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和不采用术后早期分层预防(EHP)手术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及血栓特点,探讨脊柱术后行E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未行EHP组,n=607)、2015年3月—2016年3月(EHP组,n=714)2个时间段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脊柱手术的1 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HP组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于术前、术后下床当天(无法下床者于术后7~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未行EHP组607例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4.61%(28/607),其中1例发生急性肺栓塞者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渗血3例,未出现切口周围血肿及硬膜外血肿。EHP组714例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2.24%(16/713),未发生急性肺栓塞;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及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两组患者VT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EHP可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在脊柱创伤患者血栓预防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脊柱手术的严重并发症,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脊柱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脊柱创伤尤其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患者,卧床及制动时间较长,因而VTE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脊柱手术(脊柱畸形及退行性改变)及无SCI的患者[3]。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可减少VTE的发生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矫形、创伤等骨科大手术[4]。然而LMWH可能增加脊柱手术后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SEH)的风险,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因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存在争议。目前关于LMWH在脊柱创伤患者抗凝策略的文献很少。笔者主要针对LMWH在脊柱创伤患者血栓预防中应用时的具体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9月~ 2010年7月,共收治单纯脊柱损伤患者58例,合并有脊髓损伤者51例,脊柱退变患者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于术后12 h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次日起一日2次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术后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为7~21 d,平均11d.观察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对照组中,83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组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等不良反应.两组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相比,作配对t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并实施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68例,均实施经后路腰椎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其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危组(29例)和低危组(39例),术前经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均无血栓形成;高危组均自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2500IU皮下注射,2次/日进行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VTE),至下地活动后2天停用。所有病人均于术后下地活动后1周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估有无DVT形成。观察两组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伤口血肿情况、椎管内血肿及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等情况。结果高危组病人中有1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4%(1/29),但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术后1个月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栓均消失;低危组病人术后未发生DVT。高危组和低危组病人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椎管内及切口血肿、术后血小板减少及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往往高龄且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手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evice,PSCD);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肌注。于术前、术后下地当天(无法下地者术后7~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 714例脊柱手术患者,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发生DVT共16例,DVT发生率2.24%,有8例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按照Caprini评分,高危组119例患者,发生DVT 1例(0.08%),极高危组595例患者,发生DVT 15例(2.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未见混合型及中央型血栓,全部为周围型,包括腘静脉血栓1例(0.14%),胫后静脉血栓3例(0.42%),腓静脉血栓2例(0.28%),肌间静脉血栓10例(1.40%)。发生于左下肢10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结论采取Caprini评分表进行脊柱术后VTE危险分级,根据分级进行个体化预防,所有脊柱术后患者采取物理预防结合抗凝药物预防VTE,DVT发生率较低,且血栓类型以危险性较小的肌间静脉为主,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抗凝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预防方案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腰椎创伤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胸腰椎创伤238例,在伤后、术后24~72 h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无肺栓塞病例、3例伤口血肿,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和死亡的情况.结论 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的胸腰椎创伤中,低分子量肝素可作为有效和安全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多模式方式对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根据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2组,低风险组112例,男47例,女65例;年龄42~88岁,平均(72.40±13.29)岁;高风险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65~84岁,平均(78.50±12.76)岁。2组入院后即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高风险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低风险组术后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连续14d;在出院前24h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有症状的肺栓塞发生在低风险组,而高风险组未发现肺栓塞。低风险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高风险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选取例数较多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比较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血肿及胃肠出血病例数。低风险组分别是(538.10±390.20)ml,(30±19)g/L,0例,1例;高风险组分别是(585.95±403.96)ml,(32±20)g/L,1例,1例,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无明显差别,但在降低出血性并发症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多模式血栓栓塞预防方案可以保护患者,作为髋部骨折术后常规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美国每年新发VTE患者高达900000例;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约300000例,其中约1/3为猝死。另外一项研究表明,VTE已成为外科术后第三位最常见的并发症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预防骨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效果。方法总结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行创伤性脾切除合并骨科手术的85例患者,其中2009年以后行脾切除术的44例设为预防组,术后24h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持续1周,术后48h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持续7~21d为预防组;2009年以前的41例脾切除术后未预防性用药设为对照组。通过随访,分析两组VTE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随访3~9个月。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4.5%,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9.5%,其中对照组有1例出现肺栓塞致死,两组VTE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结论VTE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和那曲肝素在预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和抗凝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接受初始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50)和那曲肝素组(n=25)。监测术后1、3、5 d血常规并记录异体血输血率和输血量,测量术前和术后1、3和5 d大腿周径,了解肢体肿胀程度。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记录切口并发症。同时,根据肢体肿胀程度查下肢血管超声诊断或排除VTE。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1例股深静脉血栓(2.00%),那曲肝素组无VTE发生,VTE发生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利伐沙班组5例发生小出血事件,那曲肝素组为2例,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2例切口乙级愈合,那曲肝素组全部甲级愈合,切口感染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利伐沙班异体输血率54.00%,输血量(286.00±302.38)ml,相对那曲肝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与那曲肝素组患者术后大腿周径变化总体无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数据显示利伐沙班预防TKA术后VTE的疗效和出血并发症与那曲肝素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