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考察山茱萸与五味子配伍前后两药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比较了配伍前后单煎液、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两药主要组分马钱苷、没食子酸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配伍比例较低(≤44)时,五味子促进了山茱萸中马钱苷的溶出.合煎液中的没食子酸、五味子醇甲组分的百分含量随着五味子配伍比例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且均低于单煎液.单煎合并液中这3种组分的含量均高于同比例合煎液.结论 山茱萸五味子配伍对两药主要组分溶出有较大影响,该影响主要在煎煮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脉散全方及其不同配伍组中五味子主要化合物———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原因。方法:采用HPLC-UV测定生脉散中全方及各配伍组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人参、麦冬、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与五味子合煎均能提高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论:皂苷类化合物的存在对五味子醇甲的煎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合煎液(2∶1)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究该药对配伍合煎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HPLC-LTQ-Orbitraps-MSn),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傅里叶变换高分辨全扫方式(TF,Full scan,Resolution 30 000)数据依赖性(data-dependent acquisistion )ddMS2 和 ddMS3方法分别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合煎液(2∶1)采集数据。根据保留时间、高分辨质谱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多级碎片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对酸枣仁单煎液中共50个色谱信号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指认出10个(黄酮类6个、生物碱类2个、皂苷类2个)近10年报道过指纹图谱分析或含量测定的化合物;对五味子单煎液中共32个色谱信号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指认出10个(均为木脂素类)近10年报道过指纹图谱分析或含量测定的成分;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2∶1)合煎液中共50个色谱信号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指认出19个(黄酮类5个、生物碱类1个、皂苷类1个、木脂素类12个)近10年报道过指纹图谱分析或含量测定的成分,这些成分在各自单煎液中均已被指认。合煎液中未检出酸枣仁单煎液中检出的酸枣仁皂苷B,但检测到1个五味子单煎液中缺少的离子峰,系来自五味子药材的木脂素类同分异构体。结论 通过HPLC-LTQ-Orbitraps-MSn,初步发现酸枣仁-五味子药对(2∶1)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配伍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前后的抗焦虑药效变化及指标成分斯皮诺素、五味子醇甲在焦虑模型大鼠小肠中的吸收特性变化。方法 采用空瓶应激(empty bottle stress,EBS)和孤养结合束缚应激(restraint stress,RS)2种焦虑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前后的抗焦虑药效;大鼠离体外翻肠囊实验和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结合HPLC法,测定配伍前后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和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在焦虑模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整个小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 行为学实验表明酸枣仁、五味子均能减少焦虑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二者配伍后焦虑样行为的减少更为显著。在外翻肠囊实验中,五味子醇甲的吸收量比斯皮诺素约高1个数量级;配伍后斯皮诺素的吸收量下降,而五味子醇甲吸收量明显增加,表现在十二指肠、空肠和总吸收量的增加,并且其在空肠和回肠中的稳定性增加。在肠灌流实验中,给药30 min内,斯皮诺素基本完全吸收,但在酸枣仁单用时可能出现外排,配伍后外排减弱;给药1 h内,五味子醇甲基本完全吸收,未表现外排;配伍后斯皮诺素和五味子醇甲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味子和丹参配伍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药剂学特征.方法: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五味子配伍丹参分别灌胃给于小鼠,按时间顺序点采集血浆,加硫酸胺与乙腈-甲醇(4:1)混合液萃取制备样品液,经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含量,并用SIP和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结果.结果:配伍组所含乙素、醇甲在小鼠体内吸收代谢速度要明显地低于单味对照品乙素、醇甲和五味子,消除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结论:中药配伍有其药代动力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安神颗粒的醇提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安神颗粒的醇提工艺。方法:以酸枣仁皂苷A、五味子醇甲为指标,以HPLC测定,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酸枣仁皂苷A流动相乙腈-水(30.5∶69.5),检测波长204 nm;五味子醇甲流动相甲醇-水溶液(13∶7),检测波长250 nm。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醇提工艺。结果:乙醇用量与提取次数对方中五味子醇甲的提取有显著性影响。此复方中五味子、酸枣仁药物最佳醇提工艺为每次用10倍药材量的85%乙醇提取2次,每次1.0 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生产实际操作简单,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9)
目的:利用HPLC法对北五味子和人参单煎及合煎进行分析,比较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Waters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μL。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所有色谱条件符合定性和定量研究要求,与北五味子单煎液相比,在北五味子与人参合煎配比为1∶6、3∶6、6∶6的条件下,北五味子主要成分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人参单煎液相比,在北五味子与人参合煎配比为6∶6、12∶6、36∶6的条件下,人参主要成分中人参皂苷Re、Rb_1、Rb_2和Rg_1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人参皂苷Rh_2、PPT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北五味子和人参在配伍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二者配伍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酸枣仁-五味子对孤养结合束缚应激(RS)模型大鼠的抗焦虑药效,并预测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后治疗焦虑症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采用RS模型大鼠,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酸枣仁组、五味子组、酸枣仁-五味子合煎液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前后治疗焦虑症的药效学进行评价;并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挖掘获得酸枣仁、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物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TTD、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得焦虑症的潜在靶点。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再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后治疗焦虑症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可造成大鼠焦虑;与模型组相比,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明显增加RS模型大鼠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次数及停留时间(P<0.05),显著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的百分比(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P<0.05);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DA)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P<0.01);但对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Glu/GAB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酮(CORT)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中包含酸枣仁、五味子有效成分13个,有酸枣仁碱、当药黄素、胡萝卜甾醇、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戈米辛A等,潜在作用靶点148个,包括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钠依赖型5-HT转运蛋白(SLC6A4)、钠依赖型多巴胺转运蛋白(SLC6A3)等,主要涉及的通路包括神经递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含血清素神经突触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酸-环磷酸鸟苷酸效应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还涉及与激素调节相关的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分泌通路、催乳激素信号通路。