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伟  孟爱霞 《河北医学》2016,(7):1157-1159
目的:探讨 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治疗前、后采用 VAS 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定与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后随访第6个月进行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评分与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对颈源性头痛(CEH)相关临床症状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9例反复发作的气滞血瘀型CEH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分为颈痛颗粒组、射频组、联合组,最终脱落、剔除以及中止病例数9例,有效病例90例。颈痛颗粒组30例,予颈痛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射频组30例,行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联合组30例,予上述颈痛颗粒方案同时,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7、28 d填写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VAS、SDS、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各时间点VAS、SDS、ROM评分均趋向好转,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统计学分析,3组VAS值比较,联合组优于颈痛颗粒组和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OM评分、SDS评分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射频组对头痛的缓解优于射频组和颈痛颗粒组;3种方法均能减轻CEH引起的颈椎受限及抑郁状态,且效果基本相同,治疗后均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海妍  朱防震 《中外医疗》2013,(24):119-119,121
目的探讨乙哌立松片联合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90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病人运用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哌立松片治疗。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后的疼痛改善程度。两组病人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可获得很高的有效率,联合乙哌立能松使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联合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与单纯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纳入的60例患者按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PKP、治疗组行PKP联合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术后7天、术后1月的疗效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VAS、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相同时间段中治疗组术后的VAS、ODI评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操作时间上治疗组较对照组耗时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治疗OVCF具有安全、有效性、可操作性,疗效优于单纯PKP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在椎体成形术中对远节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前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研究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JOA评分逐渐上升(P0.05),术后1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研究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P0.05)。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术后远节下腰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11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B超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每组59例,X线引导组患者给予在X线片引导下小针刀治疗,B超引导组患者给予在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疼痛评估和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中穿刺成功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疗效.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总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B超引导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超引导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可有效提高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治疗中穿刺成功率,缓解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脊神经背支内侧支射频损毁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效果,评估射频神经损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主诉下腰痛向臀部和/或大腿放射的患者56例,分为脊神经背支内侧支神经阻滞组(medial branch block,MBB,n=32)和射频损毁组(radiofrequency,RF,n=24)。结果治疗后4周RF组疼痛缓解的成功率(79.17%)明显高于MBB组(68.75%)(P<0.05)。36周后两组疼痛复发的病例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36周内疼痛复发患者的疼痛缓解持续时间RF组(31±16.5)周明显长于MBB组(17.4±8.6)周(P<0.05)。RF组少数患者治疗后2周内可能出现局部麻木、不适,甚至疼痛加剧,2周后几乎完全缓解。结论与单纯神经阻滞相比,脊神经背支内侧支射频损毁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具有疗效好、持续时间长的优点,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朱紫瑜  郑拥军  王祥瑞 《上海医学》2012,35(2):122-124,17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准确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4例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在6~13 MHz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使用C臂机验证.观察注射后患者的痛温觉变化(减退或消失为有效,无改变为无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探讨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共进行.67次穿刺,其中64次有效,3次无效.经C臂机验证,穿刺准确率为94.03%(63/6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观察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治疗后2h的有效率为95.83%(23/24),治疗后14 d的有效率为79.17%(19/24).操作过程中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硬膜外注射、血管内注射、脊髓损伤、神经损伤、血肿等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具临床可行性,准确性、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评估射频热凝毁损术和神经阻滞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If缶床体征和表现上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果相符的66例下腰痛患者,分为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神经阻滞组37例和射频损毁组29例。结果:治疗后4周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成功率89.66%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72.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0周时评估远期疗效,两组均有部分患者疼痛复发,但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率(62.07%)仍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4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射频毁损组部分患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出现局部热胀感、酸胀不适,甚至疼痛加剧,但15d后全部能缓解。结论:射频损毁术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对比神经阻滞方法,疗效出得更快、远期成功率更高,而且副作用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弯针脊神经后支射频术治疗颈椎轴性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39例颈椎轴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随访期为半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变化及疗效,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射频部位主要为颈2~颈5,其中74例开展同侧或双侧相邻2支节段射频热凝术(62.18%)。VAS评分对比,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B组有显著降低(P<0.01);术后180 d随访,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为87.39%、96.63%,B组为23.89%、47.79%。13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节段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范围、形态不等的皮肤浅感觉轻度下降,发生率17.57%。结论:CT引导下的弯针射频手术治疗颈椎轴性痛具有定位精确、操作安全、有效、见效快及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中药封包联合臭氧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2例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在中药封包外敷腰背部痛区的基础上,观察组予局部臭氧注射,对照组予局部神经阻滞,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并评估治疗3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3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臭氧局部注射可有效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且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支卡压所致腰腿痛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神经阻滞配合针刀松解治疗 30例并与对照组物理疗法 30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80 % ,总有效率 96 .6 % ;对照组痊愈率36 .6 % ,总有效率 73.3%。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神经阻滞配合针刀松解治疗脊神经后支卡压所致腰腿痛优于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14.
