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背根节GDNF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ND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安  叶维莉 《武警医学》1996,7(6):320-322
以坐骨神经损伤的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的变化。结果表明,NGF-ir免疫阳性产物见于前角运动核背外侧群(DL)、腹外侧群(VL)、中间群(C)、后背外侧群(RDL),损伤侧NGF免疫反应染色明显深于对照侧,第4d染色达到高峰。提示NGF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可能具有营养、保护及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挤挫伤为动物模型,神经损伤局部肌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与无注射HGF组对照,通过步态分析、肌肉湿重测定、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指标评价神经损伤后再生效果.结果 术后4周,在坐骨神经指数、肌肉湿重恢复、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再生指标的比较中,注射HGF组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HGF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有髓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剂量的NGF、PGE1和等渗盐水共14天。术后20天制备再生坐骨神经-胫前肌在体标本,用三导记录仪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曲线(CTCM),术后每日或隔日测夹毁侧和正常侧后足足印长度(PL)和足趾伸张距离(TSD),以夹毁侧的PL值和TSD值接近正常侧PL值和TSD值作为该项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的标志。结果NGF和PGE1均有效地增进肌肉收缩张力,加快肌肉收缩峰值速度和减轻肌肉萎缩率,明显缩短PL和TSD恢复正常的时间。结论外源性NG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PGE1能部分模拟NGF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区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采用主动手运动任务模式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运动功能区损伤及恢复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治疗.资料与方法 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40例.累及基底节区25例,皮层区15例.其中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9例,慢性期16例.采用组块设计进行单手拇指与余4指同步对指运动,所有患者均进行健侧和患侧手的主动运动实验.采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急性期梗死灶累及皮层区组,健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激活强度及范围明显大于患侧半球.皮层区组患侧半球SMC激活强度及范围均小于基底节区组;(2)梗死灶累及基底节区组,健侧与患侧半球SMC激活强度及范围于急性期与慢性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的纵向观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患侧和(或)健侧半球SMC的激活强度和(或)范围有不同程度增强,同时激活脑区增多,均可见小脑半球的激活;患肢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患侧半球SMC的激活强度及范围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结论 (1)fMRI能准确地判定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区的损伤程度及有无重组的脑功能区;(2)皮层区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较为严重,SMC起关键作用,其受累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功能损伤的等级及恢复程度;(3)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病变周围及远隔部位可出现功能和结构变化,提示存在脑功能区重组.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切断后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 以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为实验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GDN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术后2周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进行脊髓切片的尼氏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DN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术式神经移位至桡神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动力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不同部位疗效的差异。方法 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肋间神经或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不同部位的桡神经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36例,平均随访时间42.39个月,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肌力恢复的有效率。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56%(20/36);在恢复伸肘功能时,以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主干组和移位至肱三头肌肌支组的有效率高,分别为5/8、4/4;在恢复伸腕功能时,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发出肱三头肌肌支后的沟内段的有效率最高,为75%(9/12)。