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宸  赖文 《中国针灸》2004,24(12):873-875
目的:介绍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经验,昭示针灸治疗传染病具有广阔的前景,促进对历代针灸防治传染病经验的发掘整理,以充分发挥针灸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搜集、考订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文献史料,利用针灸学理论,并结合今人针灸治疗传染病机理的研究成果,分析说明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具体问题.结论:针灸能够治疗烈性传染病;针灸治疗传染病也应根据不同传染病,分别采用针刺法或艾灸法;针对具体情况,决定针刺深浅和采用不同针具;主张针药并用、灸药并施.  相似文献   

2.
岭南医家认为鼠疫的病因病机是热毒迫血成瘀,治疗上以解血毒、清血热、活血瘀为主,方用王清任的解毒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是此方的君药;使用清热护心之犀角、羚羊角、藏红花,使毒不攻心,尤为关键。此方须大剂量急追多服方能取效,其贵在据症加减。并发现了部分治疗鼠疫有特效的犀角、羚羊角、藏红花等贵重药材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金元鼠疫史与李杲所论病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符友丰 《中医杂志》1996,37(4):243-244
金元时期(或更早)的鼠疫流行史,涉及对李杲(东垣)及同期医家学术成就的确认和评价以及在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史上所占的地位。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资料的积累,本文拟作进一步分析。1 从晋唐的“恶核”到金元的“时毒”伍连德曾以《诸病源候论》中的“恶核”等记载视为“中国古籍关于鼠疫之记录”。此说为后来多种鼠疫专著所引证。今天看来,我国古代鼠疫(腺型)流行的  相似文献   

4.
鼠疫自1867年传入广西北海.即在岭南迅速蔓延,1911年以前岭南共有991县次的疫情记录,其中鼠疫就占了493县次,尤其是1894年穗港鼠疫,仅广州因鼠疫而死者达10万之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岭南医家不懈地与鼠疫抗争,灵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鼠疫,在鼠疫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岭南医家对鼠疫的辨证。  相似文献   

5.
古今肺痿方的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肺痿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肺痿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肺痿方261首,针对古今肺痿方药物配伍和药对特征,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采用频繁模式、hpriori算法进行分析。结果古今医家治疗肺痿时常选用的药物多具有化痰止咳平喘、补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如桔梗、杏仁、五味子、人参、麦冬等;现代医家对于药物的选择比古代医家更为集中,同时常使用古代医家很少用到的药物,如丹参、当归、川芎等。结论在肺痿方剂的运用中,古今医家在高频药物的使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黄炜元是清末广东著名的医家,其代表作《辩疫真机》。该书以问辩为体例,从运气学的角度认识鼠疫的病因,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分析鼠疫的病机,抓住"血凝燥而不行则结为疬"的典型症状,批判疫证"戒谷气"的陋俗流弊。治疗上立足本虚,祛邪固本,调治之余不忘培补肝脾肾,解毒之中融入血药,散结化瘀;辨证精微,用药独到,迥异时流,在清末岭南涌现的一批鼠疫专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人见死鼠如见虎"--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 (plague)又名黑死病 ,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历史上 ,以其危害惨烈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广泛寄居于鼠类及旱獭等野生啮齿动物体内 ,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人类鼠疫 ,发生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 ,临终病人因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 ,造成皮肤出血坏死 ,患者皮肤呈紫黑色 ,故有黑死病之称。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 ,人和鼠大量死亡 ,尸陈街巷 ,惨象绝伦 ,令见者惧惧 ,谈鼠变色。在人类的历史上 ,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诗文和绘画 ,描述鼠疫大流行时的恐怖景象。1 恐怖文化描述的黑死病  鼠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刘完素治疗中风病方剂计量学指标特色,为当今中风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刘完素及唐代、清代医家治疗中风病方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其治疗中风病方剂计量学特色.结果 刘完素与唐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方剂在药性、药味、归经方面有较强相关性(P<00.01).治疗中风病5种功效药物f_(yi)值比较,刘完素清热药的使用高于唐代医家(P<0.05),疏散外风药使用与唐代无差异.结论 刘完素"降心火,益肾水"理论指导了清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但其方药运用滞后于治法理论创新,"疏散外风"为主治疗中风病的方剂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古籍文献的“消渴肾病”用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古籍中各代医家记载的消渴名方进行整理,归纳出下消的中医用药规律,为现代的方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和中医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历代医家治疗下消时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的使用频率分别是治疗消渴时的1.68倍、2.10倍;补益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率分别是治疗消渴时的1.05倍、1.31倍;而清热药和解表药的使用频率和消渴相比要明显降低。[结论]治疗现代"消渴肾病"时应在运用古今消渴病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把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的使用特别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分析近代吴宣崇《治鼠疫法》、罗汝兰《鼠疫汇编》、陈兆祥《急救鼠疫传染良方》、黎佩兰《时症良方释疑》、郑奋扬《鼠疫约编》、劳守慎《恶核良方释疑》及余伯陶《鼠疫抉微》等七部鼠疫专著成书的时代背景、地域因素、理论渊源,并介绍其核心学术观点及学术的传承脉络。认为文献传承是中医学术传播重要载体,也是研究近代岭南瘟疫病学术流派发展重要素材。以上七位医家足以形成一个中医流派,将其命名为“近代岭南罗氏疫病流派”,该流派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快Na~+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给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阳性对照药为奎尼丁,通过对比I_(Na)的电流密度峰值、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分析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快Na~+通道电流。结果:给予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及奎尼丁干预后,I_(Na)I-V曲线明显上移,I_(Na)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结论: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快Na~+通道有抑制作用,提示其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抑制快Na~+通道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治疗中风的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了众多医家治疗中风的中药复方1283首,建立了中药复方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味药依次为当归、川芎、地龙、牛膝、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石菖蒲、黄芪。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药组其实为当归、川芎、地龙、赤芍、红花、桃仁、黄芪、丹参8味药的排列组合。  相似文献   

