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已发布的35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团体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存在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欠清晰、证据评价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针灸特色的问题。因此,《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评估规范》应要求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考虑针灸学科特色、综合评价现代文献证据、整合古籍文献与医家经验基础上,形成临床指导作用较好的推荐意见;同时应在指南制定过程提出针对性要求以促使制定过程更加清晰,研究方法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2.
白艳  房繄恭  刘保延  吴雪 《中医杂志》2014,(13):1103-1105
针灸在国际上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却是一种"尚没有科学依据的"补充替代疗法,因此《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现代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基础上,除了重视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指南小组的组成、文献质量的评价、推荐强度的分级、指南的回顾与更新、指南的推广等方面外,还要充分体现针灸学科的自身要求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所具有的鲜明学科特色,指出了其制定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讨论了"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调查国内外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现状,为当前国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出方向性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库检索、专家咨询的形式获取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仔细阅读全文,并对内容进行分析。检索到相关针灸临床实践指南27部,其中中国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数量最多。各国指南中对"针灸"的定义范围不同,指南内容的侧重点和制定方法差异较大,有必要对指南制定方法进行统一;古籍文献作为证据是中国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特色,挖掘针灸古代文献价值和针灸大家的临床经验,是以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关键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国外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针灸疗法的情况,以了解国外针灸指南现状,为国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提出方向性建议。方法: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ressure""electroacupuncture"为关键词检索国外5个较权威的临床实践指南网站。结果:检索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93篇,以美国国家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s Clearinghouse,NGC)网站收录最多。筛选后符合要求的指南共68篇,涉及病症26种。自2012年以来,提及针灸疗法的临床实践指南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对针灸的推荐情况是:有35篇建议可以使用针灸,约占总数的51.5%,其中仅有1篇为强推荐,有10篇明确提出不推荐使用针灸;无指南推荐艾灸。结论:(1)国外机构对针灸的推荐意见强度较弱,推荐意见过于简略,不同国家或机构制定的指南质量相差较大,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有限。应制定专门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以期更有效地指导针灸临床决策。(2)目前国外临床实践指南相关针灸内容涉及的疾病与国外治疗病种相比明显偏窄。我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国应积极发掘针灸的优势病症,并积极参与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3)缺乏对艾灸疗法的推荐。对于未来的研究,应同时注重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提升针灸服务质量,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家地区在针灸服务质量控制方面做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WHO和各国已经制定了一些能够提高针灸服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到针灸培训和安全使用操作规范以及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等。各个国家对针灸师资质认证及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韩国是通过政府官方部门进行管理,而大多数国家,主要是由通过国家授权承认的全国性/地方性行业组织,委托行业内专家,开展针灸资格认证和考试。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比较复杂,针灸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应该制定适用于针灸学科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7.
研究适用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证据体的评估方法,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提供方法学支持,推动针灸标准的制订与应用。根据中医针灸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分层证据评分法",首先从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现代名医经验等方面多角度收集证据,并客观科学地辨别证据、评价证据,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将证据集合形成证据体,最终根据综合评分指数的高低举荐针灸方案。基于"分层证据评分法"形成的针灸实践指南推荐方案,证据更加全面充分,使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势在必行。当前基层医生对中医药了解较少,对中医药诊疗方法使用不规范,而相关指南对基层医生指导效果欠佳,成为阻碍中医药服务基层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根据基层医疗的特点,结合中医药的优势,制定基层版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制定工作组需明确以基层医生为指南使用者的核心原则,在对基层医疗环境充分调研后进行指南的制定;同时指南中还需关注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完善转诊说明,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加强宣传与贯彻实施,以指导基层医生,达到规范基层中医药诊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初级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应量表.通过反复专家咨询和论证,最后形成评价标准:①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②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③病例叙述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灸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华 《中国针灸》2006,26(4):233-235
我国针灸医学存在问题表现为:其现代化进程有偏离中医理论指导的倾向;其国际化进程缺乏立法保障;针灸科治疗病种逐年减少、专业机构萎缩、低廉治疗收费和针刺与艾灸相互脱节使学科发展缓慢;针灸医师收入低下使大量人才外流;国际针灸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科学性。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应抓住针灸国际化发展机遇,以疑难病为重点,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科研,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通过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加强针灸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关于针灸医学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宁  王丹琳  王成伟  吴滨 《中国针灸》2007,27(7):529-532
通过对目前针灸医学临床循证试验文献研究,在充分剖析目前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不足原因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临床研究实践体会,分析针灸医学临床试验的特色,提出未来针灸医学临床研究要积极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既要强调坚持循证医学研究,又要注意保留针灸医学自身特色,积累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符合针灸医学临床特色的研究方法评估体系,提高针灸医学地位,发展针灸医学。  相似文献   

12.
