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EGFR、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及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肝转移30例)组织中EGFR、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EGFR、VEGF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相关性(P〈0.05)。EGFR与VEGF的高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GFR和VE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EGFR和VEGF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以"结直肠癌、结直肠肿瘤、大肠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关系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文献入选17篇,共2 09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1 040例,523例EGFR阳性,无淋巴结转移者1 052例,327例EGFR阳性,异质性检验提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χ2=43.48,P=0.000 2,I2=6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OR=3.17,95%CI=2.19~4.6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显示z=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GFR表达与肝转移相关文献入选4篇,共385例患者,其中肝转移患者154例,90例EGFR阳性,无肝转移者231例,65例EGFR阳性,异质性检验存在异质性(χ2=14.44,P=0.002,I2=7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OR=3.99,95%CI=1.04~15.36,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显示z=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有肝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结论: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明显升高,EGFR检测对筛选高危转移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大肠腺癌EGFR和ras p2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70例大肠腺癌连续切片组织同步进行EGFR和ras p21检测。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35例大肠腺癌中,EGFR、ras p21及EGFR和ras p21共同呈阳性表达者分别是24例(68.6%)、28例(80.0%))和22例(62.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35例大肠腺癌中,EGFR、ras p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EGFR和MMP-7表达与淋巴结和肝转移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GFR、MMP-7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肝转移30例)组织中EGFR、MMP-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EGFR、MMP-7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GFR与MMP-7的高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GFR和MMP-7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EGFR和MMP.7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扁桃体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tonsil tonsillar,SCC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HPV与EGFR和VEGF在扁桃体鳞癌发生中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T-PCR)检测85例扁桃体鳞癌HPV DNA及型别,通过HPV DNA分析进行HPV感染状况的测定;同时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检测HPV(+)组和HPV(-)组中VEGF、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扁桃体鳞癌中HPV感染率为49.4%(42/85),HPV-16型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为90.5%(38/42),明显高于其他型别;HPV(+)组EGF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PV(-)组(P值均<0.01);HPV(+)组与HPV(-)组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此外,VEGF表达与EGFR、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PV感染与扁桃体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PV相关的扁桃体鳞癌中,HPV基因可能通过改变EGFR表达致癌,为HPV致癌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GFR、c-erbB-2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达水平。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1例大肠癌中EGFR、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30/60)、73.8%(45/61)和70.5%(43/61),多因素分析显示它们分别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肝脏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而与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关。结论EGFR、c-erbB-2及VEGF可作为临床判定大肠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指标,对指导术后化疗或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PTC患者标本组织及7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结果在70例PTC患者中Survivin、V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7%、75.71%、84.2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Survivin、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95.2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6.94%、67.35%(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患者Survivin、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为92.86%(52/56),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50.00%(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Survivin、EGFR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Survivin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r=0.734,P﹤0.05)。结论 PTC的发生发展过程均与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存在密切关联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可能与Survivin、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以及它们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1~2003年手术治疗的45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EGFR、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P〈0.05)和Duke's分期(P〈0.05)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P〈0.05)、Duke's分期(P〈0.05)及分化程度(P〈0.01)均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6466,P<0.01). 结论 EGFR、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恶性行为相关,可作为大肠癌的预后判断的指标.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EGFR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Ki67、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167表达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5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Ki67的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72.8%.VEGF、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8%和74.4%,VEGF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Ki67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协同作用;Ki67及VEGF的表达与乳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娟  吴翠环  吕彦  蒋春樊  袁兵 《肿瘤》2007,27(10):821-82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89例NSCLC和20例肺良性病变中HPV感染的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的HPV( )组和HPV(-)组中VEGF、EGFR分别表达的情况。结果:NSCLC组中HPV感染率(35/89)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1/20)(P=0.007)。HPV( )组VEGF和EGF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HPV(-)组,P值均<0.01。HPV( )、EGFR( )组和HPV( )、EGFR(-)组中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HPV感染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吸烟、性别和年龄无关;VEGF的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GFR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PV的感染与NSCLC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V的感染可能通过促进VEGF、EGFR的表达,使肺癌易发生淋巴管生成,导致肺癌易通过淋巴结转移,预防HPV的感染对降低肺癌的发生及减少肺癌的早期转移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中EGFR表达丰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腺癌10例,鳞癌6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表达,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EGFR阳性率为70.0%(14/20),其中弱阳性2例,中度阳性8例,强阳性4例;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55.0%(11/20),弱阳性3例,中度阳性4例,强阳性4例。