结论: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后抗焦虑药效显著,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与调节5-HT、DA、BDNF等含量,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治疗焦虑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和水提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层面探讨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药剂学环节变化,为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建立芍药甘草复方中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采用HPLC法同步测定芍药甘草复方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煎煮液中效应组分芍药总苷、甘草总黄酮、甘草总皂苷含量。结果:各有效成分与效应组分含量差异均5%,说明配伍前后从有效成分层面到效应组分层面均无差异。结论: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体外主要成分的药剂学环节无变化,为相使配伍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酸枣仁不同炮制品中酸枣仁皂苷A和B及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定荣  杨梓懿  邹建武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F0003-F0004
目的考察酸枣仁不同炮制品中有效成分酸枣仁皂苷A、B及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方法通过薄层扫描法测定酸枣仁皂苷A、B的含量;用浸提法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酸枣仁经炮制以后,各炮制品中的酸枣仁皂苷A、B及浸出物的含量均高于生品。结论在所测定的酸枣仁皂苷A、B及浸出物含量中,微波炮制品高于炒黄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治疗DL-4-氯苯基丙氨酸所致失眠大鼠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酸枣仁汤大剂量组、酸枣仁汤小剂量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2 d,2 d后开始给药,并每天称体质量,大剂量组灌胃给予酸枣仁汤12 g·kg~(-1),小剂量组灌胃给予酸枣仁汤6 g·kg~(-1),地西泮组灌胃给予地西泮溶液1 mg·kg~(-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根据体质量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建立DL-4-氯苯基丙氨酸(PCPA)大鼠失眠模型,观察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vyptarmne,5-HT)、谷氨酸(glutamate,GLU)、伽马氨基丁酸(gamma amino butyric acid,GAB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 dline,NE)及其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酸枣仁汤大剂量组、酸枣仁汤小剂量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汤大剂量组、酸枣仁汤小剂量组5-HT、5-HIAA、GABA、GLU、NE的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小剂量组可以明显改善PCPA所致失眠对大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增加,以及5-HT、5-HIAA等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酸枣仁药材HPLC-DAD-ELSD指纹图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酸枣仁药材HPLC-DAD-ELSD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ELSD方法测定了14个产地酸枣仁药材样品,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结果:14个产地酸枣仁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黄酮类有15个共有峰,皂苷类有11个共有峰。建立的方法对酸枣仁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均有良好的分离,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了两类不同成分的指纹图谱。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酸枣仁药材中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的测定,为控制酸枣仁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为提高栽培甘草药材中的甘草酸含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和碘-淀粉比色法分别测定甘草单株中的甘草酸和淀粉含量.结果:甘草药材中淀粉质量分数为1.39%~10.82%,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63%~3.51%.结论: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负相关,可以通过调控甘草中淀粉含量提高甘草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大鼠失眠模型,酸枣仁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进行一般形态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失眠实验和病理组织学等药效学评价.采用UHP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数据统计筛选酸枣仁提取物...  相似文献   

16.
生、炒酸枣仁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生、炒酸枣仁催眠作用的异同;方法:采用阈剂量的戊马比妥钠致小鼠的睡眠实验方法,观察生、炒酸枣仁水煎剂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生、炒酸枣仁煎剂均能延长阈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时间,但二者催眠作用起效时间不一,生枣仁较炒枣仁起效时间快;结论:生、炒酸枣仁不煎剂均有催眠作用,生枣仁催眠作用比炒枣仁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及文献等筛选酸枣仁与酸枣果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失眠疾病的靶点;将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与疾病靶点相互映射获取共同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Cytoscape 3.8. 0构建网络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得到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的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的异同点,通过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间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酸枣仁活性成分17个,靶点579个;酸枣果肉活性成分15个,靶点410个。筛选得到失眠疾病相关靶点2563个,映射得到酸枣仁与失眠疾病的共同靶点151个,酸枣果肉与失眠疾病的共同靶点116个。通过富集分析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均可通过槲皮素、棕榈酸等核心成分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G)、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电子舌技术对炒制前后酸枣仁滋味进行定量表征,建立生、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对生、炒酸枣仁本身味道进行检测,通过配对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获取的各味道特征值进行处理,分析酸枣仁炒制前后各味道的变化情况。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酸枣仁炒制对AHS (酸)、CTS (咸)、NMS (鲜)、ANS (甜)、CPS (通用)、SCS (苦)味值的变化均有影响,对PKS (通用)味值影响不明显,其中SCS、NMS、CPS、AHS、ANS味值上升,CTS味值下降,炒制对各滋味的影响程度为SCS>NMS>CPS>AHS>ANS>CTS>PKS;通过PCA可以区分酸枣仁与炒酸枣仁;通过OPLS-DA可以建立酸枣仁与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该模型对X矩阵的解释率(R2X)=0.900、对Y矩阵的解释率(R2Y)=0.967、预测能力(Q2)=0.965,表明该模型拟合度、预测性良好。结论:电子舌技术可以从数值上客观化体现炒制对...  相似文献   

19.
酸枣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酸枣仁的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04 nm。结果 建立了酸枣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5个主要色谱峰,14批酸枣仁药材的相似度在0.947~0.994之间。结论 本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酸枣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酸枣仁及其混淆品蛋白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酸枣仁及其混淆品进行蛋白质电泳鉴别。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酸枣仁及其混淆品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酸枣仁及其混淆品蛋白质高效毛细管电泳谱图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高效毛细管电泳可作为中药酸枣仁的生药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