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脊髓造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造影、脊髓造影CT及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4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了脊髓造影、CTM、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脊髓造影采用常规脊髓造影和CTM相结合(以下称脊髓造影).CTM在常规脊髓造影后4~6h进行.MRI采用SE序列加GE序列.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灶检出率、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做一统计和分析.结果脊髓造影CT与MRI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6%,85.7%,定性准确率分别为66.2%,79.6%,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0.6%,92.3%,病变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在造影与MRI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定性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造影CT与MRI结合将有利于椎管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及定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及其对病变定性、定位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4例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患者(男12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29.1岁)均经PHILIPS 1.0NT型MR仪行常规T_1WI、T_2WI磁共振成像,其中6例又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的椎管内占位病变均经病理证实,并对其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的病变经病理证实,18例为胚胎源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4例为神经源性肿瘤(3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以及脊膜瘤与脂肪瘤各1例。各种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随其不同的组织学来源而有很大差别。表皮样囊肿多为均质长T_1长T_2信号。皮样囊肿以短T_1,长T_2信号为主。畸胎瘤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壁均匀强化,偶见强化附壁结节。神经纤维瘤呈均质长T_1、长T_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异常对比增强。脊膜瘤呈长T_1、稍长T_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异常对比强化,并见局部硬脊膜增厚强化而形成的硬膜尾征。结论:各种病变的MRI表现随其组织学来源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它们在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椎管造影与CT。  相似文献   

3.
4.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脊髓造影(包括CTM)与MRI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分析脊髓造影、脊髓造影 CT及 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 6 4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了脊髓造影、CTM、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脊髓造影采用常规脊髓造影和 CTM相结合 (以下称脊髓造影 )。CTM在常规脊髓造影后 4~ 6 h进行。 MRI采用 SE序列加 GE序列。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灶检出率、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做一统计和分析。结果 :脊髓造影 CT与 MRI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 88.6 % ,85 .7% ,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6 6 .2 % ,79.6 % ,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90 .6 % ,92 .3% ,病变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在造影与 MRI之间无显著差异 ,而定性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脊髓造影 CT与 MRI结合将有利于椎管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及定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6.
肝内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方法一、设备要求以中等场强(0.3~0.6T)为佳。高场强并不能获得满意的腹部图象。因为磁场强度越高越易受到化学位移、血液流动及各种运动伪影的干扰。肝脏为富含脂类、水分、血液的脏器,并随呼吸而运动,恰恰最易产生上述伪影。此外,高磁场强度会不成比例地延长不同受检组织的(如正常肝实质和肝内病灶)T_1时间,从而降低T_1加权图象显示病灶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7.
输尿管占位性病变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48例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息肉23例,经手术切除,随访2-20年无复发。恶性输尿管肿瘤24例,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18例,肿瘤段输尿管切除6例。随访16例,O-B期/Ⅰ-Ⅱ级12例,已存活2-16年,其中3例半年至2年内发现膀胱肿瘤。B-C期/Ⅲ级4例,术后半年至1年死亡。结论:输尿管息肉愈后良好,恶性肿瘤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早期诊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占位病变的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8例椎管内占位病变(包括椎管内肿瘤24例、蛛网膜囊肿2例、硬膜外脓肿和椎同盘突出各1例)的CT表现。着重讨论了造影剂增强CT的特征。大多数增强CT可显示肿块的轮廓,有助于肿块定位。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增强CT表现类似,但雪旺氏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脓肿具有增强CT特征;同时还对脂肪瘤、脊膜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增强CT特征进行了探讨。增强CT定位困难时,CTM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11.
