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情感障碍及其生活质量。方法:于2004-03/2005-01选择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肿瘤科住院癌症患者配偶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CT、MRI、PET-CT诊断为晚期癌症,诊断前受试者与患者生活在一起1年以上,并于受试前了解到患者大概的治疗过程、治疗手段及患者的预后。纳入符合标准患者配偶80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与观察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配偶及本人无急慢性疾病的已婚健康受试者40人为对照组。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配偶的性别分为男配偶组(n=34)和女配偶组(n=46),根据癌症患者发病的不同部位,分为头颈部肿瘤组(n=26),胸部肿瘤组(n=21),腹部肿瘤组(n=14),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组(n=6),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组(n=13)。根据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初治组(n=38)和复发转移组(n=42)。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一般治疗调查表调查受试者的一般及特殊情况,包括受试者社会人口统计资料及特殊问题调查问卷(让受试者填写最影响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共10个条目)。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各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个方面,其中客观指标40条,主观满意度指标24条,每一条均量化为1(极差)到5(极佳)级记分,每个因子的主观指标以累计得分法记分,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填表答卷前由医护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试题给予解释。主要对各组受试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参加调查的观察组80人及对照组40人,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结果比较:观察组除了物质生活维度外,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差(t=7.93-8.89,P<0.01);女性配偶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上较男性配偶低(t=2.52~3.95,P<0.01~0.05);复发转移组在心理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初治组(t=2.51,P<0.05),而初治组的社会功能维度高于复发转移组(t=2.54,P<0.05);不同部位癌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②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担心疾病不能治疗,担心有创治疗,担心病情恶化,担心患者生命危险、担心家庭的经济,担心疾病遗传等。结论: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担心患者疾病不能治疗,在遇到心理应激时,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经治疗而复发或转移的癌症患者配偶,虽有一定的心理应对,但仍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以期对患者配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4-01/07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陪护的脑卒中患者配偶116名为观察组,从濮阳市某社区抽取的与观察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已婚健康受试者52名为对照组。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16个因子共64个条目。每个因子的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估所有受试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受试者得分的差异,同时比较观察组中性别间的差异,并了解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参与者均矢&;#168;情同意。结果:168名被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问卷均完整合格。①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观察组总分低于对照组(208.49&;#177;23.97,240.14&;#177;25.18,P〈0.01);躯体功能、心弹功能、计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②观察组不同性别问比较:男性总分高于女性(212.06&;#177;24.16,204.37&;#177;23.83,P〈0.01),在睡眠与精力、自尊、饮食与性功能、精神紧张度、社会支持等因子得分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③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患者配偶自认为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前5项依次为提心患者很快死亡、担心疾病不能治疗、担心病情恶化及复发、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用、担心受人歧视: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者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应引起积极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以期对患者配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4-01/07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陪护的脑卒中患者配偶116名为观察组,从濮阳市某社区抽取的与观察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已婚健康受试者52名为对照组。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16个因子共64个条目。每个因子的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估所有受试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受试者得分的差异,同时比较观察组中性别间的差异,并了解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参与者均知情同意。结果:168名被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问卷均完整合格。①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观察组总分低于对照组(208.49±23.97,240.14±25.18,P<0.01);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②观察组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总分高于女性(212.06±24.16,204.37±23.83,P<0.01),在睡眠与精力、自尊、饮食与性功能、精神紧张度、社会支持等因子得分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③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患者配偶自认为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前5项依次为提心患者很快死亡、担心疾病不能治疗、担心病情恶化及复发、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用、担心受人歧视。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者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应引起积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体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3mo。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t=2.66、3.21,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测评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t=2.61、2.54、2.92,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t=2.56、2.89、7.45,P〈0.05或0.0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体像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以期对老年病人配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0名老年痴呆病人配偶及60名已婚正常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34~5.49,P〈0.05),其中男性配偶生活质量降低得更为明显。结论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在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均远低于正常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醇依赖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36例乙醇依赖病人配偶及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结果乙醇依赖病人配偶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2.4~8.7,P〈0.05、0.01),其中以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乙醇依赖病人的配偶生活质量较差,在乙醇依赖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配偶心身健康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人组条件的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抗精神病(折合氯丙嗪剂量≤300mg/d)治疗,同时对观察组患者配偶实施每月1次的家庭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家庭教育.