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5岁。1999年4月2日鼻尖被刀割伤完全离断半小时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检查见鼻尖呈锥形离断,离断范围:自鼻尖至鼻背1.5cm,至两侧鼻翼1.0cm,至鼻小柱1.0cm,鼻中隔软骨及鼻翼软骨离断后边缘整齐,皮肤创面尚整齐,鼻腔粘膜少许撕裂,创面无明显污染。将鼻部创面及离断鼻尖彻底清创,将中隔软骨及两侧鼻翼软骨断端整齐对位,鼻腔粘膜铺平对位缝合,皮肤对位缝合,双侧鼻腔对称填塞碘仿纱条,鼻尖轻度加压包扎。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术后第一天,鼻尖皮肤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左鼻腔出血渐进性鼻塞卫.5个月来诊。检查左鼻腔有淡红色新生物。病检:“出血性鼻息肉?”。于1987年2月28日收住院。追问病史10年前鼻部受外伤,以后间断少量鼻出血。查左鼻背延至面部隆起,范围3X2X0.3cm,皮肤色泽正常。左鼻腔新生物呈淡红色,质中,不易收缩,有包膜。前端超出鼻阈波及皮肤,基于鼻腔外侧壁,上、下及中隔面无粘连。鼻后孔未见新生物。周围淋巴结不大。再次取组织病检为鼻腔腺瘤。3月19日全麻左鼻侧切开鼻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鼻腔外侧壁,上至中道外侧壁,下至鼻底外侧缘,前在鼻前庭、后到鼻道中…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2岁,以左鼻塞伴涕中带血半年余于2009年5月16日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检:左鼻腔充满暗红色息肉样新生物,触之易出血.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鼻窦CT示:左鼻腔新生物伴左侧全组鼻窦炎.诊断为"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左侧全鼻窦开放术加鼻腔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充满左鼻腔,经蝶筛隐窝垂至后鼻孔,基底部位于左鼻腔顶部靠中隔筛区.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 8岁。因发现鼻翼部新生物2年余入院。无局部疼痛麻木等不适感,全身检查未见异常体征。左侧鼻翼部可见大小约0 .6cm×1 .0cm肿物,侵及鼻尖部,肿物表面光滑,颜色与鼻部正常皮肤相同,表面可见少量小血管,其边界清,质软,不活动,无压痛。双侧鼻前庭无红肿及糜烂,左侧鼻前庭内侧可见绿豆大小白色隆起。鼻腔未见异常。CT示:左侧鼻翼见0 .4cm×1 .0cm大小类圆形软组织影,CT值约43.4Hu ,边界尚清楚;鼻腔、鼻窦无异常。术中见鼻翼部及鼻小柱多发圆形或圆柱形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的肿物,其中0 .2cm×0 .2cm大小1 0余个,0 .3cm×0 .8cm大小1…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1 8岁。于 1 973年 1 2月 1 2日因右侧鼻塞半年 ,两侧鼻塞 3个月入院。专科检查 :右侧内眦部、鼻背、鼻翼隆起 ,皮肤正常 ,右侧鼻前孔有一暗红色、触之有弹性感的肿物。中隔小体被压向左侧 ,致左鼻腔通气受阻 ;右侧鼻后孔有与鼻前孔相同的肿物 ,中隔受压 ,向左侧偏曲。摄 X线片示 :右侧额窦密度增高 ,筛窦区有骨质破坏。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鼻侧切开术 ,术中见右侧鼻骨、上颌骨额突隆起 ,菲薄如纸 ,咬除鼻骨及上颌骨额突 ,扩大骨窗 ,切开鼻腔粘骨膜 ,见肿物表面光滑、色暗红 ,触之有弹性 ,穿刺抽出血样液体。在分离肿物时 ,除筛板…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巨大软骨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1 9岁。 3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侧进行性鼻塞 ,嗅觉减退。近 1个月来伴头痛、头昏 ,记忆力下降 ,吐少许后吸性痰就诊。