教院1971年8月~1993年10月收治鼻窦占位性病变263例,其中伴眼部并发症124例,并均经眼科会诊观察。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72例,女52例。年龄9~84,平均47岁。肿瘤位于筛窦33例(26.6%),颠窦31例(25%),额、筛窦23例(18.5%),上颌窦11例(0.9%),蝶、筛窦8例(0.6%),蝶窦2例(0.2%),其他16例(12.9%)。单侧鼻窦占位性病变121例,双侧3例。肿瘤性质:良性103例,其中囊肿79例,骨化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其他16例;恶性则例,其中鳞状上皮癌12例,未分化癌3例,黑色素瘤3例,乳头状瘤恶变2例,低度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对33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1例(髓内8例,髓外硬脊膜外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单发2例,多发2例),动静脉病变18例(动静脉瘘12 例,动静脉畸形6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 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好发年龄在40岁左右,临床多表现为渐进性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海绵状血管瘤髓内较髓外相对多见,髓内病变颈段好发,病变多局限,病灶周围T2低信号环较具特征性,强化多不明显;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少见,多发生在胸段,常为边界清楚梭型肿物,均匀明显强化.血管母细胞瘤较少见,可单发亦可多发,多发生在颈、胸段,当伴有较大范围脊髓空洞或囊变,并有明显强化结节时,诊断不难;动静脉病变最多见, MRI多能发现蜿蜒血管流空信号,较易诊断,但具体分型有赖于DSA或手术. 结论 椎管内不同类型的血管性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表现,MRI可较好地显示病变,并能准确定位,同时可以显示脊髓变性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病变的诊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CT脊髓造影诊断椎管内占位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value of omnipaque myelography and CT myelography in 77 cases of intraspi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51 extramedullary and 26 intramedullary confirmed by operation) was reviewed. In 69 case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accurate, but not in the other 8 cases. It is not advisab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o have both myelography and postmyelography CT scan done for all intraspi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For most of the extramedullary tumors, myelography alone proved to be adequate. For intramedullary lesions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myelography was inconclusive and postmyelography CT scan as a supplementary procedure wa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5.
B型超声应用于肝、胆、胰、脾等疾病的检查已较普遍,因脾脏疾病的发病率远比肝,胆疾病为少,故有关超声诊断脾脏疾病的文献资料相对不多,兹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之声像图作简要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7~76岁、平均3..1±17.8岁,病程3小时至2年,主要症状为外伤后腹痛、左上腹肿块、黑便、头颈或四肢肿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脾动脉栓塞术后腹痛、3例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3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单发72例患者中良性66例,恶性6例,而21例多发患者中良性19例,恶性2例。经统计学分析单发或多发组的良性或恶性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表现为边界不清(81.82%)、低回声(72.73%)、形态不规则(81.82%)、微钙化(54.55%)、高血供(63.64%)、纵横比1(54.55%);而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表现为等回声(49.09%)、混合回声(23.64%)、边界清(73.45%)、形态规则(91.15%)、低血供(46.02%)、纵横比≤1(78.76%)。经统计学分析,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在边界、回声类型、周边声晕钙化、纵横比、形态、血供评分等超声特征上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二维和CPD检查为恶性22例,其中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7例;常规二维和CPD检查为良性71例,其中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70例;经统计,常规二维和CPD联合检查的灵敏性为87.50%,特异性为82.35%,准确性为82.80%。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辨认率高等优点,对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超声对回盲部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很高,但部分定性较困难。本文收集我院1991-01~1996-11经手术证实的36例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声象图分析,总结和探讨它们的声象图特征,以提高国官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8.5岁。临床症状;右下腹疼痛,压痛,排便不畅,腹胀,多可触及包块。36例中结肠癌10例,阑尾脓肿15例,阑尾粘液囊肿3例,肠套叠4例,炎性包块2例,阑尾、盲肠恶性淋巴瘤2例。使用仪器为东芝SAL-38A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22例肝肿瘤经碘油栓塞后的病例进行了定期CT扫描,发现碘油选择性停留在肝肿瘤内,并能显示更多的小子灶,能观察疗效,判别复发,对明确患者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20例,其中血管瘤17例,错构瘤1例,假性囊肿1例,脾结核1例;恶性病变25例,其中淋巴瘤17例,转移瘤7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CT和MRI不仅可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密度/信号、强化方式,还可显示脾脏的大小、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邻近脏器的改变。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不同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正确识别这些征象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