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肪肝患者术后血清转氨酶的变化规律,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肝切除术脂肪肝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血清转氨酶,并记录患者的入肝血流阻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等。结果:脂肪肝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术后第1天到达峰值(P〈0.01),然后逐渐降低,术后第7天比较接近术前水平(P〉0.05)。在影响ALT、AST发生变化的因素方面,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手术方式是导致术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因素(P〈0.05),与术后血清转氨酶增高呈线性关系。结论:对手术后血清转氨酶的检测,可以有效防治术后肝功能异常,为规范手术操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丙酚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一1(ET一1)比例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于麻醉插管后异丙酚5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微泵持续静脉输注,余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门阻断前(T1)、肝门阻断末(T2)和术后第3天(T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浆NO、ET-1含量的变化。结果 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均恢复至肝门阻断前水平。同时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下降,血浆ET-1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NO和ET-1水平均恢复至肝门阻断前水平。结论 肝叶切除术可引起血浆NO/ET-1的比例失衡,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具有保护作用,能调节患者血浆NO/ET-1比例的失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腹前预处理对于接受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LC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预处理组及对照组),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实施短时间预处理(充气10min~放气10min),对照组行常规LC手术。观察两组术后肝酶学、脂质过氧化酶(LPO)、NO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较术前升高(P〈0.05),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术后早期ALT、AST及TBIL水平相对较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LPO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NO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顸处理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血清LPO浓度比对照组相对较低(P〈0.05),NO浓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气腹前预处理对接受LC手术患者,由气腹压所致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可减轻机体的脂质过氧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甘利欣对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利欣对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诱导建立酒精性脂肪肝的离体细胞模型,后用甘利欣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改变;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γ-谷氨酰持肽酶(GGT)的泄露量。结果25μg/ml甘利欣可使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并且使ALT、AST、GGT的泄露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验结果证明,甘利欣能减缓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并能降低酒精性脂肪肝细胞ALT、AST及GGT的泄露量,从而减轻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结石患者肝脏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2(TREM-1、2)的表达。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胆结石且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并检测血浆转氨酶(ALT、AST)、血糖、血脂的含量以及计算体重指数,在胆囊切除术中取0.5cm×0.5cm×0.3cm大小肝脏组织(患者已签知情同意书)做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脏TREM-1、TREM-2的表达水平。结果(1)脂肪肝组的患者体重均呈进行性升高,体重指数高于同期非脂肪肝组(P〈0.05);(2)脂肪肝组ALT与AST明显升高(P〈0.05),非脂肪肝组明显低于同期脂肪肝组(P〈0.05);血糖、甘油三酯水平脂肪肝组与同期非脂肪肝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水平脂肪肝组与同期非脂肪肝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胆结石脂肪肝组TREM-1及TREM-2的表达水平与非脂肪肝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REM-1的表达水平随着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轻、中、重)而增高,TREM-2的表达水平随着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轻、中、重)而降低。结论胆结石患者中脂肪肝组肝脏TREM-1表达增强,TREM-2表达减弱;非脂肪肝组肝脏TREM-1表达减弱,TREM-2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肺结核病用药后肝损害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90例门诊健康体者和85例确诊为肺结核的病人服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PA)、谷丙转氨酶(AIJ)、谷草转氨酶(AST)进行检测。结果: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PA水平结果降低(P〈0.05)。在早期(2周)抗结核治疗中PA的异常率为84.7%,明显高于ALT、AST异常率的25.8%和31.8%。结论:将血清前白蛋白作为肺结核病人服药前后肝功能检测常规能及时发现肝脏的早期损害,比ALT、AST更灵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乙肝(HB)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心脏病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肝功能测定,其中肝功能正常组45例、HBV携带组42例,HB组18例。结果体外循环对HBV携带者的肝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其术后出血也无明显影响。HB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且其术后出血量较肝功正常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心脏手术是安全的.HB患者心脏手术中肝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只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UTI)对机体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转机前给予乌司他丁30万U置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术后第1、2、3天每天给予5%葡萄糖液250ml加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而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前1 d,术后第1,3,5,7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y-谷氨酰转肽酶(y—GT)。结果手术前两组病人TBiL、AST、ALT、y-G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结束后,两组病人TBiI、AST、ALT、y—GT均分别高于手术前(P〈0.05),但实验组TBiL、AST、ALT、y-GT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他司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行择期LC的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拉帕米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T1)、手术气腹结束即刻(他)及术后24h(T3)血清ALT、AST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与T1时相点比较,两组患者1、2、T3时相点ALT和AST值均增高(P〈0.05),维拉帕米组患者T2、T3时相点ALT和AST值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T1时相点比较,对照组患者他、r乃时相点MDA值增高显著(P〈0.05),维拉帕米组患者T2,T3时相点MD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能有效减小气腹带来的氧化应激反应,有效保护肝脏等脏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景艳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40-40,58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的40例NAFLD患者(对照组)和在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治疗的40例NAFLD患者(实验组)的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FINS、HOMA—IR、AIJ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氟醚对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34例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实验组)11例,Ⅱ组(对照组)10例和Ⅲ组(对照组)13例。