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分析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 C酶,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明确耐药特征与耐药机制。方法抽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标本培养的120株肠杆菌,经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细菌ESBLs,经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 C酶,最后经MIC法测定菌株的13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120株肠杆菌中,ESBLs菌检出率为50.0%,Amp C酶菌检出率为45.0%。单产ESBLs菌、单产Amp C酶菌,产ESBLs+Amp C酶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耐药率与非产酶菌的耐药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产Amp C酶菌的4重耐药率与8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组(P<0.05)。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为ESBLs和Amp C酶,可指导临床对症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园园 《中外医疗》2021,40(11):183-185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菏泽市立医院临床病例标本96例分离出的96株的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菌株.所有临床病例标本经细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统计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并分析其耐药基因情况.结果 临床病例分离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阴沟肠杆菌Amp 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 C酶),尤其是持续高产Amp C酶的快速方法.方法:合成阴沟肠杆菌amp C和amp D引物,扩增标准及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amp C和amp D的基因片段,判断待检阴沟肠杆菌是否产Amp C酶,尤其是否产持续高产Amp C酶,并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加以证实.结果:临床分离的214株阴沟肠杆菌中193株amp C基因扩增阳性,其中amp D扩增阴性者为16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阳性18株,其中16株amp C基因扩增阳性而amp D扩增阴性,另有2株amp C和amp D均阳性.去阻遏持续高产型标准菌株amp C扩增阳性、amp D扩增阴性,野生型标准菌株amp C和amp D均扩增阴性.结论:用amp C和amp D引物扩增法可检出18株持续高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中的16株,阳性率为88.89%.该方法可用于检测阴沟肠杆菌是否产持续高产Amp C酶.  相似文献   

4.
随着抗生素长期广泛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也日益增长,严重影响了治疗质量,甚至使治疗失败.目前,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临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现状及耐药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6.
临床耐药菌株的出现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已成为全球化趋势, 且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其直接的后果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病死率增高, 医疗费用增加。遗憾的是细菌耐药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 本文就细菌耐药原因、 耐药机制及控制耐药对策等进行了概述。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滥用抗生素的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 抗生素销售管理不严, 患者可以随意在药店购买到抗生素;商业抗生素广告盛行, 一定程度上纵容和扩大了抗生素的滥用;医师滥用抗生素, 包括理由不充分的经验性治疗过多、 疗程过长, 不必要或过长的预防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耐药性及对β-内酰胺酶基因的耐药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分离我院自2012年至2013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53株,用Walkway96SI细菌鉴定系统检测其耐药性及敏感性,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等相关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对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中,亚胺培南为54.7%,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均达到了86.8%,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53株Ab菌进行基因检测结果为:43.4%的菌株OXA-23阳性(23/53),9.5%的菌株OXA-58阳性(5/53),3.8%的菌株IMP阳性(2/53),18.8%的菌株VIM阳性(10/53),OXA-24全部为阴性。结论 OXA-23阳性时对抗生素耐药及其对抗生素的MIC分布有重要关系,泛耐药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导致其对所有常用药物均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谢晓娟  兰天  高晶 《广东医学》2023,(10):1254-1257
目的 分析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全院医院感染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情况并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全院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共267株,通过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与E-test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基因扩增技术测定耐药基因,并测序分析株种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267株,其中占比最大的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共140株,占比52.43%;其次为人葡萄球菌共39例,占比14.6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26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04株,占比76.40%,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267株,其中94.75%的菌株携带mecA耐药基因,74.15%携带ermA耐药基因,69.66%携带tetM耐药基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耐药基因对良好临床结局的影响,发现年龄、mecA基因耐药基因、qacA/B/C耐药基因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良好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患者可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相似文献   

