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血运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血运对皮片成活的作用,采用54只豚鼠,观察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边缘血运阻断时基底血运建立的情况,以及厚薄不一的皮片移植后成活情况。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边缘血运阻断时,皮片仍可成活。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部血运对皮片成活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可以修剪成厚薄不一的真下下血管网皮片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2.
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猪为实验动物,对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薄皮瓣的血运来源,蒂的作用,加压包扎的重要性,及其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异同等做了观察。结果表明此型皮瓣实为随意型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联合体。其血供源于蒂部长宽比例1~1.5:1范围的皮瓣成活,而皮瓣其余部分的成活则需靠受区创缘及基底的血供,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无异,加压包扎是保证其血运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1077年塚田贞夫首先报告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植皮法。我们在1981~1983年间曾在临床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因当时对此种皮片的血供方式及成活机理不甚了解,故成活率不稳定。自1992年以来我们在进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皮管、皮片血供及成活方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缺损与畸形,皮片成活率高,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林煌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218-2219
目的:探讨临床上一种有效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的作用方式。方法:对于面部肿瘤或者色素痣手术后缺损需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患者进行点阵Nd:YAG激光手术前24h预处理皮片,手术后10天观察皮片的存活情况。结果:点阵激光预处理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全部存活,而未预处理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有部分坏死。结论:点阵激光进行热休克预处理能够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片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例面部组织缺损的病人应用带真皮下血管肉皮片游离植皮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病例2周后拆线时皮片全部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全部满意。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修复面部组织损方法简便,手术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成功移植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颜面14例、足16例、手8例、上肢4例、胸前1例组织缺损共43例53处均获成功。皮片面积最大600cm~2,用于修复全颜面缺损。43例中40例皮片100%成活,1例98%成活、92%成活1例,成活90%的1例。证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成活率高、修复质量优良、适应症广泛。凡适合传统中厚及全厚植皮的创面真皮下血管网皮片都能成活良好。认为仔细修剪皮片,保留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是皮片成活的首要因素。创面有健康肉芽组织生长是真皮下血管网成活的第二个要素。应避免在需用皮瓣修复的大面积骨关节裸露创面、溃疡及褥疮创面、放射  相似文献   

7.
用家猪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管、皮瓣、皮片的血供方式及成活规律。皮管是研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良好模型。用成活长度、ECT 测定核素分布范围等方法证明超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远侧部份得不到来自蒂部的血供,这种皮瓣实际上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皮片的复合物。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树叶状)实际上大部分不是皮瓣而是皮片。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富含真皮下血管网的供皮区;保持真皮下血管网完整无损及皮下脂肪厚度不超过3mm;受区创面状况良好;在30mmHg(4kPa)左右的压力下持续加压包扎17天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成活的四个要素。报告了包括面积在600~1000cm~2的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内的88例(102个皮片)临床成功经验。用局部加热,术后肌注抗缺氧药物和双氧水皮片下滴注的方法分别使带有4mm 厚脂肪的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率达到93.5±5.8%,94.0±8.2%,84.0±4.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眼睑分裂痣的经验,探讨大面积分裂痣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 完整切除包括眼、眉在内的分裂痣,保留泪点、睑板以及睑结膜的痣组织,取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于受区.结果 21例患者的皮片全部成活,眼睑无变形,皮片无挛缩,泪道通畅,外形满意.结论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可有效修复分裂痣切除后创面,其颜色、质地、外观良好,适用于较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在临床治疗婴幼儿面部先天性黑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5月采用耳后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3岁以内面部黑痣患者7例,大小自3.5cm×1.5cm~5cm×3.5cm。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以上随访,外观质地色泽接近周边皮肤,未见明显皮肤收缩,功能满意。结论: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面部较大面积先天性黑痣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难以配合不易实施复杂治疗的幼儿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将皮片用于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坏死等并发症,一次手术完成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修复皮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匹配,面部的轮廓形态及视觉效果良好,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保持皮肤色泽、质地一致性,效果可靠,是获得良好的面部形态和功能效果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岛状远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特点,选用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分支主干为蒂的传统岛状皮瓣为对照侧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为实验侧,用皮温测定、激光多普勒、皮瓣荧光染色、透明标本等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实验侧皮瓣的血供显著降低,临床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结果与此一致。其实质是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的联合体。临床14例15块皮瓣,修薄最大面积占皮瓣总面积60%,平均49%,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 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 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13.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14.
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临床报道较多,但其血供规律研究较少。本实验选用8只体重25~30kg的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分支主干为蒂的岛状皮瓣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皮温测定、激光多普勒、皮瓣荧光染色、组织学检查、墨汁灌注及透明标本等方法,对两种皮瓣的血供特点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皮瓣相比,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血供显著降低,其实质是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5.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16.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血运重建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 分别在3组家兔背部形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传统随意皮瓣。运用组织透明技术,观察3组动物术后1~7d、14d血管构筑变化的差异。结果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段存在一血管增生快速密集区-“中介蒂”,其血运重建过程明显早于传统随意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中介蒂”的存在,且这是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可早期断蒂、有一定限度超长成活的  相似文献   

17.
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抗菌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用于感染创面的可行性,在家猪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主干分支为蒂的传统岛状皮瓣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细菌计数、吖啶橙荧光染色测定白细胞吞噬指数和白细胞内杀菌率,应用激光多普勒、墨汁灌注、透明标本等方法,对两种皮瓣的抗菌力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抗菌力明显降低,可能与皮瓣修薄后血供减少,白细胞功能相应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创、持续而又简捷的经皮血气分析方法 ,检测局部氧及二氧化碳分压。以检测和比较瘢痕和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后氧分压 (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的变化并判定创面修复质量。方法 分别对正常人及整形美容手术者各 30例 3个不同部位的皮肤、瘢痕、中厚皮片、全厚皮片、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后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正常人皮肤各部位间数值接近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瘢痕与各种植皮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中厚、全厚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及皮瓣移植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使用方便。可用于测定皮片、皮瓣移植后的血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