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U)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分别于家庭教育前及结束时各评定1次.结果 家庭教育结束时,观察组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家庭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晚期肿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配偶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对142例晚期肿瘤患者的配偶及56名已婚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配偶心理干预前后作系统评估。结果患者配偶的总体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均较正常对照者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等级分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晚期肿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及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女性配偶GQOLI总分及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得分较男性配偶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下降,其中女性配偶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进行心理干预,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乙型肝炎患者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乙型肝炎患者配偶SCL-90得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7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心理干预后乙型肝炎患者配偶各因子分(除抑郁外)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前从事医疗工作的患者配偶的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患者配偶.患者配偶中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4项因子分均高于男性;心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体评价维度得分高于心理干预前.结论 对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期门诊随访和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13例出院达痊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坚持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月门诊随访时进行1次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定期门诊随访和常规医嘱干预,观察2a。于门诊随访2a后统计两组复发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经2 a门诊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8.5%,对照组为42.3%,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定期门诊随访和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和肿瘤患者配偶心理状况及其差异。 方法:选择2002—04/10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配偶和广州市某肿瘤医院肿瘤住院患者的配偶各80人为观察对象,均自愿合作。采用自制的配偶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和肿瘤患者配偶的一般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自我评分比较。问卷内容包括5个方面:①患病前婚姻家庭状况。②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的关心程度。③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情况。④患病后配偶抑郁症状。⑤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在实施者向被试解释评分方法后,由被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整个问卷凋查时间约为30min。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发放及回收问卷80份,合格问卷74份,有效率93%;肿瘤患者配偶组发放及回收问卷80份,合格问卷62份,有效率78%。①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患病后对患者病情的关心程度、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和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方面评分均高于肿瘤患者配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87&;#177;2.85),(18.54&;#177;4.08)分,f=-3.785,P〈0.01];[(13.57&;#177;2.74),(11.61&;#177;3.73)分,t=3.516,P〈0.011;[(12.32&;#177;3.70),(9.48&;#177;2.19)分,t=5.314,P〈0.01]。②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患病后家庭亲友支持缺乏、患病后家庭亲友对配偶误解或责备、患病后配偶易发脾气或少语、患病对配偶夫妻关系影响、患病后配偶家庭离散感、患病后配偶家庭矛盾感、患病后配偶离婚念头方面的评分均高于肿瘤患者配偶组;而患病后配偶陪同就医、患病后住院配偶探视次数、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疾病的治愈信心、患病后配偶尽力求医方面的评分低于肿瘤患者配偶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③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评分与患病前婚姻家庭状况评分及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的关心程度评分均成负相关(r=-0.364,-0.593,P〈0.01),与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情况评分及患病后配偶抑郁症状评分均成正相关(r=0.311,0.333,P〈0.01)。④肿瘤患者配偶组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评分与患病前婚姻家庭状况评分成负相关(r=-0.378,P〈0.01),与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及配偶抑郁症状评分均成正相关(r=0.319,P〈0.05;r=0.331,P〈0.01)。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和肿瘤患者配偶在患者患病后均存在抑郁情绪,且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社会支持缺乏和婚姻家庭危机感较为明显。应对患者配偶应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及其配偶的家庭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观察2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氨磺必利组治疗8周末起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 P<0.05或0.01),治疗24周末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1)。氨磺必利组月经紊乱、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氨磺必利在改善阴性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7例男性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75例(64.1%)患者参加锻炼,其中低运动强度42例(56.0%),中等及以上运动强度33例(44.0%);参加体育锻炼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及11个因子分显著高于未参加体育锻炼者( P<0.05或0.01),中等及以上运动量患者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分及9个因子分显著高于低运动量患者(P<0.01)。结论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研究组完成51例,对照组完成49例,脱落病例不计人研究结果。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性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及干预1a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a末,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和对照组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研究组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和对照组总分、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总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性干预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于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终关怀方式不同,分为仅给予常规临终关怀的对照组和给予常规临终关怀联合给予家庭临终关怀的观察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评分、强迫症状评分、人际敏感评分、抑郁症状评分、焦虑症状评分、敌对症状评分、恐怖症状评分、偏执症状评分、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家庭临终关怀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是晚期癌症患者理想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均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6mo。于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mo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4个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