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边防官兵述情障碍与心理承受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某部队241名边防陆军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整群随机抽取某军区450名非边防陆军官兵作为对照组,运用军人述情障碍量表和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评定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述情障碍状况和心理承受力状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边防官兵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边防官兵(33.44%,7.91%;P0.001);2边防官兵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心理承受力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66,P0.01);3心理承受力高分组的边防官兵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心理承受力低分组的边防官兵(t=4.962~6.514,P0.01);4以边防官兵的述情障碍总分为因变量,心理承受力各因子为自变量,意志力和人际关系因子进入回归方程(t=-5.949,-2.309;P=0.000,0.022),分别能解释述情障碍总分变异的24.6%和2.2%。结论心理承受力是边防官兵述情障碍的保护性因素,其中意志力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航空兵心理承受力与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210名航空兵,采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中国军人情境应对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数据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心理承受力中独生子女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55、4.51、3.39、3.29、3.12、3.87,P0.01);来自城市的官兵在问题解决因子得分显著较高(t=-2.50,P0.01);未婚官兵在意志力方面得分显著较高(t=2.57,P0.01)。已婚官兵在消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未婚官兵(t=-4.21,P0.01),积极应对总分低于未婚官兵(t=2.93,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海军航空兵心理承受力及各因子(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自信心)与积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r=-0.15~0.5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情感积极、军事任务消极、独生子女和军事任务积极进入官兵心理承受力总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变异率为33.4%(F=102.93,P0.05)结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承受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军人心身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军人的心身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组进行军体操锻炼称心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军体操锻炼。采用简易心身健康问卷对2300名军人进行心身健康水平的测评,用SPSS17.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心身健康各因子分及躯体症状总分(PS)、心理症状总分(MS)和心身健康总分(TS)高于研究组(P<0.01)。干部与战士心身健康总分无差异,城市籍军人心身健康总分高于乡村籍(t=2.937,P<0.05),独生子女心身健康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6,P<0.05),受过高等教育的军人心身健康总分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者(t=-2.211,P<0.05)。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干预与躯体症状总分(PS)(r=-0.384,P<0.01)、心理症状总分(MS)(r=-0.380,P<0.01)和心身健康总分(TS)(r=-0.394,P<0.01)呈负相关。独生子女与心理症状总分(MS)(r=-0.050,P<0.05)和心身健康总分(TS)(r=-0.044,P<0.05)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遇事采取有效解决办法、心理干预、婚姻、城乡、遇事愿意寻求帮助、文化程度、职务进入心身健康总分(TS)回归方程(P<0.05)。结论军体操作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军人的心身压力,提高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测评390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结果驾驶员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6.41,P<0.01),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36.56,P<0.05),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已婚者的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高于未婚者(t=7.78,P<0.01);相关分析显示,军队驾驶员的文化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1,P<0.01),交通差错与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0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文化程度被纳入消极特质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t=2.396,P=0.017)。结论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较一般人群消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交通差错是影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兵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心理应激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陆军某部434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心理应激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效能感(t=-6.454,P0.001)、心理弹性总分(t=-8.471,P0.001)及其坚韧性(t=-6.948,P0.001)、力量性(t=-6.713,P0.001)和乐观性(t=-6.389,P0.001)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应激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及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0,-0.360,-0.341,-0.336,-0.421;P0.001);(3)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能有效预测新兵心理应激水平,总解释率为19.5%。结论: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能够降低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促进新兵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情景特质应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部海岛516名官兵作为研究组,选取某部非海岛陆军499名官兵为对照组。采用军人情景特质应对量表进行测评,使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研究组军人消极应对总分、军事任务消极应对、军旅特殊生活消极应对、人际关系消极应对和健康及经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3.892,-3.838,-3.708,-5.104,-2.036;P0.05)。研究组官兵积极应对总分、军事任务积极应对、军旅特殊生活积极应对和人际关系积极应对高于对照组(t=2.513,3.259,2.026,3.069;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与年龄、文化程度、军龄和职务呈显著正相关(r=0.151~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13,P0.01)。消极应对与文化程度和职务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082,-0.096;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务和文化程度进入以消极应对总分为因变量回归方程(t=-3.070,2.795;P0.01),职务和年龄进入以积极应对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t=2.702,3.219;P0.01)。