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 S)、抑郁状态问卷(DS 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抽样调查陕西省共计2770名医学生。结果①SCL-90中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结果均显示一年级医学生高于三年级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SA S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1.75,P>0.05);③DS I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4.89,P<0.001);④ITS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2.08,P<0.05)⑤SAD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3.32,P<0.001)。结论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状态问卷(DS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抽样调查陕西省共计2770名医学生.结果 ①SCL- 90中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结果均显示一年级医学生高于三年级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SAS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1.75,P>0.05);③DSI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4.89,P<0.001);④ITS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2.08,P<0.05)⑤SAD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3.32,P<0.001).结论 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2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社交回避的影响。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3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显著负相关(r=-0.204,P0.001),与应对方式中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显著负相关(r=-0.209,-0.156,-0.212,-0.120;P0.05),与问题解决、求助因子显著正相关(r=0.319,0.248;P0.001);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与社交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322,-0.302;P0.001),自责(r=0.309,P0.001)、幻想(r=0.132,P0.05)、退避(r=0.215,P0.001)和合理化(r=0.132,P0.05)因子与社交回避呈显著正相关;(2)问题解决(t=-4.975,P0.001)、求助(t=-4.761,P0.001)、自责(t=5.003,P0.001)和退避(t=3.159,P0.01)因子在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际信任一方面会对社交回避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解决、求助、自责和退避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社交回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自尊间的关系,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4所高校随机抽取1006名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大学男生的自我接纳和自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3.569,4.267;P0.01)。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男生均低于女生,并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2.162,-2.258,-2.417;P0.01)。城市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尊得分低于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得分,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8.49,-2.58;P0.05)。年级方面除了自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t=10.99,P0.01),其他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尊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3,P0.01);社交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与社交回避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0.918;P0.01)。回归方程显示,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自尊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自尊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从性别、年级、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人际信任量表(IT)对大一新生和毕业生进行测查,全部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差异不显著(t分别为0.819,0.795;-0.113,-1.292;P0.05);2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0.3149,-2.398;P0.01或P0.05),毕业生得分高于大一新生;3独生子女的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显著性(t=2.171,2.727;P0.05或P0.01);4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t=5.016;P0.01)。结论自尊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贵州省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总体上,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分数均高于大学生常模。在性别上,男生自我和谐得分高于女生(F=4.743,P0.05),而社会回避及苦恼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大二学生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得分(F=3.845,P0.05),社会回避及苦恼总分也高于其他3个年级得分的趋势。自我和谐总分与社会回避及苦恼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5,P0.01);逐步回归分析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进入回归方程(t=7.739,-6.387;P0.001),对社会回避及苦恼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有密切关系,提高自我和谐可显著改善个体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研究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云南155名研究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①研究生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学校(F=4.161,P<0.01)和专业(F=2.644,P<0.01)之间差异显著;人际信任度在各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当前广州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针对若干影响人际信任因素进行相关探讨.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问卷由人际信任量表(ITS)、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组合而成,选取2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略高于理论中间值;2城乡大学生总体信任存在显著差异(t=1.971,P=0.047),总体信任的性别差异以及独生与非独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1.284,P=0.224;t=0.676,P=0.543);③总体人际信任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各因子(P<0.01)、人格特征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加强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各高校应该举行有助于提高人际信任的活动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进一步提高人际信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一新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探讨社交回避及苦恼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为调查工具,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2008级临床、护理专业28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大一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均处于中等水平;2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与内外倾(E)、神经质(N)、掩饰性(L)相关显著;3逐步多元回归结果发现,E、N、L为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有效预测因素。结论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人格是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高中生社会支持、自尊及社会回避与社会苦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方法以广东省一普通中学502名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考察高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同时也考察是否网络成瘾与领悟社会支持、社会回避及苦恼、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2%;②不同年级(χ2=0.01,P>0.05)和是否离异家庭(2χ=0.02,P>0.05)在网络成瘾上差异不显著;③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显著(χ2=4.62,P<0.05);④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回避—苦恼等分别可预测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倾向。结论①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上瘾,社会支持越少;②社会回避—苦恼倾向越高的学生,网络成瘾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人才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军队院校为基层部队培养的755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人际信任量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专业技术人才是否在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际信任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84.831,P0.01),父母文化水平对其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F=13.200,P0.01)。专业技术人才人际信任总分与领悟性社会支持总分及两个因子、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14,-0.206,-0.191,-0.118;P0.01);与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092,0.081;P0.05)。领悟性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是影响专业岗位人才人际信任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对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人际信任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高中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人际信任水平偏低,ITS平均得分为(74.96±14.36);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10.37,P<0.01);来自城镇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  相似文献   

17.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 Short Scale)、牛津幸福量表(OH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信任他人量表(TIPS)对37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社会支持(效应值分别为0.26和0.14,P0.001)、人际信任(效应值均为0.39,P0.001)在两种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②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水平高于社会支持。结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均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具有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