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首次从褐家鼠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Vero E-6纯系细胞,接种EHF病毒相关抗原阳性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肺13份,从中分离得5株可在Vcro E-6细胞中连续传代的病原因子,分离阳性率为38.5%。通过以其中一株分离物G9感染的第五代Vero E-6细胞制作抗原片,检测EHF患者恢复期血清12份中有11份(91.7%)免疫荧光阳性,而12份非EHF病人血清全部阴性;20倒EHF惠者双相血清抗体滴度均呈4倍以上增长;与呼肠弧Ⅰ、Ⅱ、Ⅲ型病毒抗血清免疫荧光阴性;G9病毒与国内已知EHF病毒16、63、S3、R1株抗血清有高滴度交叉,并且,可被16、R1株抗血清完全中和其感染性,证明G9等分离物是EHF病毒。另外,G9病毒对5-IUDR不敏感,不耐热(56℃1小时),不耐酸(pH3.0),对脂溶荆乙醚敏感,这些理化特性也与EHF病毒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2.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3.
1982年11月至1983年4月我县首次发现EHF,并在病原学及血清流行病学上得到证实。疫源地属水网稻田型。传染鼠种为室内优势褐家鼠,带毒率为3.7%,阳性鼠肺在VeroE-6细胞上接种传代分离病毒成功。病人血清经IFAT检查均阳性,健康人血清中亦检出2例隐性感染者。冬春季流行,以青壮年农民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采用McAb ELISA捕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EHF病人血清351份,总阳性率为94.58%,而正常人血清和非EHF病人血清146份全部阴性。第2病日血清中即可检出EHF-IgM抗体,第4、6病日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3%,第8病日26份血清全部阳性。对1例典型EHF病人血清IgM抗体动态观察,发现病后1周抗体滴度最高,病后1个月明显下降,病后3个月转阴。  相似文献   

5.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用不同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三种鼠肺抗原对安徽EHF患者血清抗体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1、用江西省EHF疫区的黑线姬鼠鼠肺抗原检查了25例安徽EHF病人的双清,急性期(1~7天)血清的阴性率为20%(滴度≥1:80);恢复期(19~4天)血清的阳性率为88%(滴度≥1:80),并且两期的抗体滴度有明显的动态化。一般为4倍增高。其中15例达16倍以上。可见两者具有特异的血清学关系。 2、用四川省EHF疫区褐家鼠鼠肺抗原重复检查上述双份血清,得到非常致的结果。 3、通过对另外11份恢复期血清的检查,还确定了辽宁EHF疫区棕背鼠平鼠肺抗顾与上述黑线姬鼠鼠肺抗原的血清学关系。从而证实了辽宁、四川,江西和徽四省EHF的病毒病原的抗原性相同。  相似文献   

6.
用间接法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54份EHF病人血清全部阳性,32份正常人、19份发热病人和18份误诊为EHF病人的血清全部阴性,与IFA检测结果相同。检测EHF病人系列血清,发病3d就可检出抗EHF IgG,抗体滴度随病程升高,表明间接法ELISA可用于EHF临床诊断。将间接法ELISA与IFA、RPHI和HI平行检测30份EHF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3 211、1:413、1:253和1:143,有高度相关性,且ELISA比RPHI和HI更能检测出早期抗体。检测疫区人群血清4134份,间接法ELISA检出490份阳性,而IFA仅检出470份。结果表明间接法ELISA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G.M.El-Olemy等收集伴随发烧、脾肿大的50名布病住院患者血清样品,来自埃及Sharkia Fever医院。这些样品用于诊断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试验。(试管收集反应,Coomb's和肥达氏反应)。试管收集试验(TAT)结果是5份(10%)阳性,滴度1/80-1/320;3份可疑(滴度为1/40);42份阴性(滴度是1/20以卞及无疑集。 TAT阳性和可疑的排除患者的45份血清作Coomb's试验,结果是3份(6.66%)阳性(滴度1/80-1/160)1份可疑和41份阴性。TAT阳性样品滴度被Coomb's提高一倍,从1/320到  相似文献   

8.
<正> 引言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本文就三年21个EHF疫区(点)流行病学资料,探讨EHF病人与褐家鼠带毒率的地域关系。资料来源与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调查、景观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2、标本采集:病人及健康人血清逐户  相似文献   