结论海岛官兵应对能力优于普通陆军官兵,职务、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军人情景特质应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半年后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救援军人1060例,以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调查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自制一般人口学量表、Davidson创伤量表、地震经历量表、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对调查人群进行评估,多元逐步回归筛选风险因素。结果①救援军人的SF-36总分(t=-8.352,P<0.01)及生理功能(t=-2.113,P<0.05)、躯体疼痛(t=-7.724,P<0.01)、总体健康(t=-52.298,P<0.01)、精力(t=-6.994,P<0.01)得分低于地方常模,社会功能(t=1.990,P<0.05)、精神健康(t=4.093,P<0.01)得分高于地方常模,生理职能(t=-1.265,P>0.05)、情感职能(t=-0.5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救援军人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为焦虑抑郁程度、服役满意度、创伤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创伤暴露程度及饮酒。结论救援军人半年后生存质量低,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甚至药物治疗等可能对其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与中文版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对243名城镇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除TSCS的自我批评之外,自我概念各维度及总分与MHP的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均为<0.001);②自我批评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为<0.001)。多元回归结果显示,①生理自我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β=-0.13~-0.53,t=-2.507~-9.870,P<0.05~P<0.001);②家庭自我对心理性应激(β=-0.21,t=-3.650,P<0.001)具有负向影响;③自我批评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β=0.19~0.34,t=3.406~3.614,P<0.01~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负向影响(β=-0.14,t=-2.577,P<0.05);④社会自我(β=0.31,t=4.943,P<0.001)和心理自我(β=0.28,t=4.484,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结论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征兵时增加心理体检对提高新兵整体素质的重要性。方法将2001-2009年某部全体新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结果,以2005年为界,进行前后比较、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新兵组(实验组)各因子测评分明显低于2001-2004年新兵组(对照组),两组总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3.03,P<0.001),各因子测评分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躯体化(t=-15.56,P<0.001)、强迫(t=-19.35,P<0.001)、人际(t=-16.82,P<0.001)、抑郁(t=-22.65,P<0.001)、焦虑(t=-23.46,P<0.001)、敌对(t=-12.14,P<0.001)、恐怖(t=-14.75,P<0.001)、偏执(t=-18.40,P<0.001)、精神病性(t=-24.23,P<0.001)。结论在征兵中增加心理体检对提高新兵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致性护理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74例白血病患儿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细致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SDS)、焦虑(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PedsQLTM)评分、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SDS评分(t=-6.696,P0.001)、SAS评分(t=-6.125,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CL-90精神病性(t=-9.867,P0.001)、躯体化(t=-9.578,P0.001)、偏执(t=-6.622,P0.001)、强迫症(t=-5.365,P0.001)、敌对性(t=-6.698,P0.001)、恐怖(t=-9.405,P0.001)、人际关系(t=-7.887,P0.001)、抑郁(t=-8.773,P0.001)、焦虑(t=-7.112,P0.001)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edsQLTM3.0总分(t=10.716,P0.001)、PedsQLTM4.0总分(t=10.532,P0.001)、依从率(χ~2=4.723,P=0.0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χ~2=5.736,P=0.017)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白血病患儿给予细致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负面心理及情绪,优化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与化疗配合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理想自我表征、心理韧性和就读适应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并验证心理韧性在理想自我表征与就读适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自编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适应量表对福州市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随机选取的212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理想艺术自我(t=-7.493,P0.001)、理想学业自我(t=-3.009,P0.01)、理想自我表征(t=-4.727,P0.001)、家庭支持(t=-3.075,P0.01)、人际适应(t=-3.930,P0.001)、行为适应(t=-2.967,P0.01)、学习适应(t=-3.257,P0.001)以及就读适应(t=-4.284,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理想自我表征与心理韧性及就读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3,0.46;P0.001);心理韧性与就读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01);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在理想自我表征与就读适应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民工随迁子女理想自我表征对就读适应的影响是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18名监狱警察施测。结果:(1)约有44.2%的监狱警察出现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状态;(2)总均分和各因子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0.838~27.938,P0.001),除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外,总均分和其余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t=6.983~19.145,P0.01);(3)除躯体化因子外,一线狱警的得分显著高于机关狱警(t=2.221~3.454,P0.05);(4)监狱类别和性别存在交互作用(F=8.89,P0.01),在女子监狱工作的女狱警得分最高,其次是在男子监狱工作的男狱警、在女子监狱工作的男狱警、在男子监狱工作的女狱警;(5)监狱所在地为发展较好地区的监狱警察得分显著高于发展一般地区的监狱警察(t=3.076~6.158,P0.01);(6)随着年龄增长,躯体化的得分随之增加(F=19.329,P0.001),其他因子并无年龄差异(P0.05)。结论:云南省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军队医院实习护生自测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现状及相关性,为提升护生健康、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军队3级甲等医院242名实习护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1)242名实习护生自测健康总分与3个子量表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9.38,P0.01);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3个维度的实际值/理论值均70%,其中得分最低的是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2)实习护生积极应对方式高于常模(t=8.72,P0.01),消极应对方式低于常模(t=-14.02,P0.01);(3)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测健康的总分和3个子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22,0.213,0.284,0.288;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测健康的总分和3个子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1,-0.162,-0.299,-0.292;P0.01)。