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神志恍惚 ,但有排尿意识 ,给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 ,又容易造成褥疮的发生。施行留置导尿管 ,患者容易引起上行感染 ,所以在工作中 ,我们常用阴茎套制备的接尿管 ,自 1 990年 4月~2 0 0 2年 1 1月 ,先后在急诊科、内科等病区使用 ,共应用 4 2例患者 ,无 1例因固定不牢引起漏尿发生。我们的做法如下。1 接尿管的制备材料及方法1 .1 阴茎套一个 (规格因人而异 ) ,将阴茎套前端小囊剪去1 / 3,然后将其翻转 ,使之前端形成一个与橡皮管直径一样大小的小孔。1 .2 橡皮管 1根 (长度 2 5cm左右 )经… 相似文献
2.
王荣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962-1962
尿标本检测是临床上常规的化验项目之一,有些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需要留置尿管,正确的采集尿标本对协助医生诊断起到重要作用。以往使用普通尿袋时通常采取将引流袋内尿液放空,开放尿管,于尿袋下方排尿孔处收集中段尿标本;或断开尿液引流袋与尿管的连接,于尿管末端收集中段尿标本。前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尿标本易被污染,影响化验的准确性,且不适用于尿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导尿管置管新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导尿方法,观察组用石蜡油润滑尿道口,将尿管插入约10 cm后,向尿管内注入0.1%盐酸利多卡因10 ml,约3 min,再继续插入尿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痛疼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石蜡油润滑尿道口,向尿道内注入0.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导尿管留置的目的是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密度,借以观察病情;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者,保留尿管以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留置尿管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我们在给老年男性病人进行尿管留置时,经常遇到尿液外渗影响留置效果,并易造成病人床... 相似文献
8.
9.
陈丽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5):519-519
保留导尿是目前临床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按照教科书《基础护理》以及《江苏省护理技术操作手册》的要求,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气囊导尿管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将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上1/3处(女性)或固定于腹壁(男性),但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下缺点。(1)采用胶布固定不良,胶布受到牵拉、患者出汗后尿管很容易脱落。 相似文献
10.
男病人导尿术是我们泌尿外科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以往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关于尿管润滑之处应有2点改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留置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并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留置尿管患者17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尿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管细小破损、尿管阻塞、尿道内口括约肌松弛、尿管型号选择不当、膀胱痉挛、气囊注水量不合适均是老年患者留置尿管后发生漏尿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尿管细小破损、尿管阻塞、尿道内口括约肌松弛、尿管型号选择不当、膀胱痉挛、气囊注水量不合适是老年患者留置尿管后发生漏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患者留置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较多,根据常见原因制定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有利于有效减少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男病人导尿术尿管润滑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病人导尿术是我们泌尿外科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以往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关于尿管润滑之处应有 2点改动。1 导尿管插管前的润滑原标准中要求护士在润滑尿管时只需润滑尿管的前端。其缺点是 :由于男性尿道比较长 ,并有 2个弯曲和 3个狭窄 ,只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双腔尿管为老年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本院手术前需要灌肠的患者120例,按照灌肠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肠道清洗袋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肠道清洗袋连接双腔导尿管灌肠。观察2组灌肠效果和患者不适感。结果观察组灌肠液灌入量明显增多,灌肠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液外溢量明显减少,不适感明显减轻,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双腔尿管为老年患者灌肠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76例留置尿管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其中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就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39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22.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P<0.05﹚,不同基础疾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尿路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7.50%。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基础疾病、尿管留置时间有关;加强尿路感染高发人群的目标性监测,针对易感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宜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膀胱冲洗频次,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工作有效性。方法将42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每周膀胱冲洗1次,对照组每周膀胱冲洗2次。观察两组问尿液细菌培养及计数、尿液白细胞计数、尿液混浊度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间尿液细菌培养、尿液白细胞计数、尿液混浊度、尿液病原菌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每周膀胱冲洗1次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及堵塞尿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留置胃管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常用的技术操作,对于脑出血和长期鼻饲患者来说,胃管固定是否牢固尤为重要。由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中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颊部出汗、油脂分泌,胶布粘贴剂易溶化,常需反复粘贴;而且胶布对局部皮肤有刺激,易过敏,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本科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新的胃管固定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比较改良尿管固定法及高举平台尿管固定法两种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ICU101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改良固定组54例,高举平台固定组47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护理花费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胶带更换频率、尿道损伤、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这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护理花费时间上无差异,但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尿道损伤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改良尿管固定法优于高举平台固定法,可以提高尿管固定依从性,减少相关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男病人留置尿管致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骨科无泌尿系疾病的年轻男性留置尿管病人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注入灭菌液状石蜡,而对照组没有使用石蜡,通过临床实验及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病人排尿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自觉症状、分泌物排泄及尿道狭窄例数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男性病人留置尿管时使用液状石蜡进行护理,能有效降低尿道损伤,预防和减少尿道疤痕性狭窄等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