检查 :右鼻腔充满巨大球状肿物 ,质硬 ,表面光滑 ,基底部位于中隔右侧中段 ,鼻中隔受压左移与左鼻腔侧壁相抵 ,左硬腭部明显下塌。鼻咽镜检未见异常。CT扫描 :右鼻腔有一高密度软组织肿块 ,内有斑点状钙化 ,呈球状 ,瘤内伴囊性区呈低密度。针吸活检 ,初步诊断 :右鼻腔软骨性肿瘤。全麻下经面中部翻揭进路行右鼻腔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瘤呈巨大球状 ,实质性 ,质硬 ,表面粘膜光滑 ,鼻中隔方形软骨受压左移与左鼻…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是治疗鼻中隔编曲的有效方法。但实施该手术后的中隔固定现多采用油纱条、水囊’‘’等实性物填塞鼻腔,影响鼻通气,病人痛苦较大,文献中常有新的方法报告~[3-6]。我们在国人鼻部有关解剖数据测量的基础上,研制出鼻中隔粘膜固定失并用于临床,减少了病人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和方法门诊随机测量18~45岁年龄组250人,就国人合部有关解剖测量数据如下:①易前孔最大通过径(垂直径)16~22mm;②鼻前庭至中隔面长度(皮肤粘膜交界至鼻小柱外线的距离)8~13mm;③鼻小柱宽度5~8mm,厚度3~5mm;④鼻小柱倾角…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孤立性神经纤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6年前自觉右鼻腔顶部可触及一质硬肿瘤,无痛觉,可推动,鼻面部无其他不适,6年来肿瘤逐渐长大并造成右前鼻孔阻塞.面部外观:右鼻翼上缘隆起造成鼻尖部畸形,经右前鼻孔可见鼻前庭几乎被一肿瘤完全占据,肿瘤外覆的皮肤上皮无鼻毛生长,色泽与鼻前庭中隔面皮肤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鼻阻塞诊断中,最常被忽视的就是构成鼻腔入口的外鼻孔和鼻小柱。与鼻小柱有关的鼻阻塞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虽然鼻翼正常,但鼻小柱较正常过宽;2.鼻小柱宽度正常,然而,因鼻翼萎陷,吸气时下塌,造成鼻孔变小;3.上述两种病因共存。作者通过鼻部的常规检查及鼻小柱压迫试验(columellar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5岁。进行性左侧耳塞3年余,左侧面部隆起,同侧钝性头痛5个月,近2月出现复视。于1982年11月27日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本科检查:外鼻左侧时B当于左内肌处)较右侧高出Icm,左鼻翼处饱满,左侧鼻唇沟处圆形隆起。右鼻腔狭窄,中隔右偏;左鼻腔充满苍白色、质硬的新生物,麻黄素不能使之收缩。左眼前凸3mm,眼底正常,眼球内转受限15度。鼻窦X线片示左筛窦、左上颌窦、左眼眶内肌部有密度增高之阴影。鼻腔新生物病检报告为纤维肉芽组织,有大量纤维软骨及部分巨细胞。12月10日全麻下行左鼻侧切开术,术中见左筛窦内、左鼻腔为…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喙状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16岁。出生后家人即见鼻部多生一赘物 ,并随年龄的增大而长大。家族中无类似病例。检查 :发育正常 ,右前鼻孔直径 0 .8cm ,左前鼻孔直径 0 .5cm ,左鼻翼稍小轻凹陷 ,双鼻腔通畅 ,左鼻根内眦部见一管状物 ,长约 2 .5cm ,游离端中央有一小孔隙 ,挤压鼻腔及冲洗鼻泪管未见管状物内有分泌物溢出。局部麻醉下于管状物基底部沿皮纹方向梭形切口 ,切开皮肤全层 ,见管状物中心为软骨样组织 ,有滋养血管一根 ,完整切除管状物 ,皮肤对位缝合。显微镜下见喙状鼻表面被覆鳞状上皮 ,皮下可见正常皮肤附件 ,中心为一盲腔 ,腔面为假复层纤毛…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双侧鼻腔渐进性阻塞7年于2000-03-05就诊。检查:外鼻正常,鼻腔粘膜慢性充血,双侧下、中鼻甲无肿大,各鼻道内无新生物,鼻中隔无偏曲,副鼻窦区无红肿及压痛。鼻内镜下见:后鼻孔3 cm×3 cm×2 cm大小圆形红色带蒂肿物,表面光滑,活动,蒂部在鼻咽左侧壁咽鼓管圆枕附近。鼻咽CT示:鼻咽占位性病变,内含骨性结构,侵犯左侧翼板。取肿瘤送病检,病理报告:良性问叶瘤。全麻下行软腭裂开,鼻咽肿瘤摘除术。腭裂开口器开口,正中切开软腭及硬腭口腔面粘膜1/2,切口两侧缝线止  相似文献   

13.