结论:与常模比较,实习护生自测健康水平较好,但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3个维度的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多,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越多,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云南省德宏地区265名傣族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傣族初中生的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21,P<0.05)、人际协助得分(t=7.586,P<0.01)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②城镇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t=3.74,P<0.001)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35,P<0.05)、目标专注(t=2.04,P<0.05)、积极认知(t=4.68,P<0.001)和家庭支持(t=2.94,P<0.01)得分都有显著差异;③不同类别学校的傣族初中生在心理复原力总均分(F=3.01,P<0.05)、积极认知(F=7.09,P<0.001)和家庭支持(F=4.92,P<0.01)维度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F=2.78,5.83,P<0.0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不同父母职业傣族初中生的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9,2.56,P<0.05),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随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呈递增趋势。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有显著的差异(F=3.83,P<0.01)。结论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性别、城乡类别、独生情况、学校类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职业对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职业驾驶员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变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职业驾驶员心理应激状况及相关因素 ,为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LES、应对、成人内外控制、SSRS、EPQ、SCL -90等量表对 2 40名职业驾驶员进行测试。结果 :①驾驶员的主要应激源是工作学习问题、家庭有关问题 ;应对方式上 ,更趋向于积极应对 ;社会支持上 ,主观支持分明显高于客观支持分 ;在心理控制感上 ,明显趋于外控 ;EPQ得分与普通人群相比 ,E分较高 ,N分较低 ;SCL -90各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相比 ,除躯体化、强迫、焦虑等项因子均值较高外 ,其他无显著差异。②事故组与安全组驾驶员在生活事件、相关变量、应激反应上 ,均存在显著差异。③行车事故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正相关 (P <0 0 1)、与EPQ -N ,SCL -90诸因子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生活事件引起的情绪应激 ,与驾驶操作、交通违章和事故发生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EPQ的评分情况。方法对107例心理咨询来访者进行EPQ测试,按《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规定的标准分进行分组,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来访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818,P<0.001),女性来访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902,P<0.001);②男性20~(岁)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098,P<0.01)、男性50~(岁)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8.073,P<0.05),女性50~(岁)组E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490,P<0.05);③男性20~(岁)组、30~(岁)组、40~(岁)组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306,4.652,7.581;P<0.01),女性16~(岁)组、20~(岁)组、30~(岁)组、40~(岁)组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8.567,3.334,7.665,4.229;P<0.01);④男性20~(岁)组的P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145,P<0.05),女性20~(岁)组的P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165,P<0.01),女性50~(岁)组的P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7.085,P<0.001);⑤男性职业是工人及自由职业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351,5.476;P<0.001);女性职业是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552,P<0.001;t=4.038,P<0.01;t=5.181,P<0.001);⑥男性患焦虑症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969,P<0.01),女性患精神障碍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524,P<0.05);男性患抑郁症、焦虑症、精神障碍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4.112,P<0.01;t=4.800,P<0.001;t=3.254,P<0.05)。女性患抑郁症、其他疾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8.306,P<0.001;t=6.571,P<0.01);⑦107例来访者中,有典型内向及内向倾向者占30.8%,典型外向及外向倾向者占25.3%,典型情绪不稳及情绪不稳倾向占65.4%,典型精神质占15.9%;⑧在内、外向情绪不稳43例中,内向不稳占65.1%。内向不稳组中,20~(岁)组、30~(岁)组共占82.1%,诊断是抑郁症、焦虑症者占71.4%。结论 EPQ量表较好地反映了来访者的个性,根据EPQ的具体结果,可帮助心理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7.
78例社区服刑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司法局所辖的10多个街道、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单位中的社区服刑人员共78人进行调查。结果①样本在聪慧性(男t=-2.718,P<0.01;女t=-1.430,P<0.01)、恃强性(男t=-3.778,P<0.001;女t=-2.316,P<0.05)、兴奋性(t男=-3.424,P<0.01;女t=-2.430,P<0.05)、怀疑性(t男=-1.553,P<0.05)、世故性(t女=-1.503,P<0.05)、实验性(t男=-2.891,P<0.01;女t=-2.026,P<0.01)等因素上显著低于常模,而在敏感性(t男=2.297,P<0.05;女t=1.910,P<0.05)、幻想性(男t=2.798,P<0.001)、忧虑性(男t=3.352,P<0.001)因素上显著高于常模,男性在乐群性(t=-2.418,P<0.05)和敏感性(t=-3.082,P<0.01)上显著低于女性。样本的次元人格因素(接近于4分)和综合人格因素中的"心理健康因素"(M ean<22)得分偏低;②样本与普通人群在总均分(t=2.914,P<0.05)和阳性项目数(t=4.108,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均值显著高于常模的因子依次是强迫(t=2.284,P<0.05)、人际关系(t=1.579,P<0.05)、抑郁(t=2.086,P<0.05)、躯体化(t=2.399,P<0.05)、焦虑(t=2.142,P<0.05)、精神病性(t=2.147,P<0.05);③样本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紧张性因素与其SCL-90的大部分因子显著相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没有得到有显著意义的方程。结论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联,且显著区别于常人,属于偏差群体;同时,男女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也具有一定差异,在矫正时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