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海杰  文萍 《中国公共卫生》2019,16(8):1038-1042
目的 探讨葛根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SPF级SD大鼠9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UC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75、3.50、5.25 g/kg)、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组(0.3 g/kg),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14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组织学损伤(TDI)评分;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水平;qRT-PCR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 γ(PPARγ)、核因子 – κB(NF-κB)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厌食、嗜睡、排脓血便等病理状态、体重增加量显著降低,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葛根提取物组和SASP组大鼠在干预第2周病理症状开始缓解,体重逐渐增加,DAI评分逐渐降低(P < 0.05);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无水肿、溃疡及出血,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水肿、出血、散在溃疡,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炎症细胞浸润;葛根提取物组、SASP组大鼠肉眼及镜下结肠损伤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CMDI、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提取物组、SASP组大鼠CMDI、DAI评分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减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提取物组、SASP组大鼠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38 MAPK、NF-κB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PARγ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提取物组、SASP组大鼠结肠组织p38 MAPK、NF-κB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PARγ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葛根提取物具有改善UC模型大鼠一般状况及黏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38 MAPK、NF-κBp65和上调PPAR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的炎性改变 ,主要累及大肠 ,属于炎性肠道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多见于青少年 ,其发病率在地域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西方发病多于东方 ,从人种来看 ,白种人特别是犹太人发病率较高[1] 。1 病因及发病机制1 1 病因  (1 )遗传因素 :大约 1 2 %~ 1 5 %的溃疡性结肠炎被证明是发生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的 ,家族史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位于染色体 3、6、7、1 2、1 6的基因位点可能是肠道炎性病发病的易感基因[2 ,3 ] 。与克隆病相比 ,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与…  相似文献   

3.
邹婉婧 《现代保健》2011,(13):188-19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对本病的治疗要点是阻断炎症过程,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近几年有很多新疗法的研究,尤以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较为突出.本文主要对近几年该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痢疾”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痢疾”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精神、免疫、感染、饮食等有关,且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病率及检出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以往将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观察,此两种疾病虽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病因学、免疫学、分子机制、病理生理与病理及治疗等方面有许多差异,逐渐倾向于可能为各自独立的疾病.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不典型增生→癌)发生率比克罗恩病高很多,但前者手术切除结肠有望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非特异性免疫性炎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为主的肠道疾病,经常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上,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西医学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由于这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大优势,并且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中医病因病机及自己的看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9.
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中心(510515)周殿元,张振书众所周知大肠癌的癌前期病变主要是大肠腺瘤和腺瘤病,其次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结)。在我国溃结发病率较低,因而对其癌变与否常不为临床界所重视。早在1925年Crohn首先报告一例...  相似文献   

10.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性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与克罗恩病(CD)一起称为炎症性肠病(IBD)。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尽管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证据,但根据就诊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可以推测,UC已成为我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对UC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及中医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12.
1 中性粒细胞概述中性粒细胞 (PMN)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 ,进入血液或组织。是血液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 5 %~ 70 %。该细胞胞浆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颗粒 ,主要分为两类 ,分别出现于中性粒细胞成熟过程的不同阶段。第一类为嗜苯胺蓝颗粒 ,主要包括 :防御素、蛋白分解酶、组织蛋白酶、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及溶菌酶。第二类为特异性颗粒 ,包括 :乳铁蛋白酶、胶原酶和Lipocalins。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 ,就是细胞向着某…  相似文献   

13.
魏思忱  孔郁  白文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5-209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认为细胞因子的失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介素.18(IL-18)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IL-1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医药与保健》2011,(10):68-6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常伴有血脓和粘液。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大毅溃疡性结肠炎(UC)是1875年首先由Wilks和Moxon描述,1973年WHO的CIOMS将其定名为特发性结直肠炎;UC和克隆氏病(CD)又合称炎症性肠病(IBD)。病因虽未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素...  相似文献   

16.
常见吗? 溃疡性结肠炎并非一般所说的慢性结肠炎,但后者中可能有少部分未诊断清楚的溃疡性结肠炎。就世界范围说,美国每年约有3万人发生本病,犹太人更多,我国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此病多见于中年男女,病情缠绵迁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7.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常见的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肠病.现目前,临床对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病变位置主要发生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近些年来,我国UC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不断增多,已经开始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病的发生与肠道黏膜自身免疫障碍存在密切相关,肠道内菌群变化使得肠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IC 37例(IC组)和UC 32例(UC组)的住院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和易患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少见,病变为区域局限性,溃疡为纵行或不规则形,病灶愈合快,病理以黏膜炎为主;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多累及肠壁全周,病变为连续性,以散在针尖大小地图状溃疡为主,病理有隐窝炎和脓肿.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组病程短,常伴发心脑血管疾病(67.6%,25/37).IC组C反应蛋白高于UC组(P<0.01),血小板低于UC组(P<0.05).IC组O型血患者多(37.8%,14/37),UC组B型血患者多(40.6%,13/32).结论 综合分析IC和UC的一般情况、内镜病理影像表现、实验室指标、易患因素和短期内病灶愈合情况有助于二者诊断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与饮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多侵及直肠和结肠粘膜,临床以腹痛、粘液脓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