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3组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治疗组用吡喹酮500 mg/(kg·d)灌胃治疗2 d,罗格列酮治疗组在吡喹酮治疗2 d后再用罗格列酮4 mg/(Kg·d)灌胃治疗6周.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TGF-β1和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能显著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肝脏TGF-β1及α-SMA的表达.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抑制其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冯业霜  马红  岳兰萍  刘天会  丛敏  尤红  贾继东 《肝脏》2008,13(6):479-48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HSC,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谱法检测罗格列酮对MMP-2基因、蛋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在0~40u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HSC增殖。5umol/L、10umol/L罗格列酮对HSCMMP-2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umol/L、10umol/L罗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γ抑制MMP-2蛋白分泌,使上清中MMP-2的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10umol/L罗格列酮组可使HSC内MMP-2的酶活性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HSCMMP-2蛋白分泌及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生物学特性、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星状细胞培养后分成空白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阻断组;罗格列酮+GW9662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脂联素、PPARγm 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较其他组明显减弱(P<0.01),脂联素、PPARγm 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且脂联素、PPARγ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 PPARγ能上调脂联素的表达,抑制HSC增殖,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PPARγ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细胞因子共同调控星状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配体作为PPARγ活化剂,可通过减弱信号传导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形成,因而PPARγ配体有望用于防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展的核心,其激活和增殖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网络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是其一亚型,通过干扰调节HSC增殖与凋亡的信号途径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物受体γ (PPAR γ) 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被配体激活后可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周期进程~([1-2]).我们利用PPAR γ配体罗格列酮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配体罗格列酮活化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γ(PPAR γ)对单核 /巨噬细胞转分化过程中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1 (Acyl CoA :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s,ACAT 1 )表达效应的影响。 方法 在RPMI1 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 (THP 1 ) ,加入佛波酯(PMA)培养 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运用免疫细胞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 ,观察单核巨噬细胞转分化前后PPAR γ对ACAT 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单核巨噬细胞转分化前后ACAT 1表达增加 ,罗格列酮活化的PPAR γ可明显抑制A CAT 1的表达。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可能与ACAT 1表达增强有关。罗格列酮活化的PPAR γ可能通过抑制ACAT 1表达 ,巨噬细胞摄取脂质降低 ,从而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 ,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玲燕  刘菲  熊伍军 《肝脏》2009,14(6):472-474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所共有的病理过程,肝星形细胞(HSC)的激活、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环节。新近有学者观察到活化后的HSC及肝纤维化组织中过氧化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明显下调,PPARγ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治疗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与感染对照组及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TNF-α和IL-6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组(5、10、20 μmol/L).采用MTT法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P<0.05),同时细胞堵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35.72±6.00 ng/ml、128.65±5.34 ng/ml,均低于对照组(149.35±6.6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而发挥作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是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主要内源性抑制因子,其表达增加有助于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沉积。我们观察罗格列酮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大鼠肝内TIMP-1的变化,旨在探讨罗格列酮预防肝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刺激损伤修复反应的结果,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之间失衡,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时产生ECM的主要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环节。控制HSC的激活和增殖以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了解影响HSC活化增殖的有关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治疗肝纤维化,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目前研究较多的信号途径有TGF-β/Smad通路、MAPK通路、PPARγ通路、Leptin通路I、ntegrin通路、NF-κB通路等。  相似文献   

15.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 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他可通过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1/2)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核反应,激活多种细胞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肝纤维化过程中HSC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寻找通过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以期发现能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逆转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是致病因素(如病毒、寄生虫感染、毒物等)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激活枯否氏细胞释放一些促纤维化因子(如TGF-β_1等),随同血小板、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某些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致使HSC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使HSC增殖、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另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于激素核受体超家族,是一类可以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peroxisome proliferator,PP)激活的核转录因子。PPAR存在3种亚型:PPARα、PPARβ、PPARγ。其中PPARγ参与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细胞因子共同调控HSC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研究表明,肝损伤过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纤维化的进展与PPARγ的表达量减少和功能异常有关[1],故提高PPARγ的表达可能抑制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是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能量代谢的关键性转录因子.PPARγ是其中一个亚型,在人类表达于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等,其生物学功能复杂.近年来,对PPARγ及其配体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此文就PPARγ及其配体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活化的HSC大量增殖,并合成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激活HSC并促进其增殖的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可促进ECM产生,导致并加速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本实验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在HSC中的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法等研究TGF β1促进PAI 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讨PAI 1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