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近15年来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血液高黏症的概况。临床表明,心脑舒通胶囊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后遗症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2篇。  相似文献   

2.
杨娟 《新疆医学》2010,40(8):5-9
目的:调查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方法:调查我院198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并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4例中老年健康体检人员做对照。纤维蛋白原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TG、TC采用酶法,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TG、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P〈0.01)。FIB与Hs-CRP、TG、UA呈正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CRP、TG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林敏  郭进  张家永  曾露萌 《当代医学》2010,16(10):153-154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高黏血症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2组连续用药21d,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糖尿病高黏血症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许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25-3125,3158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缺血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高黏血症应用通心络治疗,设5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对照两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或0.01)。结论:通心络对冠心病高黏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荣通脉胶囊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降糖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复荣通脉胶囊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复荣通脉胶囊5粒,3/d,口服。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复荣通脉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超敏C反应蛋白,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推断其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路路通对高黏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清芝 《黑龙江医学》2005,29(9):667-667
目的观察路路通静脉滴注对高黏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50例高黏滞血症患者采用路路通500mg静脉滴注,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甘油三酯显著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降低。结论路路通对高黏滞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豁痰化瘀中药方口服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水平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尸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高黏血症,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8.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疗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并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了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2009-07月作者医院收治的因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0例住院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82例)和对照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既往是否合并有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性别、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甘油三脂血症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积分密切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以男性多发,合并有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水平及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黄雷  黄艳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2-24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巧玲 《右江医学》2011,39(1):24-25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判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RA组5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骨关节炎组30例,分别测定3组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X2检验、各组之间进行LSD-t检验、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RA组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RA治疗前后相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明显,而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变化不明显,提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对RA病情活动度的判断上更为敏感,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类风湿性因子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一起判断疾病活动度,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相鉴别,同时为RA患者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和非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NCTD-ILD)患者血浆中的浓度高低,探究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69例,分为CTD-ILD组(30例)和NCTD-ILD组(3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行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 CTD-ILD组和NCTD-ILD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TD-ILD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NCTD-ILD组(P<0.05),但两组间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无差异;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与D-二聚体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9、0.534,P<0.01).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与合并结缔组织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病程为14 d~1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一次2粒,一天3次。在治疗前和治疗90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NIHSS )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肝功、肾功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性和安全性作评价。结果(1)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确切、安全,且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的水平,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李玉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85-1385,1388
目的:观察养心氏对缺血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养心氏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40例。比较两组血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有差异,尤其红细胞压积(P〈0.01)、全血比黏度(P〈0.05)显著下降。结论:养心氏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高黏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杰  曹莉 《安徽医学》2007,28(6):496-498
目的研究影响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2006年间在我科住院40例进展性脑梗死(SIP)及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NSIP)患者,回顾性地分析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发病当天随机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关系。结果SIP组与NSIP组在发病当天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热及过早接受降压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项目的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热及过早接受降压治疗均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mg每日1次口服抗凝,伐他汀10 mg每日2次口服降血脂的基础上,用扩血管药活血通络胶囊每次5丸,日3次,用30 d为一疗程. 结果 给药后一疗程治愈150例,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9%;好转60例,床各种症状明显减轻,27%;无效7例,3%;临床总有效率为96%. 结论 应用活血通络胶囊,据患者的高黏滞血症、高脂血症情况,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地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及其对患者ET、NO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合心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合心爽与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ET、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ET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血浆NO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NO治疗后升高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心绞痛与合心爽疗效相当,其疗效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O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