结论 移位至桡神经主干术和至肱三头肌肌支术的伸肘功能恢复佳;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沟内段术的伸腕功能恢复最好;年龄〈30岁和手术间隔时间〈12个月,有利于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自家兔坐骨神经组织中提取神经营养因子(NTFS),同种动物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后吻合,加用NTFS促再植神经生长对照实验研究,以大体观察、肌电图、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判再植神经恢复,结果显示:在神经吻合部同时及术后加用NTFS,损伤神经在NTFS调节下,神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低热损伤对大鼠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4 只 SPF 级雄性 Wistar 大鼠适应性饲养 1 周后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热损伤后 1 d 组、热损伤后 3 d 组和热损伤后 5 d 组, 每组 8 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右侧坐骨神经低热 (47 ℃ ) 损伤模型, 而左侧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 模型建立后, 热损伤后 1 d 组、热损伤后 3 d 组、热损伤后 5 d组大鼠分别于室温下饲养 23、71、119 h, 而后经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 采用比色法对比观察 3 组大鼠两侧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甲苯胺蓝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伊文思蓝分布情况、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情况? 结果 热损伤后 1 d 组大鼠两侧 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均明显高于热损伤后 3 d 组和热损伤后 5 d 组 (F = 30.880、8.213, P < 0.001、P =0.002), 且热损伤后 1 d 组和热损伤后 3 d 组大鼠热损伤侧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侧 ( t =3.926、3.736, P = 0.001、0.002), 而热损伤后 5 d 组大鼠两侧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无明显差异 ( t = 0.701, P = 0.494)。 3 组大鼠热损伤侧坐骨神经内膜均可见弥漫性红色荧光, 而对照侧伊文思蓝红色荧光仅局限于神经内膜血管腔内, 未渗漏至血管外? 3组大鼠热损伤侧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可见雪旺细胞胞浆内空泡形成、髓鞘松散、髓鞘球形成, 轴索空化、内部微丝溶解;神经内膜血管内可见部分紧密连接消失, 红细胞聚集, 内皮细胞出现凋亡; 无髓纤维基本正常? 3 组大鼠对照侧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可见少量髓鞘松散,无髓纤维与神经内膜血管基本正常? 结论 47 ℃低热损伤可破坏坐骨神经的血神经屏障功能, 引起神经内膜水肿, 且低热损伤可选择性损伤有髓纤维, 而对无髓纤维损伤极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减轻周围神经在缓慢牵拉过程中的损伤,增加神经延长率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扩张器,对大白兔坐骨神经行扩张延长的同时,辅以脉冲电磁场(PEM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处理。最后,测定神经延长率(NER)、运动传导速度(MCV)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NER在PEMF组及bFGF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CV的降低却显著较轻。组织病理显示,PEMF及bFGF组的神经变性轻,雪旺氏细胞增殖,新生毛细血管及髓鞘却较明显。结论PEMF及bFGF可减轻神经在扩张期间的损伤,增加延长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bFG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6O只SD大鼠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只,钳夹损伤右侧坐骨神经后每日分别给予bFGF和生理盐水,术后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计量分析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FGF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75 mGy照射对12周糖尿病(DM)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抗氧化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75 mGy+DM组及DM组,12周末记录其存活率和体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应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及睾丸抗氧化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2周后,DM组大鼠存活率为25%,健康对照组为100%(χ2=15.938, P<0.01);75 mGy+DM组大鼠存活率为56.25%,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糖尿病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亦高于75 mGy+DM组(F=5.496,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及NO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而75 mGy+DM组大鼠血清和睾丸MDA含量显著低于单纯DM组,以睾丸组织中尤为明显(F=10.644,P<0.01);75 mGy照射显著降低了DM组大鼠血清NO含量(F=14.379, P<0.05),同时增加了DM组大鼠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睾丸酮(TS)和促滤泡激素(FSH)含量(F值分别为9.676、43.194和5.282,P<0.05或P<0.01)。结论 低剂量辐射显著降低睾丸组织及血清MDA和NO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TS及FSH含量,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多所致生精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许旺细胞对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面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促进作用. 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10只),制成而神经缺损12 mm模型,分别以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许旺细胞、去细胞异体神经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术后5个月分别行神经电生理、再生神经形态及数量等检测. 结果 A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恢复率(术侧/健侧)为(35.8±2.5)%,潜伏期恢复率(健侧/术侧)为(65.8±2.9)%;神经移植段再生轴突数为(1 570±188)个,髓鞘厚度为(0.383±0.031)μm.A组的各项指标优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许旺细胞植入去细胞异体神经可促进面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自然愈合组(B组,n=15)和跑台运动组(C组,n=15)。