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蕾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2-320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儿EB病毒DNA(EBV—DN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12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EBV—DNA。结果EBV—DNA阳性68例(53.5%),其中-1岁12例,-3岁23例,-5岁18例,-7岁10例,-9岁3例(,~13岁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X10。/L21例,自细胞计数〈10.0X10。/L8例,单核细胞计数〉10%9例,异淋巴细胞〉10%10例,血小板减少症4例,肝功能异常5例,心肌酶异常8例。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EB-DNA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 RT- PCR检测 WT1 基因的方法 ,探讨 WT1 基因在各类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 :RT-PCR分别扩增 K5 6 2细胞 WT1 基因及β- actin基因 ,凝胶切割并回收、纯化 ,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后作为标准模板。采用荧光定量 RT- PCR方法检测 80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及 1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 WT1 基因表达。结果 :白血病患者组 (4 9例 AML、18例 AL L、7例 HAL、6例 CML )与正常人外周血 WT1 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 ,髓系表达高于淋巴系 ,M5显著低表达。结论 :荧光定量 RT- PCR方法检测 WT1 基因灵敏性高、特异性好。与正常人外周血比较 ,WT1 在各类型白血病中呈高度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雌二醇(E2)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OB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检测OB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TGF-β1、IGF-1基因的表达。结果 10-9~10-6mol/L浓度E2的可促进OB的增殖,以10-7mol/L为最高峰值。10-5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抑制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可增加TGF-β1、IGF-1 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雌激素促进OB增殖及TGF-β1和IGF-1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雌激素促进骨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天  潘丽丽  白婕  王娜  崔丽  岳燕 《中国医药》2013,8(7):995-997
目的 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HC)和20例RA患者(RA组)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IL-9 mRNA、转录因子PU.1 mRNA,分析这些指标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IL-9+T细胞、CD4+ PU.1 +T细胞、CD4+ IL-9+ PU.1 +T细胞均缺如.细胞因子检测:IL-9水平在HC组为(1.24±0.44)×10-9 g/L,RA组为(1.33 ±0.53)×10-9 g/L(P =0.558);IL-4水平在HC组为(8.59±4.07) ×10-9 g/L,RA组为(5.95±5.73) ×10-9 g/L(P =0.101);TGF-β水平在HC组为(1238±329) μg/L,RA组(712±254) μg/L,(P=0.00);IFN-γ水平在HC组均低于检测水平,RA患者中5例IFN-γ水平升高.HC组IL-9 mRNA表达为(0.24±0.04),RA组为(0.24±0.02) (P =0.764);HC组PU.1 mRNA表达为(0.38 ±0.02),RA组(0.13±0.02) (P =0.000).结论 RA组患者外周血促Th9分化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抑制其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平有所升高,导致PU.1 mRNA表达受抑,PU.1蛋白无法合成不能支持IL-9mRNA表达.RA患者外周血不存在Th9细胞分化条件,推测循环血Th9细胞可能不参与RA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外周血和正常肺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肽(RRM1)和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10例良性肺病患者组织,同时术前留取外周血4 ml,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RRM1、β-tubulinⅢ mRNA在不同来源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RRM1、β-tubulinⅢ mRNA在肿瘤组织、外周血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RRM1、β-tubulinⅢ mRNA在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检测可以为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提供参考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外周血中的检测还不能替代肺癌组织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外周血癌胚抗原(CEA,eareinoembryonic antigen)、细胞角蛋白19(CK19,cytokeratin 19)m1RNA的表达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法,并以β-actin为内对照,测定19例乳腺癌组织中特异性mRNA表达情况,以及测定28例健康女性体检者、1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51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CEA、CK19mRNA的表达。结果19例乳腺癌组织中CEAmRNA的阳性率为78.9%(15/19),CK19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100%(19/19)。本研究应用FQ-PCR检测外周血CEA、CK19mRNA的表达来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以上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转移。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CEA、CK19mRNA的表达均为阴性,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前2组。结论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CEA、CK19mRNA的方法,可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调节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进一步检测Cyct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0.75~4.0mmol/L丙戊酸钠作用于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观察克隆形成率、碘化丙啶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蛋白表达,RT—PCR检测分析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 mRNA表达。结果0.75~4.0mmol/L丙戊酸钠作用24、48、72、96h,观察组出现了时间-剂量依赖趋势的生长抑制,同时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对照组细胞增殖周期G1、S、M期所占比例未见明显改变,而观察组则随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周期G1期阻滞,G1期比例由55.4%~82.8%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yclin A、Cyclin D1蛋白及mRNA表达均被明显下调而P21^Waf/cip1蛋白、mRNA表达则被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Cyclin E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特异性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调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增殖周期于G1期;丙戊酸钠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P21^Waf/cip1 mRNA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D1、Cyclin A mRNA蛋白表达分别和/或协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其受体阳性人卵巢癌HO8910细胞中组织激肽释放酶5(KLK5)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O8910细胞,雌激素组分别加入10-10、10-9、10-8、10-7mol/L的17-β雌二醇(17-βE2),孕激素组分别加入10-7、10-6mol/L的黄体酮(P),对照组加入无水乙醇,培养72h。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KLK5mRNA表达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作用72h后,17-βE2各实验组(10-10、10-9、10-8、10-7mol/L)HO8910细胞KLK5mRNA水平均高于乙醇对照组(P<0.01);P各实验组(10-7、10-6mol/L)HO8910细胞KLK5mRNA水平均低于乙醇对照组(P<0.01)。经MTT检测17-βE2各实验组HO8910细胞光吸收度A值与乙醇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P各实验组细胞光吸收度A值与乙醇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雌激素对KLK5mRNA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同时能促进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而孕激素作用正相反。  相似文献   

9.