对 1995~ 1997年的 4例鼻前庭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行中隔转门瓣与旁正中额瓣联合修复外鼻缺损。患者平均年龄为 72岁。其中 2例患者为放疗后复发 ,另外 2例单纯行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行鼻外侧壁及鼻翼切除。局部缺损较大。但中隔均未受破坏。肿瘤切除彻底后“U”型全层切开中隔 ,蒂在顶部 ,形成一转门瓣 ,转向被切除之鼻背 ,瓣的大小与缺损部相适应。切取中隔时注意保留近鼻小柱侧中隔以免导致鼻尖塌陷。根据鼻外侧壁缺损的大小设计相应的额旁正中瓣。皮瓣长度以缺损远端为准 ,蒂部宽度不小于 1.5 cm,额瓣的体部从筋膜下掀起 ,额瓣的蒂部…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1岁。因鼻背部长一肿物3年于1996年5月3日入院。人院检查:鼻背部稍偏右侧见有一约3·0cmX2.0cmX1.5scm大小的肿物。质柔软,触之有面团样感觉,不活动,压之无缩小,无疼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鼻腔通气良好,粘膜正常。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一)。入院后第5d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自易小杜两侧及鼻翼内侧做一鞍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前上钝性分离,暴露肿物,见肿物呈淡黄色,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其边界尚清。分离基底部时见肿物表面渗血较多。肿物的前上与鼻根部相连,未侵及鼻腔及筛窦。完整摘除肿物并彻底止血后,术…  相似文献   

15.
例1女,50岁.左鼻腔反复出血伴鼻塞逐渐加重2月入院.查体见左鼻腔褐色新生物表面坏死,触之易出血,基底部不清.CT示左鼻腔软组织肿物,各鼻窦正常,骨壁完整.局麻下行鼻腔肿物切除术.肿物约2cm×1cm×1cm大,基底位于中隔前上端.术后病理示蔓状血管瘤并坏死、纤维化.术后创面愈合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2 4岁。因妊娠 8个月时出现左鼻腔间断性出血至今 2个月 ,发生左侧鼻塞伴左侧鼻腔内肿物渐进性增大 2 0天 ,于 2 0 0 0年 5月 6日入院。既往无鼻出血史。体检 :患者为分娩后 15天 ,心、肺正常。鼻腔检查 :左侧鼻翼膨隆 ,左鼻腔被一肿物所阻塞 ,并突出鼻腔外约 2 cm× 2 .5 cm× 4 .0 cm,外观呈褐色 ,被血痂包裹 (彩图 1见附 4页 ) ,揭掉血痂时易出血 ;右鼻腔及咽部无异常。后鼻孔未见新生物。鼻窦 CT示 :左鼻腔肿物 ,鼻窦正常。入院后第五天 ,于局麻下行鼻侧切开术及肿物摘除术 ,术中见肿物有蒂位于鼻中隔前端近鼻底处 ,完整摘除肿…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矫正术后的固定方法很多,常用者为前鼻孔填塞和硅胶夹板或放射薄膜。填塞可很好地固定中隔。但阻塞了鼻呼吸;夹板固定可经鼻呼吸,但需要一弹簧缝合固定,难以进入鼻腔深部。本文介绍一薄夹板,为不需要弹簧缝合的磁石夹板。原理为两薄磁石板相互吸引接触,板的高度与鼻孔直径一样。在磁石前端砧一小孔,绕过鼻小柱用亚麻线将夹板装备在一起,用胶布贴于鼻小柱,可防止向鼻后滑脱。夹板前缘封盖粘膜-皮肤交界处,其位置向上达鼻背、向下及鼻底,固定在中隔前1/3处,使  相似文献   

18.
