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77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2003-10-10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余正常,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色觉正常,角膜透明,瞳孔活动良好,晶体皮质均匀混浊,眼底窥不清,双眼压正常。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左眼成熟期,右眼初发期。于2003-10-15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白内障手术常规行术前准备及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用3.2mm刀于鼻上方角膜缘板层进入角膜缘内1.5mm透明角膜处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晶体核。当超乳近结束时发现瞳孔区有透明膜状物飘浮,考虑为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156眼)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切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10个月142眼视力≥0.3,≥0.5者130眼,≥0.8者101眼,视力0.05-0.2者12眼,〈0.05者2眼。无1例发生眼内炎,角膜缘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愈合好,降低眼内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缘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3眼老年性白内障眼在上方角膜缘做隧道小切口,在侧切口用调位钩及隧道切口用晶体圈套器同时挤压的方法碎核,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占86.02%,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为(0.98±0.57)D,仅比术前多0.1D,明显低于大切口组(P<0.01)。结论提示角膜缘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0mm巩膜隧道切口和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将94例(10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A组46例(48眼)采用10点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48例(52眼)采用10点3.0mm角巩膜缘切口。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B组小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3.0mm角巩膜缘切口的效果优于3.0mm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1个月出生后视力低下,不固视,于2007年12月就诊。查体:双眼球水平震颤,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大小正常。前房深浅正常,房闪(-),虹膜纹理正常。双眼晶状体混浊呈白色。眼底视不见。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既往体健。个人史:足月、顺产、第一胎,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史:外祖母、母亲均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该患儿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该患儿之母,24岁,23年前曾作白内障摘除手术,未植入人工晶体。查体:双眼球间歇性水平震颤,结膜、角膜前房正常。无晶体眼,眼底未见异常。全身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该患之外祖母张××,50岁。自幼双眼视物模糊,于2003年行白内障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6.
张春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84-185
目的:观察经双侧角膜缘进路行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婴幼儿白内障的疗效,以探讨婴幼儿白内障简便易行的手术方式。方法:对60例(109眼)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2岁)做双侧角膜缘切口,用玻切技术完成晶体前后囊膜环形切除、皮质抽吸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09眼中106眼(97.25%)术后保持视轴区透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葡萄膜反应21眼(19.27%);后发障3眼(2.75%);明显的斜视及眼球震颤3眼(2.75%);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双侧角膜缘切口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婴幼儿白内障能有效预防后发障,术式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强 《北方药学》2014,(8):154-15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散光的不同手术方法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术前检查的角膜散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手术方法:改变白内障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角膜缘松解切口;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临床治疗24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轻,经过抗炎治疗在2周内基本控制。无角膜穿孔、切口裂开、浅前房甚至前房消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要问题是矫正不足。结论:角膜缘松解切口术、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是最佳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视力获得良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起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2例(21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做阶梯状自闲式隧道切口.长1.75mm、深0.3mm、宽3.2mm,行白内障起声乳化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5%.86%,91.5%,96%。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起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优于角巩膜隧道切口.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切口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探讨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对112例(116只眼)角膜缘10mm切口(简称大切口)和94例(95只眼)角膜缘后1mm横行隧道切口(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状体植人术后1周、1、3、6月观察比较视力。结果术后1周、1月小切口眼视力较大切口明显提高(P〈0.05),随时间的推移,两者差异逐渐减少,3周后两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能早期有效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李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87-188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缝线固定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减小手术切口和提高手术速度提高安全性。方法 12例白内障后囊膜破裂,一期8例,二期4例,采取3.2mm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解决了后囊破裂在透明角膜小切口基础上一期植入晶体的问题,补救了白内障手术中的失误。而且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8例(4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于角膜缘后1mm处作长3mm的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人工晶体Ⅰ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力:0.01~0.1者3眼(6.25%),0.2~0.4者10眼(20.83%),0.5~1.0者35眼(72.92%)。