黄选玮教授临床经验辑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胡蓉  仲秀艳  朱广旗 《中国针灸》2008,28(6):445-447
从选穴、用针、刺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黄选玮教授的临床针灸特色.黄教授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善用对穴,精于辨证,长于透刺,多法合参;针刺时注重治神、行气和身心俱治;治疗中不拘一法,博采众长,从而使得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针灸临床研究规范》中"对照"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竹行  雷虹  路瑜 《中国针灸》2003,23(1):21-29
WHO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运用现代医学的科研原则与方法,保证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强调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来抵消研究中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对确定针灸适应症和准确评价针灸效果都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在齐同对比原则和对照中。伦理学要求下针灸临床研究将面临许多困难。而正确地应用《规范》中的对照方法及原则。提高针灸技术水平及学术水平是我们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针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克 《中国针灸》2003,23(7):377-379
目的:探讨改进针灸传统徒手的针刺方法,完善针灸操作规程,降低医院感染,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方法:通过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改进针刺的方法。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洗手率低、手带茵率高,改进传统徒手的针刺方法势在必行。结论:在面临病原体、人类本身以及周围环境挑战人类感染病(传染病)的今天,改进传统徒手针灸针刺方法,推广使用一次性手套,是社会进步和依法行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2008,28(8):551-553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革针灸临床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理论和临床问题的能力。方法:改革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通过构建针灸医案教学平台,增强学生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强化针灸医案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病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病案上要注重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辨证,强调整体;要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求注意类证鉴别。结果:在病案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学过的孤立的专科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医案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结论:构建针灸医案教学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针灸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纯温针灸与温针灸结合火罐、推拿、中药、医疗体操等方法治疗两方面综述了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并从理论机制与分子机制研究两方面总结了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理论研究状况,且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基因表达调控层面,利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分析针灸治疗疾病差异表达因子及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明确针灸特异性病理、生理调节特征,并可能从针灸临床效应中发现新的生物学现象和医学发展线索。为此,需要选择确有临床疗效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设置合理对照,以科学可信的方案发现针对疾病调控的差异表达因子,并验证和明确针灸疗法的特异性生物学机制。从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出发,全面阐释针灸机理,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针灸的临床疗效,并引领学科正确发展,也有可能在未来以药物活性小分子(针灸药)的形式反哺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归纳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与针刺补泻方法运用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共性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中所有用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对涉及到辨证分型与补泻方法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痛经尤其是原发性痛经以实证为主,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是较多见的原因,针刺治疗多用泻法,且以提插捻转泻法为主。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属于传统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新兴的医学方法学,是经验医学的发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从事针灸学研究的工作者已开始吸收和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和原理,用于指导针灸临床研究与医疗实践,现在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针灸临床工作者采用和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从目前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与针灸有关的系统评价来看,以往认为有效的针灸疗法却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效,这与目前国内RCT质量不高直接有关.今后,发展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专业化队伍和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和评价的水平.同时,发展中国循证针灸学,应结合中国针灸学的自身特点,如重视古籍中的原始研究证据,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重视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