原发灶EGFR表达丰度与病理类型有关(P=0.018),其中腺癌EGFR表达丰度与鳞癌表达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转移淋巴结EGFR表达丰度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值均>0.05。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EGFR蛋白表达丰度没有相关性,P=0.081。结论:NSCLC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EGFR阳性表达丰度无相关性,原发灶的EGFR表达丰度与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VEGF及Cbl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NSCLC石蜡标本和6例癌旁肺组织芯片EGFR、VEGF和Cbl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0例肺癌组织中EGFR、VEGF和Cb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2%(64/110),79.1%(87/110)和31.8%(35/110),其中EGFR、VEGF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值分别为0.007和0.03。体积小的肿瘤组织中Cbl表达增高,P=0.033。EGFR和VEGF呈正相关,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60岁患者中VEGF与Cbl呈正相关,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FR、VEGF在NSCLC组织中过表达,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协同作用;Cbl可能具有泛素化肿瘤相关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nm23—H1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nm23-H_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大肠癌标本中nm23-H_1的表达.结果:52例大肠癌原发瘤标本表达阳性率为96.1%(50/52),其中nm23-H_1高表达占59.6%(31/52).nm23-H_1低表达者19例(36.5%,19/52),包括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94.7%,18/19).而有淋巴结转移的28例中,低表达者18例(64.2%,18/28).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nm23-H_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表明nm23-H_1基因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中FoxQ1与EGFR基因间的相关性,为研究大肠癌中FoxQ1基因在EGFR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以293-T细胞中FoxQ1及EGFR基因相对表达量为1作为参照,检测大肠癌细胞系DLD1、HT29、LOVO、HCT116中FoxQ1及EGF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检测经shRNA-FoxQ1慢病毒干扰后的DLD1细胞(命名为DLD1-shRNAFoxQ1)中EGFR的相对表达量改变;DLD1-shRNA-FoxQ1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rlotinib HCl和siRNA-EGFR处理后,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FoxQ1和EGF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FoxQ1在DLD1、HT29、LOVO、HCT116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3.09、59.58、0.06、0.03,EGFR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5、3.67、2.08、1.36;(2)经shRNA-FoxQ1干扰的DLD1 细胞EGFR表达量随FoxQ1表达量的降低而增高;(3)细胞DLD1-shRNA-FoxQ1、DLD1-shRNA-Control分别经 siRNA-EGFR处理抑制EGFR的表达后,FoxQ1表达量随EGFR表达量的降低而增高,经Erlotinib HCl阻断EGFR酪氨酸激酶后,FoxQ1表达量增高。结论 大肠癌细胞系中FoxQ1与EGFR基因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同时两者间可能相互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维持大肠癌细胞中FoxQ1与EGFR高表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9例大肠癌组织中的类固醇激素受体,结果表明,大肠癌组织中有类固醇激素受体表达,其中ER、PgR、AR阳性率分别为32.22%,38.38%,30.30%,类固醇激素受体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成正相关,且类固醇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好,提示: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反映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方面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GFR及其配体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析了受体表达情况与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并检测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出现高水平表达,阳性率为6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型间,阳性率有所不同。包膜内型、腺内型和腺外型阳性率分别为29.4%、73.9%和71.3%,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EGFR阳性率升高。N0转移组及N1组EGFR阳性率为88.7%,91.0%明显高于N0无转移组(19.5%),有显著性差异。经相对危险度计算和线性趋势分析表明,随EGFR染色强度升高,转移风险升高,二者间呈线性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存在着高水平的EGF。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EGF水平为1.68±56μg/L,尿液中为37.2±10.8μg/L,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提示EGF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在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EGFR阳性应高度考虑颈淋巴结转移,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研究两者与NSCL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彼此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VEGF、EGFR在112例N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12例NSCLC中,V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69.6%。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吸烟、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吸烟、病变部位无关(P>0.05)。VEGF、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EGFR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初步判断NSCLC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C的表达,并结合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对应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12.2%.有淋巴结转移组(N1)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73.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N0)32.6% (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VEGF-C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蛋白表达可能作为推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肠道特异性转录因子2(CDX2)、存活素(survivin)、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eadheri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成、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CDX2、survivin、E-cadherin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正常大肠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CDX2、survivin、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DX2、E-eadherin、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肠腺瘤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CDX2、E-eadherin、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Dukes分期有关(P<0.05);CDX2、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大肠癌中CDX2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P<0.01);大肠癌中CDX2与E-cadherin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CDX2、survivin、E-cadherin的表达可为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侵袭转移的研究提供依据,对大肠癌诊断、治疗、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组织中EPO-R的表达意义及与MVD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PO-R的表达及其与MVD在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EPO-R的表达,并对血管进行CD34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MVD.分析EPO-R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EP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及正常大肠组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EPO-R表达及MVD值与肿瘤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EPO-R表达阳性组织中,MVD计数显著高于EPO-R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EPO-R表达且过表达率高,而癌旁结肠组织几乎不表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EPO-R表达与MVD值紧密相关.血管生成增加,从而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