主要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其中5眼出现人工晶体前膜(10.42%);角膜水肿4眼(8.33%),后囊膜混浊13眼(27.08%)。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7眼),实施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检查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低密度角膜内皮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技术要点。方法对13例(16只眼)角膜内皮计数<1000/mm2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660~800/mm2的2眼,800~900/mm2的9眼,900~1000/mm2的5眼,Ⅱ级核5眼,Ⅲ级核8眼,Ⅳ级核3眼。均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将眼内压平衡技术、软壳技术及水平劈核技术相结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角膜失代偿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6.2±2.3)%。结论超低密度角膜内皮不再是白内障手术的禁区,依靠谨慎地操作和熟练的技巧,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梦琪  刘仲 《安徽医药》2007,11(9):815-816
目的探讨3.2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采用3.2 mm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对826例(928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对上述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 d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4.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的眼数分别占55.8%,65.7%和68.3%。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性反应轻,房角形态保持良好,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8.11%。结论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便利,疗效良好、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关和雨  罗惠兰 《江西医药》2006,41(5):313-3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为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选择术式。方法在上方角膜缘后做5.5-6.5mm反眉状隧道切口,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对76例76暇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76例76眼全部成功完成囊袋内碎核。术后第1d裸眼视力≥0.6者为(63.2%)。半年后裸眼视力≥0.6者为(71%)。结论小切口囊袋内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继承了大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的手术经典。吸收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优点,小切口术后不用缝线、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且手术消耗成本低,所需器械简单,是一种适合贫困地区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与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卫东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51-1051
我院从 1999~ 2 0 0 1年收治了翼状胬肉病人 80例 ,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 ,经0 5~ 3年的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从 1999~ 2 0 0 1年采用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 6 0例 ,男 2 5例 ,女 35例 ;右眼 2 8只 ,左眼 30只 ,双眼 2例。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术 2 0例 ,男 6例 ,女 14例 ;右眼 12只 ,左眼 8只。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2岁。病人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缘内 3mm左右 ,均为静止期、初发性的 ,患眼无活动性炎症反应。1 2 手术方法 术前 3~ 5d ,术眼滴用抗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 2 3例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的方法 ,术后随访 12~ 2 4个月 ,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变化、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3个月 ,矫正视力≥ 0 .5者有 2 0例 ,占 86 .9% ;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翼状胬肉复发 1例 ,后发障 2例 ,无移植片脱落、排斥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手术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恢复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患者双眼均可植入人工晶体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但间隔时间应多久 ,成为病人和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国外一般要求双眼植入人工晶体间隔时间为 3~ 6个月 [1 ] ,国内观点也相同 [2 ]。我们对 1 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45例双眼白内障病例 ,应患者要求在 2~ 5天内分别行双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并随诊半年以上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5例双眼白内障中 ,男 1 6例 ,女 2 9例 ;年龄 2 9~75岁。老年性白内障 41例 ,先天性白内障 4例。双眼手术间隔时间为 2~ 5天。在本科 1 994~…  相似文献   

19.
双眼先天性虹膜缺损、晶体异常并继发性青光眼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患者男性,13岁。以自幼双眼羞明,视力差,伴左眼疼痛、呕吐3天为主诉于1992年3月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指数/30cm,左眼手动/眼前,双眼球无震颤;右眼角膜直径10mm,左眼11mm,右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呈哈气样混浊,双眼虹膜缺损,晶体呈乳白色混浊、膨胀,向上方移位。眼底透不进;右眼压4.21kPa,左眼压3.25kPa。房角镜检查;双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白内障手术后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0例(40眼)角膜内皮细胞数在(2700±350)个/mm2,细胞变异系数(65±7.15)%,六角形细胞比例(46±5.04)%的范围内的患者.其中20例(20眼)适合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即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为联合组;另20例(20眼)适合行单纯白内障手术(即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单纯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检查.结果:联合组术后角膜细胞密度(2204.48±357.64)个/mm2,变异系数(56.32±7.04)%,六角形细胞比例(34.98±5.24)%,单纯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2548.74±332.98)个/mm2,变异系数(46.08±6.78)%,六角形细胞比例(42.54±4.76)%.联合组与单纯组术后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白内障手术均对角膜内皮细胞有影响,但联合手术影响更加明显,提示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保护角膜内皮的正常功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