓损伤1例,胸廓内动脉误栓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结论: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前灌注化疗与肿瘤供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肿瘤血供的研究,为动脉灌注化疗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锁骨下动脉造影,然后选择性动脉内灌注ADM60mg,CDDP80mg,MMC12-18mg。结果:(1)肿瘤主要血供50%来自胸廓外劝脉,肩胛下动脉及胸内动及 占25%,与以往观点不同;(2)6例乳腺癌经动脉灌注后原发灶及淋巴结均明显缩小。结论:乳腺同供血主要是胸廓外侧动脉,其次为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供特点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DSA造影评估乳腺癌供血动脉分布,分别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结果 48例患者DSA造影共发现74支明确供血动脉.单支供血9例,多支供血39例,主要以胸外侧动脉和(或)胸廓内动脉为主.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近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用于评价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的放置在放疗后所致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采用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放置的方法治疗2例腹腔运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结果:放疗性动脉性病变为临床治愈,结论:血管成形要和内支架的综合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为,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1周内再次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56例,均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膈动脉等血管造影或/和栓塞术.结果 本组患者介入术后1周内再次出血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栓塞后再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结核1例,食管癌术后1例,食管癌放疗后1例,并再次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外动脉、膈动脉等相关血管造影栓塞术.结论 介入术前应用血管收缩药物、肺脏供血动脉多样化、病变范围广、栓塞材料的选择不合适、造影图像质量欠清晰等均导致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联合双重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与非支气管动脉(包括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胸上动脉、肩胛下动脉、隔动脉等)造影,并对异常血管用PVA颗粒、明胶海绵和/或钢圈双重栓塞.结果 21例大咯血患者,共栓塞74支异常血管.其中支气管动脉32支,肋间动脉22支、胸廓内动脉9支,胸上动脉6支,膈动脉3支、肩胛下动脉2支.术后即刻止血14例,咳血量明显减少5例,有所减少2例,即刻止血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1.4%、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时,同时仔细寻找并栓塞参与供血的非支气管动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四种方法治疗围术期骨盆损伤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科围术期骨盆损伤伴血管损伤大出血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3~61岁,平均41.8岁。术前行骨盆CT检查21例。创伤致血管破裂17例,医源性血管损伤5例。髂外动脉2例,髂外静脉1例,髂内动脉主干2例,髂内动脉及多分支5例,股静脉3例,臀上动脉4例,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骶前静脉丛损伤各1例,未明确损伤血管名称2例。软组织伴血管损伤4例,取骨盆内固定致血管损伤1例,髋臼骨折3例,骨盆骨折8例,骨盆和髋臼双重骨折6例。其中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6例;髂内动脉结扎术5例;腹膜外骨盆填塞术3例,其中腹膜外骨盆填塞后结合介入治疗1例;血管吻合术8例,其中髂外静脉吻合术后介入下行髂内动脉分支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1例。结果 骨盆CT发现骨盆损伤导致血管损伤17例,敏感率100%。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病死率4.5%,为腹膜外填塞患者,占3例腹膜外填塞33.3%。术中请血管外科医师缝扎骶前静脉丛及吻合髂外静脉各1例,术后出现骨盆术区感染、坏死3例(13.6%...  相似文献   

15.
动脉下段及分叉部损伤常发生于小腿近端及膝部的严重创伤病例。由于局部解剖及损伤特点,截肢率较动脉中上段为高[1]。我院自1988年7月~1997年7月共收治此类损伤病人11例,占同期下肢动脉损伤病例的31.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其中...  相似文献   

16.
腹部撞击伤时压力的传播及肝脏损伤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撞击载荷对动物下腹部撞击致伤,测量了动物腹内压力衣腹主动脉、肝门静脉、肝动脉等血管内血流压力的变化,观察了肝脏等脏器损伤的病理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和肝门静脉内血流压力的增加最为显著,肝脏因血流压力的剧增所致的损伤以点片状出血性损伤为主,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和讨论了腹部撞击伤时压力在不同介质内的传播对肝脏间接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志刚  何鹏飞  韩军 《武警医学》2002,13(11):656-657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兴起于 2 0世纪 90年代的一种全新手术治疗方法 ,以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 ,受到了广大病员及胸外科医师的普遍好评。我院 1995年以来 ,共诊治各类胸腔出血患者 32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12~ 76岁 ,平均 42岁。其中肋间血管损伤 7例 ,胸廓内动脉损伤 1例 ,胸膜粘连带断裂 5例 ,肺大泡破裂 6例 ,肺组织损伤 4例 ,心脏壁破裂伤 2例 ,心包破裂伤 1例 ,奇静脉损伤 1例 ,食管破裂伤 1例 ,膈肌破裂伤 2例 ,肺癌、肺结核各 1例。 32例中少量血胸 8例 ,中量血胸 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况,捻转导丝通过损伤段失败即刻穿刺胫后动脉并送入4F单弯导管和圈套器,采用导丝抓捕技术将损伤段导丝捕捉住,使其通过损伤段,并建立工作轨道,经导丝植入血管支架修复损伤动脉;对远端流出道血栓阻塞用6F导引导管抽吸动脉远端血栓,对肢体末梢动脉血栓予动脉内留置导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部分断裂7例,完全断裂4例,共植入支架1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7±3.8)个月,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3例支架腔内狭窄>70%,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6例支架腔内狭窄<30%,未作特殊处理.随访期未发现支架断裂、变形、移位,无截肢患者.结论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可减少手术时间,快速恢复受损动脉血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动脉痉挛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都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引起脑动脉痉挛的原因,推测其发生机理有:(1)头颅外伤直接机械性损伤脑动脉;(2)在颅内肿瘤切除时放某种机化学物质。(3)脑池内血液成份破裂形成“致痉挛因子”。(4)下丘脑损伤,致下丘脑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某部或某段脑基底动脉环或其分子狭窄,临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导管内灌注法或腔内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血管损伤中,损伤血管局部和其远端血运情况的DSA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例临床拟诊有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DSA检查。损伤的原因有医源性、刀刺伤、车祸伤、钝伤等。结果:11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损伤表现,阳性率100%。血管造影的表现为动脉闭塞6例、动脉狭窄4条、动脉迂曲3条、对比剂外渗1条、假性动脉瘤4条、动静脉瘘4条。结论:对有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动脉DSA检查,能对损伤动脉局部作出定性、定位的诊断,同时亦能了解其远端血运中断或重建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