向鼻底和中隔粘膜下镇入塑料移植物的鼻腔缩窄术是臭鼻症的有效疗法之一,可恢复鼻腔内解剖结构的正常关系,术后患者主观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术后1~3年观察,可见到部分移植物脱出和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文内引2例远期并发症。一例为术后26年复查时见因总鼻道狭窄致成双侧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用常规疗法疗效不好,经取除部分移植物、鼻道变宽治愈。另例为术后25年复查,见中隔软骨部穿孔及出血性由芽,经取除部分移植物后治愈。臭鼻症手术治疗的远期后果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鼻腔鼻窦肿瘤病人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78岁,平均46岁.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上颌窦浆细胞肉芽肿1例,双鼻腔、筛、蝶窦软骨瘤1例.病程6个月~10年.全部病例术前均作鼻窦CT扫描.16例中仅1例因软骨瘤侵犯双鼻腔、筛窦、蝶窦达前颅窝底而行双侧改良面中部掀翻术切除肿瘤;另15例病变仅位于一侧鼻腔及鼻窦,均以单侧改良面中部掀翻术完成手术.病人仰卧,肩下垫枕,气管插管全麻,切口局部注射适量0.9%氯化钠加1‰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切口:①双侧唇龈沟上0.5cm切开粘骨膜,若病变仅限于一侧,则该切口达对侧尖牙或第1磨牙上方即可.沿骨膜下分离软组织,术侧达眶下孔,对侧达梨状孔,暴露上颌骨前鼻棘;②鼻小柱与鼻中隔间贯通切口,在相当于大翼软骨内侧脚和鼻中隔软骨前缘之间作贯通切口达鼻前庭底;③鼻前庭底部切口,从切口②末端继续向外下沿前庭底部相当于梨状孔下缘作皮肤切口,达鼻翼软骨内侧,至此②③切口互相连接成"C"形切口.与经典面中部掀翻术切口圈状省略了鼻侧软骨与鼻翼软骨切口.同时,沿梨状孔缘外切开鼻腔外壁粘膜.用2根纱条由双侧鼻前孔穿入,将上唇、鼻锥前部、面中部软组织牵拉向上翻起,可暴露面中部骨性结构,根据肿瘤部位及手术需要,切除上颌窦前壁、内壁及上颌骨额突后切除肿瘤.本组1例双侧鼻腔、筛窦、蝶窦软骨瘤,达前中颅底,经此法切除全部肿瘤.术腔均以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9岁,因前额部肿胀疼痛2个月人院。患者因前额部肿胀疼痛以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行颅脑CT平扫,见轻度脑萎缩,筛窦炎,左侧额窦见一囊肿样物。专科检查见前额部隆起红肿,皮肤无破溃,有明显触痛,触之质硬,双侧鼻腔黏膜暗红色,无糜烂,各鼻道未见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及新生物,入院后在全麻气管插管后切开额窦前壁皮肤,发现额窦前壁骨质破坏,窦腔内充满白色豆渣样新生物,清除新生物后见额窦后壁已被侵蚀,硬脑膜已暴露,但未破坏;额窦中隔已被破坏,额窦自然开口处见息肉样新生物。沿安全边界彻底切除肿瘤组织,保护脑膜,鼻内镜下检查左侧鼻腔,发现前筛有息肉样物质,清除后扩大额窦开口,额窦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口自中鼻道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