严晓敏  唐勤  陈明  孙则禹 《江苏医药》2003,29(12):890-89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3个月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比较荧光定量PCR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两种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情况和使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和ELISA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56例肾移植患肾移植术后3个月的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的检测。结果 56例肾移植患中CMVpp56抗原血症阳性9例(16.1%),PCR阳性11例(19.6%),12例(21.4%)诊断为CMV感染,其中7例为症状性感染,5例为无症状性感染。荧光定量PCR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的一致性为92%,阳性符合率67%,阴性符合率92%。CMVpp65抗原、CMV DNA PCR、CMV—IgM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92%;100%、92%;43%、88%。结论 荧光定量PCR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的联合应用,对监测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主控基因RUNX1及其靶基因SLC9A3R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及磷酸激酶(PKC)-βⅠ的mRNA表达,进一步了解RUNX1及其下游基因与银屑病外周血T细胞活性异常的关系。方法取20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培养、扩增外周血T细胞并鉴定纯度;提取纯化m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检测RUNX1、SLC9A3R1、HLA-C及PKC-βⅠ在mRNA水平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RUNX1、SLC9A3R1、HLA-C及PKC-βⅠ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RUNX1、SLC9A3R1、HLA-C及PKC-βⅠmRNA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比值分别为1.807 1、2.249 4、2.074 4及2.378 4。结论 RUNX1及其靶基因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引起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诱导乳鼠CFs向MFs分化中α—SMA及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酶解-差速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乳鼠CFs,将10ng/mL的TGFβ1诱导培养第1天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及共聚焦纤维观察α—SMA及Cx43表达;以免疫印迹和RT—PCR分别半定量比较两者a—SMA及Cx4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分离培养2d的原代CFs细胞极少表达a-SMA及Cx43蛋白及其mRNA;经TGFβ1诱导24h后α—SMA及Cx4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TGFβ1,可诱导乳鼠CFs向MFs分化,导致α—SMA及Cx4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IP140与TNF-α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载病毒组、过表达RIP140组、空载病毒+TNF-α组、过表达RIP140+TNF-α组,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α、PPAR-β/δ、PDK4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过表达RIP140的腺病毒感染H9c2细胞,Western blot分析细胞核p65蛋白水平、胞质IκB-α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2的mRNA表达水平; TNF-α刺激心肌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RIP140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RIP14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过表达RIP140组比较,过表达RIP140+TNF-α刺激组PPAR-β/δ和PDK4的mRNA表达下降。过表达RIP140的心肌细胞核内p65蛋白水平升高,胞质IκB-α蛋白水平下降,TNF-α、IL-1β、IL-2的mRNA表达升高; TNF-α刺激心肌细胞,使RIP14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RIP140与TNF-α可相互作用,介导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GF-β1 mRNA表达水平对肝癌发病的影响及其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TGF-β1 mRNA水平差异显著(P<0.05),早期肝癌与中晚期肝癌TGF-β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组与其他类型肝癌的TGF-β1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TGF-β1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相关,且随病程发展会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吲哚-3-原醇(13C)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永生化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不同浓度13C(25、50、100μmol/L)处理细胞48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测细胞周期;FITC-AnnexinV/PI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观测细胞凋亡;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L、bax、bcl-2、caspase-3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D1、CDK4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磷酸化及非磷酸化p38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①MTT法显示,100mol/L及以下浓度的13C处理HSC-T6后,细胞的存活率在90%以上;②凋亡分析显示,对照组细胞没有发生凋亡,25~100mol/L13C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7.6%、64.2%和79.4%;③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的S期为(58.7±4.7)%,25~100mol/L 13C使细胞的S期分别降低到(34.0±3.0)%、(26.3±3.3)%及(24.9±5.3)%,而G0/G1期细胞从(31.8±3.4)%(OM)升高到(54.6±3.0)%(100M),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13C能剂量依赖性升高细胞Bax/Bcl-2及caspase-3的mRNA水平(P〈0.05),对Fas的mRNA表达无影响。同时能降低Cyclin D1和CDK4的mRNA水平(P〈0.05);⑤13C能减少细胞内p38的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对非磷酸化p38无影响。