田毅  柳培雨 《海南医学》2004,15(10):74-74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1] 是上腰脊神经后支或其分支受物理 (机械牵拉或压迫 )、化学 (创伤产物 )刺激引起 ,临床表现为下腰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 ,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哌卡因阻滞脊神经后支用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且病程在 1周以内的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年龄 2 1- 6 8岁 ,体重 4 8- 75kg。1.2 治疗方法  (1)定位 :根据疼痛位置确定受损的神经以决定药物注射部位。参照腰椎X线正位片 ,分别测量横突至髂嵴最高点连线和后正中线的距离 ,按X线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提高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症的最佳方案.方法 将8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银质针加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电针加红外线治疗,分别在1周、1月、4月记录V S A评分及V S A下降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V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VSA评分及VSA下降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银质针加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症,确有较好效果,不失为治疗本病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6.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 ,传统腰痛疗法很多 ,但缺乏诊断和治疗标准 ,疗效多不确切。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即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是由于脊神经后支主干部受机械牵拉刺激而产生的末梢分布区的放散痛[1] ,在腰痛患者中占较大比例。我院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15 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5 8例 ,男 87例 ,女 71例 ,年龄 18~ 78岁 ,病程 2 0d~ 4年。临床资料完整 ,均符合诊断标准。根据Greenough等[2 ] 推荐的 75分腰功能量化指标 :<35 (分 ) 96例 ,35~ (分 …  相似文献   

17.
腰椎小关节受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支配,脊神经后支是其主要的传入中枢通路,Bogduk[1]曾通过解剖学研究证明了腰脊神经后支在腰痛的病因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充分了解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后,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对40例患者采用C形臂X线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监视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去神经支配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去神经支配组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腰椎脊神经后支外侧支去神经支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向腰椎脊神经后支注射含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d、1周、1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半年时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去神经支配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0 min、1 d、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6个月时的VAS评分又接近治疗前水平。去神经支配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去神经支配组治疗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及背部局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等副反应。结论在DSA监视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简便、远期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渭敏  杨承祥 《广东医学》2012,33(5):680-682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间盘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颈椎间盘切除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30例。3组均行单侧颈丛阻滞,分别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舒芬太尼0.1μg/kg、舒芬太尼0.15μg/kg。观察术中神志、疼痛情况;记录手术前(T0)、切皮时(T1)、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均值)(T2)、术毕(T3)时点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术毕进行术中的VSA疼痛评分;术后1、4、8、122、4、364、8 h随访患者,进行VSA镇痛评分,询问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最大(P<0.05),Ⅲ组呼吸频率和SpO2最低(P<0.05),术中及术毕1 h的VAS评分Ⅱ组最高(P<0.05),术毕4、8 h的VAS评分Ⅰ组最低(P<0.05),12 h及以后时点VAS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间盘切除手术,能有效强化麻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与盐酸替扎尼定联合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参照组予以盐酸替扎尼定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OM评分、VAS评分、PSQI评分、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O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显著改善患者效果、关节活动度及血管内皮水平,并可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减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