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述DNA疫苗经皮肤给药免疫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综合国内外文献,阐述DNA疫苗经皮肤给药的3个主要方式,即化学、物理和机械途径,并对它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着重介绍DNA疫苗微针经皮给药的优势及其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经皮免疫是一种新的DNA免疫策略,当前的研究方向是选择更加合适的给药系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顺应性。  相似文献   

2.
磁性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和靶向药物的载体,属当前的学科前沿领域。本文总结评述了磁性微球制备,阐述了磁性微球靶向给药的原理,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作为疫苗载体材料制备疫苗微球制剂的研究状况,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国外文献,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较全面地介绍了疫苗微球制剂的制备、体外降解及抗原释放、体内分布及动物的免疫效果,提出了疫苗微球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与目前通用的液体疫苗相比,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疫苗微球制剂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其潜在优势,经不断改进,疫苗微球制剂终将用于人体。  相似文献   

4.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草药》2006,37(5):641-647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褪黑激素乙基纤维素微球的鼻黏膜给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制褪黑激素乙基纤维素微球,以考察疏水性微球对药物鼻黏膜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媒挥发法制备褪黑激素乙基纤维素微球,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用γ射线闪烁显像技术考察微球在鼻黏膜滞膜留时间,用HPLC测定鼻黏膜吸收后的体内药物。结果:褪黑激素乙基纤维素微球平均粒径为49.1μm,粒径范围30-70μm,褪黑激素含量为14.5%,与滴鼻液相比,乙基纤维素微球在鼻黏膜滞留时间明显延长,褪黑激素乙基纤维素微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2.3%,高于滴鼻液。结论:乙基纤维素微球能延长药物在务黏膜滞留时间,故可提高药物吸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的研究进展,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结构与特点、自微乳化的机制、处方优化、质量评价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口服SMEDDS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聚氰基丙烯酸酯毫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10多年来靶向给药系统—载药聚氰基丙烯酸酯毫微球在制各方法、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较全面了解和开发研究这类制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国内外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分别对眼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乳等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详细的介绍。结果与结论眼用微粒给药系统可改善药物在角膜或结膜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比较理想的局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微乳化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能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及吸收,显著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从处方组成、处方研究、质量评价和剂型研究四个方面对自微乳化药物给药系统(SMEDDS)的近年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乳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辉  刘玉玲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681-1685
 目的介绍微乳经皮给药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来文献,综述微乳作为经皮释药载体的吸收特性,及微乳处方组成对经皮释药性能的影响。结果微乳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穿透能力、降低药物刺激性和延缓药物释放等作用。结论微乳经皮给药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给药系统对姜黄素在结肠部位稳定性的改善作用,为其治疗结肠炎或结肠癌等结肠局部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姜黄素的含量,37℃体外考察并比较姜黄素溶液、姜黄素—胡椒碱混合溶液及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在人工结肠液及小鼠结肠组织匀浆液中的稳定性。结果 37℃人工结肠液中孵育24小时后,姜黄素溶液、姜黄素—胡椒碱混合溶液和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中姜黄素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19.93%、12.67%和10.50%,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9.67小时、57.87小时和75.23小时;37℃小鼠结肠组织匀浆液中孵育8小时后,姜黄素溶液、姜黄素—胡椒碱混合溶液和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中姜黄素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19.96%、14.49%和4.63%。结论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给药系统可以显著改善姜黄素在结肠部位的的稳定性(P0.05),有望增强对结肠局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飞亮  裴元英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288-1291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和体内外评价方法。方法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报道介绍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给药系统(Cur-PIP-SMEDDS),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该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以姜黄素和胡椒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Cur-PIPSMEDDS处方;以乳剂的载药量、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最佳处方组成。通过观察微乳外观和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得Cur-PIP-SMEDDS最佳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ryol 9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HP)(10∶60∶30),所形成的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呈圆球型,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3±0.80)nm,姜黄素和胡椒碱的载药量分别为40.90,0.97 mg·g-1,包封率分别为94.98%,90.96%。研究表明Cur-PIP-SMEDDS可以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期为其剂型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状况。方法依据公开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文献,对有关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结果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显示出一定的控缓释作用。结论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益  李婉蓉  杨佳佳  周雪  吴林菁  甘诗泉  沈祥春  陶玲 《中草药》2018,49(18):4277-4283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OMT)磷脂复合物(PC)自乳化释药系统(OMT-PC-S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区域面积为指标,筛选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及混合乳化剂比值(K_m),以溶解度大小考察油相种类,确定最佳处方;并对OMT-PC-SEDDS的外观、平均粒径、自乳化时间、体外释放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OMT-PC-SEDDS最佳处方为乳化剂Kolliphor HS 15与助乳化剂乙醇质量比为2∶1,中链甘油三酯(MCT)与Kolliphor HS 15和乙醇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2∶8。制备得到的OMT-PC-SEDDS外观呈澄明液体,稳定性良好,加水稀释后形成浅乳白色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呈类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55.00±19.50)nm,Zeta电位为(-12.80±0.66)mV。在pH 6.8磷酸缓冲液中,OMT、OMT-PC和OMT-PC-SEDDS的体外释放在4 h分别达到93.84%、88.39%、88.61%。结论考察所得最佳处方制备的OMT-PC-SEDDS粒径适宜,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药物释药系统产品市场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者从世界药物释药系统市场和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概况出发,提出了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采用制剂技术,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相似文献   

17.
肝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述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阐述前体药物,受体介导和载体导入等靶向途径在肝靶向给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肝靶向性的作用机制,分析肝靶向给药对肝病药物治疗局限的突破,进行肝靶向药物与原药的疗效比较。结果:肝靶向给药系统可明显提高肝病的药物治疗指数。结论: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楠  王云红  张传辉 《中成药》2014,(4):734-742
目的制备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增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溶解度试验和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自乳化载药量、自乳化时间、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优化靛玉红自乳化处方。结果靛玉红自乳化制剂的最优处方为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质量比为(25∶80∶15.41),载药量为324.3μg/g、自乳化时间为6.19 min,与原料药相比,自乳化对靛玉红溶解度提高至少4 000倍。结论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靛玉红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其增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脑靶向给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国内外近10年的脑靶向给药研究进行总结。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脑靶向给药研究主要集中在趋脑性的给药系统和促进药物有效透过血脑屏蔽上。结论 脑靶向给药多为实验室的机制探讨,现应重视其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继芬  王琴  贾兰  张宇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2972-2975
目的:将脂质体与壳聚糖微球两种载体结合,研究一种新的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口服缓释给药系统。方法:以阿魏酸为模型药物,醋酸钙梯度法制备脂质体后与壳聚糖溶液混合,离子凝聚法制备微球,分别对脂质体和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结果: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9.97±0.54)%,平均粒径为(187.6±11.9)nm,Zeta电位为-12.67±1.78,4 h释药80%。再制备成壳聚糖微球后,药物以无定型态包于脂质体中,再完整地分散于壳聚糖微球中,平均包封率为(57.89±1.72)%,平均粒径为(1.17±0.15)mm。12 h时,脂质体自微球中释放出80.97%,药物释放出32.33%,明显低于壳聚糖微球78.98%的药物释放率。结论: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