结论:13C可诱导体外活化的HSC凋亡,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p38信号途径及增加凋亡相关诱导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K19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液中,38例CK19mRNA表达为阳性,20例正常人外周血液中CK19mRNA均为阴性(X^2=11.35,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肿瘤的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49,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较高可能与肺癌转移有关,检测CK19mRNA对于早期判断患者转移和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小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单核细胞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性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盐饮食组(0.5%NaCl,NS组)、高盐饮食组(8%NaCl,HS组)、HS+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S+L组)以及HS+L-NAME+外周血VEGFR-3+单核细胞(PBMV)干预组(HS+L+PBMV组),在饮食干预第9~12周对高血压小鼠进行PBMV干预。所有小鼠以标准的尾压法测定无创尾压;利用Vevo 2100超声影像系统测定心脏结构和功能;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张力应答增强子结合蛋白(TonEBP)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以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以麦芽胚凝集素(WGA)荧光染色计算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结果 干预结束时,HS+L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HS+L+PBMV组TonEBP的mRNA水平低于HS+L组,与淋巴内皮细胞相关的标志物VEGF-C、Prox-1、Podoplanin、LYVE-1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行根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阴性淋巴结进行检测和分析,形成分子生物学分期。方法共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中193枚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进行CEAmRNA的荧光定量PCR及P53和角蛋白(AE1/AE3)免疫组织化学定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重新确定患者的TNM分期.形成分子生物学分期,并进行平均40个月的随访。结果肺癌阴性淋巴结CEA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21.7%(42/193)阴性淋巴结阳性,共17例(17/34,50%)患者;8例患者常规病理分期上调;9例患者淋巴结阳性数目增加。肺癌阴性淋巴结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9.8%(19/193)阴性淋巴结阳性,共11例(11/34,32.4%)患者,2例患者常规病理分期上调;7例患者淋巴结阳性数目增加。肺癌阴性淋巴结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18.6%(36/193)阴性淋巴结阳性.共15例患者(15/34,44.1%),4例患者常规病理分期上调;11例患者淋巴结阳性数目增加。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标记物可以更敏感的检出肺癌微转移,形成分子生物学分期。这种分期及微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的方法检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取正常非妊娠期妇女外周血,将绒癌细胞株(JAR细胞)掺入,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其中β-hCG-mRNA,推测出JAR细胞的量;同时1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集治疗前外周血,同样检测其中的β-hCG-mRNA,以推测JAR的含量。结果此检测方法适合一定浓度的JAR,当外周血中含有102以上JAR细胞时可检测到其中的β-hCG-mRNA;11例患者血中有6例的外周血中检测到β-hCG-mRNA表达。根据JAR推算患者的肿瘤细胞量为104~108个/10ml外周血。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B-hCG-mRNA是检测、推算外周血中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二苯基碘(DPI)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ADPH氧化酶2(NOX2)mRNA的表达和自细胞介素β(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仅加入培养液,A)组,AngⅡ(10-6mol/L,B)组,AngⅡ(10-6mol/L)+DPI(10-5mol/L,C)组,AngⅡ(10-6mol/L)+辛伐他汀(10-5mol/L,D)组,AngⅡ(10-6mol/L)+二甲基亚砜(DMSO,E)组.用RT-PCR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NOX2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β蛋白的分泌.结果 NOX2 mRNA表达和IL-1β分泌,B组较A组明显升高(P<0.01),C、D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1),E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Ⅱ促进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分泌与AngⅡ促进NOX2的表达有关;辛伐他汀抑制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的分泌可能与抑制其N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损害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含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HK-C细胞72 h。实验分为3大组(8小组),AA组在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20 mg/L的AA;观察组在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20 mg/L的AA和不同浓度丹参单体IH764-3;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AA。培养24、48、72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细胞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金属蛋白酶2(MMP-2);采用MTT法观察HK-C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A刺激后,诱导TGF-β1、TIMP-1、PAI -1表达增加,MMP-2表达减少( P <0.05)。经丹参单体IH764-3干预后,TGF-β1、TIMP-1、PAI-1表达减少,MMP-2表达增加,其中以IH764-380 mg/L效果最佳( P <0.05)。 AA组及观察组较对照组HK-C细胞的活性均受到抑制,细胞的凋亡率增加,Caspase3-mRNA表达增高( P <0.05)。观察组较AA组细胞活性明显增高,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mRNA表达降低,观察组中以丹参单体IH764-380 mg/L效果最佳( P <0.05)。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可明显提高HK-C细胞抵抗AA导致细胞损伤的能力,保护HK-C细胞,其具体途径可能与抑制TGF-β1、TIMP-1、PAI-1、Caspase-3mRNA,升高MMP-2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