9.
彭霞  姚丽  魏颖  蒲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04-1104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而肠杆菌中,由于该菌大多可产生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在广谱口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压力下,该菌属菌株的染色体AmpD基因突变导致持续高产AmpD酶的表达,从而对哌拉西林(pip)、头孢他啶(CAZ)、氨曲南和β内酰胺酶(ESBL)抑制剂复方耐药,因此给临床治疗该菌感染带来更大困难。为了解本地区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给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依据。对本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月间细菌室分离的548株肠杆菌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柏海兰 《求医问药》2014,(20):161-162
目的 :分析血液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 :选取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住院患者的254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21株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时间、检测这些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 Cβ内酰胺酶(Amp C酶)的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次从血液中分离的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来自年龄小于6岁的小儿患者,有9株来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其中,有19株产生了ESBLs,有21株产生了Amp C酶。鲍曼不动杆菌对安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菌血症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耐药谱广,致病力较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对其进行耐药性监测,控制该菌的感染与流行,减少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阮学雨 《中外医疗》2013,32(14):58-59
目的探讨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TWO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以K-B法行耐药试验,使用碳青霉烯酶的4种基因特异型引物对鲍曼不动杆菌行基因型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通过GenBank比对确认编码酶基因的具体类型。结果全部菌株中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8.2%,对菌必治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最低,其次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主要携带OXA-23型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应提请临床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可寄殖于正常人体皮肤、黏膜表面。长期以来一直认为CNS属于正常菌群成员,对人体没有致病性。但近年来,随着介入性诊断技术、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等广泛应用,使该菌种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同时由于耐药性的增高,尤其是耐甲氧西林CNS的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CNS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CNS常引起难治性感染,并有增加和蔓延趋势,业已构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菌种。因而引起业内人士高度重视。本文对CNS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临床流行概况及其耐药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008-2010年我院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药剂科有记录的经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头孢类抗生素的种类、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细菌谱及耐药性和细菌学疗效。结果:3年共涉及4类28种头孢类抗生素,均以第三代或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2008-2010年各年DDDs均以第三代头孢菌素最高,其次为第四代头孢菌素。3年DDDs最大的均为头孢哌酮舒巴坦,DDC逐年最大值依次出现的药品为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 210例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1 256株细菌,其中有46例患者双重感染。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69株(占77.1%),革兰阳性菌287株(占22.9%),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23.8%)、铜绿假单胞菌(占18.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2%)。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性最低,对其他药物呈不同程度的中度至高度耐药。细菌学疗效为84.6%。结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在医院中使用较为广泛,我院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其耐药性逐年提高。应加强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监管,掌握正确的用药指征,避免细菌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张晋华 《新疆医学》2008,38(5):54-57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变迁,且耐药菌株不断增加[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牛奶中E. coli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E. coli耐抗生素基因及其耐药基因,为大肠杆菌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牛奶样品中分离得到的43株大肠杆菌,通过药敏实验法测定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20种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 43株E. coli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各不相同,其中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AMC(97.7%)、AMP(51.2%),四环素类抗生素次之,TET(25.6%),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皆低于25%。多重耐药菌株占34.88%,以5耐占比最高为6.98%。耐药基因检测表明,除了sul1、tet(B)、tet(C)、tet(D)基因未检出,其它基因以ant(3”)-Ia的检出率为最,高达100%,其次为tet(M),检出率为90.91%,检出率最低的为blaCTX-M(9.30%),其余基因检测率为(18.60%~66.67%),并检测出16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组合,3种或3种以上的组合占25.02%。结论 在两家牧场的牛乳中,E. coli污染较为严重,以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多重耐药相对较高,抗生素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建议企业轮换用药、采取新药等方式降低成本,改善抗生素耐药持续恶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努力加强我国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 Y  Li JY  Jin S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29-1030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控制了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明显降低了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使得某些抗生素很容易失去抗菌活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促使细菌耐药性流行的是抗生素本身。很多研究证明,抗生素的消耗量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呈正相关。很多非致病共栖菌包  相似文献   

17.
革兰阴性杆菌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建立检测AMEs基因的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0株革兰阴性杆菌9种AMEs基因。结果 2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6株检出AMEs基因(30%),同一菌株可产生2种以上AMEs,且不同菌株产生的AMEs有很大差异。3株表型为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但检出AMEs基因;8株表型为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但9种AMEs基因检测为阴性。本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aac(3)-Ⅱ、大肠埃希菌的Bile(6’)-Ⅰ、铜绿假单胞菌的aac(3)-Ⅱ和ant(2”)-Ⅰ基因已成功注册GenBank。结论 产生AMEs是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不同菌株产生的AMEs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阻断拓扑酶的生理功能继而干扰细菌的复制,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其广泛应用,近年来此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且机制多样。综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彤珍 《北京医学》2004,26(3):204-206
目前,全世界已有近20亿人口受到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结核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约800~1000万人[1].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普遍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结核分支杆菌伴发感染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原因,使结核杆菌感染和结核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给全球结核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诊断并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对治疗结核非常重要.但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十分缓慢,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7~10d后才能确定其耐药性.近年来,核酸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梁艳梅 《中原医刊》2011,(22):107-108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的情况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依据国际权威临床检验标准制定机构(CLSI)需氧菌琼脂稀释法药敏方法和抗生素药物敏感的临界浓度,计算细菌的敏感率;同时作Ampc酶的表型筛选实验,检测是否存在Ampc酶去阻遏持续高水平表达。结果72株铜绿假单胞菌有26株产Ampc酶,产酶率为36.11%。结论对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耐药性进行了比较:26株产酶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酶株中除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大于75%外,对其余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