13.
江其龙 《光明中医》2009,24(3):536-538
本文综述了历代医家鲜药临床运用的基本情况,当前鲜药临床应用的概貌,包括主要适应证、使用方法、储存保鲜方法等.结合鲜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国具有鲜药资源的优势,为鲜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深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腺宁栓多次直肠给药后,动物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及刺激反应可能出现的靶器官,为临床毒副反应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SD大鼠进行多次直肠给药黏膜刺激性试验,大鼠直肠给药剂量为临床用药量,连续给药及观察7天,末次给药24h后每组剖解6只动物,取出直肠局部组织,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红肿等情况,以积分评价方法判断药物对直肠黏膜是否有刺激性,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有异常,则停药观察的动物需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无异常,则停药观察的动物只需做解剖观察。结果:大鼠腺宁栓多次直肠给药,动物解剖可见由药物引起的轻微直肠黏膜充血、红肿等现象,以积分评价方法判断药物对直肠黏膜有轻度刺激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鼠直肠黏膜有药物引起的轻微病理变化。结论:腺宁栓大鼠多次直肠给药,对直肠黏膜有轻度刺激性。  相似文献   

15.
清·罗汝兰《鼠疫汇编》是现存最早系统论述鼠疫之专著,从病因、病机、预防、治疗、验案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鼠疫证治。罗汝兰吸纳诸位医家精妙,结合自己治疗鼠疫经验,提出本病病机为热毒血瘀,以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标本兼顾,拟加减解毒活血方为主方。并借鉴吴鞠通三焦辨证,依据鼠疫病程阶段不同从三焦分型论治,上焦证为解毒化瘀重用"清"法;中焦证为解毒化瘀见"症"用下;下焦证为解毒化瘀兼用滋阴。三焦分证,煎法有别,并收录多种预防鼠疫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核心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20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方340首。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和方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统计结果中前25味药的累积使用频次超过了2073次,累积频率已达到了50%,为核心药物。在这25味药中,补虚药5味,使用频率达13.60%;祛风湿药5味,使用频率迭10.68%;解袁药5味,使用频率达8.45%;活血化瘀药4味,使用频率达6.89%;平肝熄风药3味,使用频率达6.31%;清热药2味,使用频率达2.77%;利水渗湿药1味,使用频率达1.63%。结论: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袁药以及活血化瘀药在现代医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方剂中占主导地位,可为进一步探讨和发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贵华  罗媛媛 《河北中医》2012,34(4):599-600
中医学对中药的服药方法有较多记载,但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每日早、晚2次服用的方法.中药服药方法的特殊性和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被淡化、遗忘.有人曾对105例中药汤剂无效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服法不当10例[1].由此可见,中药的服药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伤寒论》被后世医家尊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奉为圭臬,不仅其理、法、方、药为后世所推崇,其中的服药方法也有其特殊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序贯给药"法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王清任临证处方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王清任及对比医家所载方药的功效、归经、四性、五味进行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王清任使用补血、活血、止血药、平肝药较多;使用肝经、胆经、心经、心包经的药较多;使用温性、平性、辛味药较多。结论:王清任擅长使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9.
中医鼻内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鼻内给药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几千年来,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使之不仅用于治疗鼻科疾病,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全身性疾病和危急重症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医鼻内给药的作用机理,给药剂型和方法、临床应用等,以供临床研究时参考。一作用机理清代名医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根据鼻腔的生理特点,鼻内  相似文献   

20.
宋佳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2,53(15):1269-1272
中药方剂常具有较低的阈剂量和较宽的治疗窗,使得中药临床剂量变化非常灵活,但任何一首方剂,一味中药,对任何一位患者而言都存在一个“极限剂量”,不超过“极限剂量”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此外,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总结了古代医家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控制剂量,以达到祛邪愈病的目的.研究认为,古代医家常用两种剂量控制策略,一为试探性给药法,一为阶梯式给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