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心电图各项诊断标准的价值以及肺型P波的形态、振幅、时限对心肺功能损害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7例CPHD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仅心电图诊断CPHD时,单项主要条件最高检出率为51%,随着主要条件逐渐增多,阳性检出率随之增高。心电图上具有主要条件的总数145例,阳性检出率高迭92.4%。三角型肺型P型10例,其中心功能Ⅳ级5例(50%),死亡5例(50%)。结论CPHD者出现三角型肺型P波,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张晓斌  杨京会  高宝安 《内科》2013,(2):162-16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的昼夜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昼夜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时段,确定心律失常与症状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结果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律失常58例,检出率为70.73%,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19.5l%)(X^2=43.44,P〈0.05);82例患者白天清醒期的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夜间睡眠期的平均心率(t=5.21,P〈0.05);82例患者中最快心率峰值发生在6:00—12:00为45例,占54.88%,最慢心率峰值发生在0:00~6:00为80例,占97.56%;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多发生在10:00—22:00时段,与22:00~10:00时段的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其中房性、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昼夜心律失常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建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源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冬春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本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疴情严重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预后差,因此积极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由于肺组织、肺动脉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见于各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死亡率高,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现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73例肺心病患者的救治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的一类疾病。功能代偿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出现缺氧、紫绀、心悸、胸闷,多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1]。重视对病人护理,对于延缓疾病的发展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为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40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0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老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P波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追踪观察 62例治疗前后P波的变化 ,其中 1 4例在 6个月内死亡。结果 存活组病人治疗前后P波振幅平均值为 (3 396± 0 799)和 (2 2 0 8± 0 60 9)mm ,平均下降 (0 94± 0 84)mm(P值 <0 0 1 ) ;死亡组病人治疗前后P波振幅平均值为 (3 32 1±0 749)和 (3 0 71± 0 781 )mm ,平均下降 (0 2 5± 0 55)mm(P值 >0 1 )。结论 提示治疗前后P波振幅变化程度 ,是否降到正常范围与肺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叶忠  周欣  管金花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3):184-184,186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81例者肺心病(A组)和81例健康人(B组)心电图的PtfV1值。结果 B组PtfV1值异常仅3例,占3.70%;A组PtfV1值异常30例,占37.04%,其中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54例中PtfV1异常27例,占50.00%;不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27例中PtfV1值异常3例,占11.11%。结论 肺心病者PtfV1异常并不少见,影响因素较多,但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在慢性肺心病中可提示有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伴发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由于治疗不及时常可造成患者的死亡,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来势凶猛,预后差.因此,在防治肺心病中,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缓解期右心功能往往处于代偿期,感染诱发其临床加重时右心功能甚至全心功能衰竭.本研究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律失常14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心律失常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4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108例,女36例,年龄60~90岁,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了14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34例(93.0%),常规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72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134例,分别为50%和93.0%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但常规心电图检查容易漏检,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大。  相似文献   

11.
对169例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有66例培养阳性。66例中,32例为院内感染,34例为院外感染。对两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院内组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2%,院外组以革兰氏阳性链球菌为主,占50.1%。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并多联合用药。院内感染预后较差。结合文献对其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40例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并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应用较低潮气量、低频率通气、止酸剂防止消化道出血、强化人工气道管理与营养支持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存活34例(85%),死亡6例(15%),27例(67.5%)通气≤10天。认为肺同并发呼吸衰竭时早期实施气管插管,使用低通气模式,预防性应用抗酸剂并加强营养支持,强化人工气道管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例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高频喷射通气30分钟前后肺阻抗血流图的变化观察,发现高频喷射通气有确切的降低肺动脉平均压(P<0.05),肺动脉收缩压(P<0.05)及肺动脉舒张压(P<0.01)的作用.认为较大幅度地提高血氧分压对肺动脉高压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不失为一种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分别检测了20 例慢性肺心病患者,16 例健康人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并同时采用改良Boyunn 法分离固定淋巴细胞,对其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肺心病病人的严重程度与SOD含量、MDA 水平、淋巴细胞线粒体数目及膜结构改变有相关性,心衰越重,MDA 越高,淋巴细胞线粒体内的数目越多,线粒体嵴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与肺心病患者淋巴细胞线粒膜结构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影响细胞功能的靶部位,故对肺心病患者加强抗氧化的治疗,保持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状态,可能对于肺心病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危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COPD未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OPD患者发生肺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PaO2、 PaCO2、 CD4+/CD8+、 FEV1及FEV1/FVC方面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加重次数、吸烟指数及SGRQ评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稳定患者病情,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戒烟,及时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有利于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无创机械通气对肺心病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长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结构参数如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舒服张末期内径(RVD)、右心室壁厚度(RVWT)、右肺动脉内径(RPA)、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LV/RV)和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ro-BN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心室各结构参数显著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肺动脉收缩压同右心室各结构参数呈显著正相关(r=0.47-0.65),P〈0.01)。结论长期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明显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氧对需氧生物完全有益,Mccord氏和Fridovich氏发现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氧的有毒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肺脏是气体交换组织与氧代谢有密切关系,特别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有肺功能障碍时,出现组织缺氧、缺血时其氧代谢过程中自由基变化情况如  相似文献   

18.
20例老年男性肺心病患者血浆睾酮(T)低下,经HCG兴奋后,重症组血浆T基础值、峰值、峰值上升速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或<0.05)。轻症组T基础值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峰值、峰值净增值、峰值上升速率与正常无明显差异。缓解期基础T值仍低于正常(P <0.05)。实验结果表明,患者睾丸内分泌功能减退以原发性损害为主,同时也存在继发因素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反馈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4项分析参数的变化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4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37例经治疗后的缓解期病人及35名健康老年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值,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PLT及PCT显著低于经治疗后的缓解期病人及健康老年人(P<0.01);而MPV,PDW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进而造成机体高凝状态,是血栓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的基础,同时对临床判断肺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心病QRS向量系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索心电向量图对慢性肺心病右室肥大的诊断标准,对50例肺心病、32例肺气肿和143例,正常成人的QRS向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取Rx<0.5mV、Sx/Rx>0.58、横面S/R>1.1、最大空间向量仰角≥65°为右室肥大诊断标准,对肺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0%,对肺气肿及正常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