Ⅰ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Ⅱ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Ⅲ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后,Ⅰ组调节吸入安氟醚,Ⅱ组必要时追加镇静镇痛药,Ⅲ组术中辅以杜冷丁和氟哌啶静脉滴注。3组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第1、3、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转氨酶(GPT、GOT)、碱性磷酸酶(AKP)、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CK-MM)的含量,评价其肝功能及心肌酶谱状态。结果与麻醉前比较,Ⅰ、Ⅱ、Ⅲ组GOT、GPT及AKP术毕即出现增高趋势,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则明显升高(P〈0.05),但仍均在正常范围内;第3天则表现有下降态势,第7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CK、CK-MM在术后第1天开始增高(P〈0.05),但其值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CK、CK-MM在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其值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第3天重新降至麻醉前水平(P〉0.05);CK-MB麻醉前、麻醉后、术后第1、3、7天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国产安氟醚不失为安全有效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10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成血清ALT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的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组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血清ALT升高的危险因数。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升高组与正常组的腹围、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r-GT)、尿酸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代谢综合征和组分患病率比较显示ALT升高组的高脂血症患病率高(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升高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是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数(P〈0.05)。结论NAFLD血清ALT水平和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指标。高尿酸血症是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性甲状腺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干预组给予外源性甲状腺素干预[20μg/(kg·d)],14d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度(PA)水平。结果造模14d后干预组大鼠游离甲状腺素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及模型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血清ALT、TBIL、DBIL、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ALB、PA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甲状腺素能够纠正梗阻性黄疸大鼠体内甲状腺素异常,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和肝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30min组、再灌注60min组、再灌注24h组、再灌注72h组共5组;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肝组织中不同是相ICAM-1分子的表达。结果: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在再灌注30min升高显著(P<0.05),再灌注60min组达高峰(P<0.01),再灌注24h、72h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再灌注后不同时相ICAM-1分子表达水平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CAM-1分子参与肝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其表达的强弱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谦 《当代医学》2011,17(1):134-13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乌司他丁治疗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l、3、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验肝、肾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ALT、AST、BUN、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血ALT、AST、BUN、S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有确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和术后治疗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1d、术后第1、3、7、30、120d的血清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原癌基因C-erbB-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d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第3、7d较术前和术后第1d明显升高(P〈0.001);术后30d下降,接近术前水平(P〉0.05)。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5例术后120d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第1d(VEGF升高组,P〈0.01),有29例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d(VEGF降低组,P〈0.01),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1、3、7、30d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升高组ER表达明显低于降低组(P〈0.01),而C-erbB-2表达明显高于降低组(P〈0.01),升高组中淋巴结阳性率高,且临床分期晚的患者较多。结论乳腺癌外科手术切除与术后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其治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蜂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组各10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用56%红星二锅头灌胃,蜂胶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蜂胶1.0g·kg^-1·d^-1灌胃,共12w。12w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1)血清ALT、AST水平:模型组的AST、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蜂胶组的AST、AL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肝组织SOD、MDA水平:模型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蜂胶组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蜂胶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蜂胶能通过增强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变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肝功能的原因。方法对2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7d肝功能各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等进行测定;以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测气腹压;手术时间及患者年龄等变量对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组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术后1d血清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5或P〈0.01),术后7d均恢复正常,胆囊息肉组术前、术后1d、7d肝功能各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AG、OT两个自变量入选方程,其回归方程为:Y=0.230T+0.12AG-15.38。结论LC可致术后血清ALT、AST增高,其原因与结石性胆囊炎、AG和OT有关,但仅为一过性现象,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LC仍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