9.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清,发现EHF R_(22)毒株免疫兔血清和家鼠型EHF病人血清中有一特异的等电点(pI4.9蛋白),而30例野鼠型EHF病人血清,EHF陈株病毒免疫兔血清以及50份正常人血清皆没有此种蛋白,但部分肝炎病人和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亦有p14.9蛋白,表明p14.9蛋白不是家鼠型EHF病人特有,若仅对EHF血清而言,pI4.9蛋白可能是抗家鼠型EHF病毒成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84年8月份石家庄某铁路单位发生一例 EHF 病人,经 IFA 法检测 EHF抗体阳性而确诊。从患者工作环境检出带毒鼠。从而首次证实了石家庄铁路系统 EHF 疫源地存在,同时该病例也是石家庄市确诊首发病例。鼠分类:褐家鼠71.1%,小家鼠22.9%,大仑鼠4.8%,黑线姬鼠1.2%,带毒阳性鼠全部为褐家鼠。且全部捕自该患者工作的小卖部周围20米以内,提示患者可能吃了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吸入污染的尘埃而感染。同时指出该疫点在1984年初的阶段尚属孤立的在特定条件上形成灶状疫点。提示带毒褐家鼠也可以通过货物等从远方输入,并在鼠密度高的环境内传播开来,为以后的城市型 EHF 流行酿成后患。提示车站货场及附近的单位要做好灭鼠工作,这对予防 EHF 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依陆傍海,为黄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2.2℃,平均湿度66.2%,年平均降雨量601.8毫米。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适于鼠类生息繁殖。1984年4月广饶县报告首例EHF病人。此后,发病逐步扩大到所属5个区县、54个乡镇,共发病425例,分布392个行政村(392/1781),最高年发病率15.55/10万(1986年)。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1984~1990年对5个区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自1987年以来实施突击灭鼠和全面推广毒饵盒常年灭鼠措施后控制发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可疑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全部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 1.3 血清EHF抗体检测 采集EHF病人、可疑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正>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病毒室,在从我省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病人血清中分离出EHF病毒B_1株后,为了有助于诊断治疗,又接着进行建立EHF病毒B_1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研究。从1984年12月份进行细胞融合试验以来,融合率达97.6%;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阳性孔率为2.5%。其中一株杂交瘤细胞,经用有限稀释法两次克隆化培养,阳性孔率均为100%,小鼠腹水抗体滴度达1/16万。现已冻存一批细胞。目前正在继续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广州地区较少出现的疾病,从1983年1月海珠区出现首例之后,病例续有发现。为了探讨EHF在海珠区的流行情况,我们对海珠区1985年1~12月出现的EHF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EHF主要传染源褐家鼠鼠肺EHF病毒抗原阳性率有所上升。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分别采集EHF病人家属、病人工作单位中密切接触者及一般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取材  相似文献   

15.
1982~1990年湘南部队驻地共发生EHF97例,死亡5例。发病前大都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有明显的接触史。当地主要鼠种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密度分别为48.5%和42.4%。EHF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3.48%,人群血清的阳性率为2.59%,鼠类血清的阳性率为18.47%,其中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阳性率分别为23.64%和20.83%。证明当地患者有EHF存在,人群也有EHF的隐性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EHF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新洲、武昌等县捕获家栖鼠83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69只褐家鼠肺带有EHF病毒抗原者17只,阳性率为24.6%,其中新洲县为41.2%,武昌县23.7%,水果湖为17.1%。12只黄胸鼠和2只小家鼠均为阴性。经EHF病人双份血清,其他病人血清检查及免疫荧光阻断试验进一步证实鼠肺抗原为EHF病毒抗原。这一结果表明褐家鼠也可能是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的检测方法,为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纯化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经胶体金标记,配合抗人μ链抗体,和病人血清进行金标斑点渗透试验。结果:检测28份临床诊断为EHF的患者血清标本,27份EHF-IgM抗体阳性,1份阴性,符合率为96.4%;检测16份非EHF患者的血清样本,1份EHF-IgM抗体阳性,15份为阴性。EHF-IgM抗体在病程第二病日即可检测到。结论:提示胶体金标斑点渗透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对我省不同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进行病原分型。结果表明:我省各地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仍以Ⅰ型黑线姬鼠型毒株为主,占34/42例,Ⅰ型/Ⅱ型中和抗体效价≥4。同时也存在褐家鼠型病毒感染,且各地有差异。4~6月份小高峰期褐家鼠感染率为26%。并首次证实彬县为黑线姬鼠型感染的新疫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海南岛一般人群中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隐性感染率 ,以了解人群对 EHF的免疫力。方法 :应用 m IFA法分别对采自海南各地区一般人群血清 3 71份、不明热患者血清 3 5份进行流行性出血热 (EHF) Ig G抗体检测。结果 :一般人群血清中只有 1份阳性 (滴度 :1∶ 80 )。阳性率为0 .2 7% ,不明热患者血清中有 2份阳性 (滴度 :1∶ 2 0 )。阳性率为 5 .71 %。结论 :海南岛一般人群隐性感染率低 ,人群缺乏对 EHF的免疫力。海南岛是否存在 EHF的易感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