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致中风的诱发因素很多,气候剧烈变化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年四季中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严冬和气温在32℃以上的炎热夏季,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酷暑高温.闷热难耐;中一个凉水澡、狂饮一杯冰凉的饮料无疑会使人爽彻心肺。但是,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者其他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凉水、冷饮、空调、风扇都可成为诱发中风的隐患.是消夏的大忌。消暑防中风,应缓中图治、温中求胜.这对于有慢性病的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一年四季中,有两个大的中风的发病高峰期。即气温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据卫生部门统计,每年的6~8月份都是中风的高发期。这时发生中风的危险较平时高65%,高温期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非高温期的1.5倍,并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又称之为“热中风”。  相似文献   

3.
<正> 酷暑盛夏预防热中风 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严冬和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就越大,通过近来的研究发现,夏日炎热,冬天严寒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导火线。 导致中风发生的基本原因是血管病变(动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年四季中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是气温0℃以下的数九寒冬,二是气温在32℃以上的三伏盛夏。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越大。 为什么盛夏易发生中风呢?天气在夏至之后进入高温期,人们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对外  相似文献   

5.
医学研究证明,气温过高与中风发作关系密切。每年夏季温度在32℃左右的时候,总会出现老年人中风的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6.
“中风”,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脑溢血或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不少人认为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但是专家指出,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中风的发生率比在20℃时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热中风”成了中老年人必须警惕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烈日炎炎,气温逐渐升高,一些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原本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突然间就中风了。不是说冬季中风发病高吗,夏天血管舒张,好些人降压药都减量了,怎么也会中风呢?很多人对夏季老人突然发生中风往往会表示疑惑。其实,气温过高与发生中风关系同样密切。每年当温度在32℃以上的时段内,特别是在伴随湿度上升的  相似文献   

8.
“热中风”是指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的中风。它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气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导致的中风;缺血性中风则是指由于身体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导致的中风。  相似文献   

9.
<正>热天严防"热"中风有资料说,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预防"热"中风,除了降温和减少活动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多饮水夏天天热出汗,"不渴"也得喝上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以保证有充足的血  相似文献   

10.
凌瑞琴 《长寿》2013,(8):72
入伏以来,天气持续高温,脑中风的患者明显增加,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中,有两个中风发病高峰期,即寒冷的冬季和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越大!这是因为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身体排汗及水分蒸发量增多,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气温下血流量的3~4倍。这种超常的血液  相似文献   

11.
盛夏防中风     
《长寿》2011,(6):21
时值盛夏高温季节,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硬化症和一些长期吸烟喝酒的老年人要注意防范中风。专家提醒市民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中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中风的高发期,夏季中风是其他季节发生中风几率的一倍之多,死亡率也较非高发期高出2倍.而且,随着气温越来越升高,其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为何夏季要防中风 盛夏季节之所以中风高发,是因为当外界的气温超过32℃时,我们体温的调节便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来完成.正常情况下,在32℃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我们成年人大约要出1000毫升以上的汗水,如果出汗较多,而水分补充不足时,便会因血容量不足或血液过于粘稠,引发缺血性脑中风;此外,我们人体的血流量为散热所进行的重新分配,会导致原本定量的血液大量涌向皮肤,这样便会造成大脑供血量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天气温剧变,因血压没控制好而出现意外的病人增多。专家提醒:高血压病人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尤其要注意保暖,以防出现中风。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忌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高血压病人,更要注意白天适当休息,夜间保证睡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金秋10月,天气由热转凉,秋雨渐多,昼夜温差悬殊,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因脏器“老化”,功能减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因此,要重视预防。1.伤风感冒。从10月下旬始,由于气温下降,伤风感冒病人增多。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的抗病力下降。因此,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要合理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中风。研究认为,10月末和11月初是高血压病发作的第一高峰期,据临床统计,90%以上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因此,此时的中风病人明显增多,这与气温低、气压高…  相似文献   

15.
居正 《长寿》2007,(4):18-18
高血压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血压最容易发生波动或突然升高,因而诱发中风等危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特别警惕以下危险时刻。 气温突变时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当温度骤降或突然升高超过33℃时,血压就极容易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16.
春季到来,各大医院接诊的中风患者骤然增多。春季气温、气压多变,忽冷忽热,极易造成人体血管的舒缩变化,使老年人本身已经硬化的脑血管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而高血压和颈椎病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早春防中风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急骤,来势凶猛,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故祖国医学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之说。大量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 5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在早春,故医学专家把中风又称之为“中老年人早春的流行病”。   为什么早春易发中风呢 ?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早春时节气候仍干燥、寒冷,气温、气压、气流等变化剧烈,正如民谚所云:“春天孩子面,阴晴随时变。”遇到阴雨天气则冷风阵阵,寒气袭人。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寒区坑道内微小气候对进驻部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检测23条无人进驻的军事坑道、l条有人进驻的卫生坑道的气温、气湿、风速。结果;23条无人进驻坑道平均气温8.9℃,相对湿度36.1%。卫生坑道在人员进驻后,气温由9.5℃上升到10.6℃,相对湿度由33.9%上升到76.5%;采取升温保暖及防潮措施后,相对湿度降至55.0%,手术室气温上升到20℃左右,顺利完成外科手术2例。结论:无人进驻的寒区坑道气温普遍较低。当有人进驻时,较强的负辐射易使人体与环境之间热能失衡,不利于人体健康。升温保暖及防潮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表明,气温在32℃时脑中风的危险便大幅度上升,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 热,何易中风?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气温在32℃以上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每天大约出5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虽然能使大量体温随之散失,对人体防暑有益,但这要通过皮下比平时高5倍的血液循环量才能实现。“额外”的血液循环不仅会使血压升高,有发生出血性中风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其二,由于散热所进行的重新分配,使有限血液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来供血不足的大脑,缺血将进一步加剧,容易诱发脑梗塞,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可因脑缺血或脑出血而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现象,严重者会猝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风与气象关系密切。当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或摄氏32度以上时,是中风的发病高峰。因此,不仅寒冬要防中风,炎夏亦需防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