A组于建模前全部处死取材(6肢)。B组与C组用自制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双侧后肢腓肠肌中段闭合性急性钝挫伤,建立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60肢)。建模后B组不施加运动干预,自然愈合;C组每天进行定时定量跑台训练。B组和C组分别于伤后第3、6、9、12、21天随机选取3只(6肢)处死,在击打中心部位取材制成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GF-β1和bFGF的平均光密度,观察其表达水平。结果:A组仅有微量TGF-β1和bFGF表达。B组伤后3天TGF-β1、bFGF平均光密度值开始增高,6天达到峰值,9天开始逐渐下降,两因子表达特点相似。B、C两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两因子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TGF-β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1);伤后3、6、9、12天bFGF平均光密度值均升高(P<0.01或P<0.05),3天时达峰值,2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早期施加运动干预促进TGF-β1和bFGF表达,提示骨骼肌愈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瘢痕过度增生而影响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DR1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雀异黄素干预组,分别于术后7d、14d、21d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扎侧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DDR1、bF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金雀异黄素干预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部分时间段BUN、Scr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能通过降低DDR1及bFGF的表达而减轻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A20基因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抗凋亡脑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只SD大鼠,制作重度TBI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伤后30 min,在立体定向仪下向损伤灶周边皮质及损伤灶内多点注射脂质体-pcDNA3.1-A20和脂质体-pcDNA3.1空质粒.两组分别于术后12,24,48,72,168 h各取5只大鼠取脑制作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A20基因的表达和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每组剩余的另10只大鼠于TBI后第1,2,3,4周,进行斜板试验测试其神经功能.结果 (1)实验组损伤灶周边A2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TBI后可见损伤侧皮质、海马分布有不同数量的凋亡细胞,以损伤灶周围皮质最为集中;两组的细胞凋亡均在TBI后72 h达到高峰.实验组TBI后12,24,48及72 h神经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3)伤后第4周,实验组临界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A20基因治疗能够起到抗损伤后细胞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率中子长期照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每天用低剂量率中子252Cf(吸收剂量率为0.35 mGy/h)照射20.5h,在照射的第14、28、42、56和70天(累积剂量分别为0.1、0.2、0.3、0.4和0.5 Gy)及停止照射后第35天各取8只大鼠,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大鼠外周血WB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3+、 CD8+CD3+、CD45RA+/CD161α+亚群的变化。结果 累积剂量为0.3、0.4及0.5 Gy时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止照射后35 d,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累积剂量为0.1、0.3、0.4、0.5 Gy及停止照射后35 d,外周血CD4+CD3-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累积剂量为0.2和0.3 Gy时CD8+CD3-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累积剂量为0.1 Gy时的CD4+CD3+细胞比例及0.1和0.2 Gy时的CD8+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同一天对照组(P<0.01或<0.05)。另外,低剂量率中子长期照射可使累积剂量为0.2~0.3 Gy的外周血NK细胞(CD161α+ CD45RA-)显著升高,累积剂量为0.1~0.5 Gy及停止照射后35 d照射组的外周血B细胞(CD161α- CD45RA+)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低剂量率裂变中子长期照射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使大鼠外周血WBC减少,淋巴细胞中B细胞减少,NK细胞细胞比例升高,这种变化在停止照射后一段时间仍可能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30 g,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大鼠分为等渗盐水组(NS组)24只,银杏叶提取物组(Egb组)24只.在T9椎板水平半切脊髓.术后NS组大鼠每天给予2 ml等渗盐水灌胃,EGb761组大鼠每天给予2 ml(20mg)Egb灌胃.分别于术后1,7,14,21 d取材,行髓鞘染色、焦油紫染色、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和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术后各时相点Egb组大鼠脊髓损伤周围邻近区脱髓鞘明显减轻,坏死囊腔明显减小,损伤侧与正常侧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比率明显高于NS组(P<0.05),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iNOS表达阳性细胞率低于Ns组(P<0.01或P<0.05);而且,iNOS阳性细胞率与细胞凋亡指数间呈正相关(r=0.729,P<0.01).结论 Egb能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