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霉素 G 钠具有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重症感染时,多采用每日一次静脉给药方式。本文就其几种静脉给药方法进行讨论。1 青霉素 G 钠的合理给药要求①给药后,组织和液体应迅速达到较高血药浓度。②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已发表的成人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对本院使用万古霉素的老年患者治疗药物监测数据进行拟合;探讨已发表的模型对不同临床机构的适用性,选择较为适合本院老年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学模型。方法:分析已发表的成人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提取人口学信息及模型参数,将模型参数固定后,利用NONMEM 7.3.0.(Icon Development Solution,USA)软件及PDx-Pop Version 5软件进行拟合,并用RStudio软件作图。根据实测浓度-预测浓度(DV-PRED)图及可视化预测检验(VPC)评估拟合效果。结果:共收集2014-2015年42例老年患者88个稳态谷浓度点,年龄范围为66~93岁;共检索到15个成人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一房室模型6个,二房室模型9个。对一房室模型进行拟合,模型拟合图形显示模型2、5及6的拟合效果较好,其中模型5为老年人模型。结论:可以尝试利用拟合结果良好的模型在本院进行前瞻性临床实践,并逐步建立本院老年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模型。  相似文献   

3.
静脉滴注奥美拉唑药代动力学和24h动态pH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文研究了8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 80mg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效学.方法:血药浓度测定采用HPLC方法,24h胃内pH监测采用Digitrapper MK Ⅲ动态pH监测仪.结果:奥美拉唑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8名受试者24h基础胃酸pH平均为2.30±0.74,pH>4总时间百分比为16.67%±11.97%;静脉滴注80mg 奥美拉唑后,24 h胃内pH平均值和pH>4总时间百分比分别升至5.57±0.93和81.07%±15.75%(P<0.01).结论:结果表明静脉滴注80mg奥美拉唑可显著抑制胃酸分泌,但血药浓度与抑酸作用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宋建国  孙瑞元 《药学学报》1983,18(10):732-740
本文提出了双瓶静脉滴注法的二种用药方案。按本法用药,可以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并维持在坪值的±10%之间而不出现低浓度或超高浓度时相。将两只输液瓶串联,使输入体内的药量在用药初期随时间呈指数函数衰减并渐趋恒定。根据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可方便地求算出两瓶所需药量及药物浓度。通过以庆大霉素对12只家犬及8例志愿者验证性用药,证实了本法的优越。文章给出了双瓶法的数学证明。  相似文献   

5.
王立新  张文霞 《河北医药》2005,27(8):621-622
目的考察氨苄青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氨苄青霉素与氨茶碱合用后,C0(给药后初始血药浓度),K(药物消除速率)增加,T1/2(药物半衰期)减小,CL(药物清除率)降低,V(c)(药物体内分布容积)减小,mRT(药物达峰时间)增加,AUC(药物曲线下面积)变化不显著。结论氨苄青霉素舍用氨茶碱时,影响茶碱的正常代谢,注意调整氨茶碱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正> 一、钾的生理作用 钾的排出与钠的重吸收有着密切关系,当钠在肾脏远曲小管重吸收时,通过Na~+—K~+交换,保留钠,排出钾。每日从尿中排出20~40mmol(约为1.5~3g的Kl),因病不能进食时也会从尿中丧失钾,故必须及时补充。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新陈代谢、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活动、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文献记载,正常人血钾浓度为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霉素静脉滴注比较合理的给药方案。方法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对青霉素静滴的各种给药方案进行理论计算、比较,以得出比较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5种每天1次给药方案中,24h REC总时间为1.58~3.04h;6种每12小时1次给药方案中,24h REC时间为3.62~10.20h;青霉素每8小时1次静滴24h REC总时间为3.60h。结论青霉素静脉滴注以80万U,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h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体内甲硝唑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静脉滴注后的药—时曲线符合开放型双室模型,t_(1/2)α与t_(1/2)β值分别为1.686±1.517与11.995±2.605h;k_(10)、k_(12)及k_(21)分别为0.097±0.056h~(-1)、0.609±0.817h~(-1)及0.748±0.701h~(-1);V_1及V_2分别为0.6±0.2及0.231±0.142L/kg。  相似文献   

9.
测定利福平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12例结核病患者静脉滴注300mg或600mg利福平注射液后,甲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静脉给予利福平的平均血药峰浓度分别为(9.0±3.0)μg/mL和(17.5±5.0)μg/mL,机体清除率分别为(0.19±0.6)L/(kg h)和(0.14±0.03)L/(kg h),稳态分布容积为(0.66±0.14)L/kg和(0.64±0.1)L/kg。  相似文献   

10.
11.
郭华 《中国药业》2011,20(6):51-52
目的关注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阐述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分析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与年轻人的差异。结果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同样药物的反应有本质的不同,老年人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反而会导致程度不同的伤害。结论老年药代动力学具有鲜明特点,老年人合理用药必须严格遵循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12.
青霉烷砜是一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文报告青霉烷砜与氨苄青霉素在小鼠和狗的药代动学,两药血清药物浓度采用TLC法测定。在小鼠分别静脉注射青霉烷砜和氨苄青霉素,前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后者相似,半衰期约为50min,两药均可在中央室和外周室间迅速平衡,并能广泛分布于细胞外液和组织。两药合并静脉注射给药,在两种动物上两药的药代动力学基本互不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壮年手术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老年及青壮年患者各8例,老年患者年龄62~81岁,青壮年患者年龄18~60岁,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μg/kg,于瑞芬太尼注射后1、2、3、5、7、10、15、20、25、30、45、6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1.0ml。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老年及青壮年患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20±9)min、(12±7)min,表现分布容积:(56±17)L、(44±10)L,血浆清除率:(2.7±0.4)L/min、(4.0±0.5)L/min。结论老年与青壮年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二房室模型,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二者明显不同,提示老年与青壮年患者间瑞芬太尼群体药代动力学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奈替米星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和产酶金葡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且具有抗生素后效应、低肾毒性等优点[1].为了更合理、安全及有效应地用于临床,我们观察了20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静脉应用奈替米星后的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奈替米星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和产酶金葡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且具有抗生素后效应、低肾毒性等优点[1].为了更合理、安全及有效应地用于临床,我们观察了20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静脉应用奈替米星后的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18.
国产青霉素V钾胶囊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青霉素V钾胶囊剂与进口青霉素V钾片剂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选择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试验方法,分别单剂量一次口服青霉素V钾500mg,青霉素V钾血药浓度用微生物法测定,以枯草芽孢杆菌(63501)作为检定菌.青霉素V钾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程序进行自动拟合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NDST程序对AUC、Tmax和Cmax的实测值作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口服青霉素V钾片剂和胶囊剂两种制剂后青霉素V钾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31.27±11.12min,27.57±6.46min(P>0.05);Cmax:9.14±3.07mg·L-1,9.69±2.66mg·L-1(P>0.05).青霉素V钾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99%±13.44%.结论:青霉素V钾的AUC、Tmax和Cmax经配对t检验、双单侧t检验、方差分析表明国产青霉素V钾胶囊剂与进口青霉素V钾片剂为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头孢唑肟(Ceftizoxime,CZX)是由日本藤泽药品研究所开发的新型第三代头孢菌素。自1978年以来,国外进行的大量动物及人体实验,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药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广泛的抗菌谱、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机体对之有良好的耐受性、有较好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点。本文对头孢唑肟的构效关系、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给药方案的探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