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否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方法 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脉冲多普勒(PWD)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肺静脉收缩波(S)、舒张波(D)、S/D及心房收缩波(Ar);转换DTI速度模式,测量左室侧壁缘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 结果 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与正常人的年龄和血流频谱E、A、E/A、IRT、D、S/D及二尖瓣环Aa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缩短和S波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静脉血流Ar较正常人升高,而二尖瓣环Ea及Ea/Aa较比正常人明显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DTI检测二尖瓣环Ea及Ea/Aa比值可鉴别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 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50例)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6例)在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段测量室壁收缩期峰值 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两组舒张、收缩速度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 肥厚 型心肌病组左室长轴室间隔及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正常组减低 (P<0.05),左室短轴仅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组减低(P<0.05),而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正 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室间隔及无肥厚左室后壁螺旋肌收缩 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括约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室运动的协调性。方法对38例HCM患者和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室内径、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二尖瓣峰值速度比值(E/A)、等容舒张期(IVRT)、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转换DTI速度模式,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壁、下壁及三尖瓣环右室侧壁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Am、Q-Sm(Q波起始到Sm起始的时间间期),计算心室内收缩延迟时间(intra-V-Del)和心室间收缩延迟时间(inter-V-Del)。结果HCM组的IVSTI、VST/PWTI、VRTI、VMD、LVDd、A、E、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CM组室间隔、侧壁、下壁、右室侧壁节段Sm、Q-smi、ntra-V-Del、inter-V-Del、Em、Em/A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CM患者存在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和心室收缩运动协调障碍,DTI对HCM患者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组织多普勒参数与常规超声参数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房前后径、面积、室间隔厚度、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IVS/LVPW)、二尖瓣E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m)和左心室充盈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A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Em显著低于对照组E(7.84±2.43)cm/s对(10.87±2.18)cm/s,P<0.01].肥厚型心肌病组E/Em与左房前后径及面积有相关关系(分别r=0.331,P=0.017;r=0.325,P=0.019),而E/A与二者无相关性.结论 组织多普勒参数(Em,E/Em)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 (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舒张功能。方法 分别获取 1 0例HCM患者和 1 1例正常对照者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观、二腔观和四腔观图像 ,应用QTVI脱机分析左室中部、基部和二尖瓣环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在舒张早期 (rVe)和心房收缩期 (rVa)室壁运动速度曲线 ,计算左室中部、基部和二尖瓣环水平的平均rVe、平均rVa及平均rVe/rVa值。脉冲波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流速曲线 (E)和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曲线 (A) ,计算E/A值。结果 HCM组左室各节段rVe室壁运动曲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而左室大部分节段的rVa室壁运动曲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比较两组E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36) ,在两组平均rVe室壁运动曲线的比较中此种差异更为显著 (P <0 .0 0 0 1 )。比较两组A和E/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2 2 ,P =0 .1 0 1 ) ,而两组各水平平均rVa和平均rVe/rV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HCM患者局部心肌舒张功能受损。脉冲波多普勒血流信号E、A受前负荷、心肌舒张功能和心房收缩的多重影响 ,而QTVI提取多普勒组织信号成像 ,能独立反映局部心肌组织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集正常人18例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均明显小于正常组,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与正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 3 1例HCM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长轴和短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 ,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 (Vs) ,计算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各心肌节段在长轴与短轴方向速度的比值。结果 HCM组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的平均Vs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绝大部分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但HCM组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的平均V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正常人长轴与短轴方向速度的比值均 >1,而HCM患者其比值明显降低 ,大部分比值 <1。结论 HCM患者尽管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但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 ,损害不仅发生在肥厚的左室壁 ,非肥厚的室壁同样受到损害 ;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原发性高血压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右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0例 ,按Ganau分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 4型 :正常左心室构型 (Ⅰ组 ,14例 )、向心性重构 (Ⅱ组 ,13例 )、向心性肥厚 (Ⅲ组 ,18例 )及离心性肥厚 (Ⅳ组 ,15例 ) ;正常对照组 2 0例。于心尖四腔观和右心室两腔观以DTI技术测量三尖瓣前叶、后叶及隔叶瓣环处的运动速率 ,检测指标包括舒张早期峰值速率 (Ea)、舒张晚期峰值速率 (Aa)和等容舒张时间 (IVRT)。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各组三尖瓣环的平均Ea/Aa <1,平均Ea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 (P <0 .0 1) ;②原发性高血压各组三尖瓣前、后叶瓣环的Ea/Aa <1,Ⅰ、Ⅱ及Ⅲ组隔叶瓣环的Ea/Aa <1;③原发性高血压各组的平均IVRT较对照组增加 (分别为 0 .10 2s ,0 .119s ,0 .13 2s ,0 .13 7s) ,呈递增趋势 ,且Ⅱ、Ⅲ、Ⅳ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④原发性高血压各组的平均Aa均高于对照组 ,并表现为逐渐增高 (分别为 12 .44cm /s ,12 .74cm /s ,14 .18cm /s ,14 .2cm/s) ,但只有Ⅲ、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随着左心室构型的不同 ,右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程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女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2004—06/2005—06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超声室就诊的血压正常者100名,年龄15~40岁,均自愿参加观察。按家族史分为2组,有高血压家族史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根据指南有高血压家族史组入选者父母二人中至少有一人为高血压患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定为家族史阳性。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两组观察对象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及二者比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和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常用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法检测舒张期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二者比值,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以上所测数据均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同步记录于超声图像采集系统中以供分析。 结果:100名血压正常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各50名,无脱落。两组观察对象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比较:有高血压家族史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10&;#177;2.10,14.60&;#177;2.35;1.10&;#177;0.14,1.23&;#177;0.24(t=3.36,3.27,P〈0.05)];而两组观察对象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二者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通过多普勒组织成像法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女左心室舒张功能已有减低趋势,可以为早期筛选高血压高危人群,早期对高血压进行临床评估防治提供依据。该方法对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评估更加敏感,优于传统的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鉴别二尖瓣血流图假性正常的价值。方法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 30例正常人和 5 5例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峰值 ,同时运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 ,两者做对比研究。结果 心绞痛组二尖瓣血流图与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均异常 ,E/ A<1 ,Ea/ Aa<1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心肌梗死组二尖瓣血流图假性正常 ,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异常 ,E/ A>1 ,Ea/ Aa<1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鉴别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 ,两者结合应用可准确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缩速度,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变。方法:按左心室流出道是否梗阻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分别测量正常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组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结果: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Ea、S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Aa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间E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a、A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梗阻性较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主动松弛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15例非梗阻性HCM(HCM)患者、12例梗阻性HCM(HOCM)患者及14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测定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Th)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与正常人相比,HCM和HOCM患者的Inter-△TQ-E、Intra-△TQ-E、Max-△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而HCM和HOCM患者之间Inter-△TQ-E、Intra-△TQ-E、Max-△TQ-E、Ea/Aa'无明显不同。IVSTh、LVOTPG在正常人、HCM和HOCM患者中依次递增。HCM和HOCM患者中,Max-△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HCM患者IVSTh、LVOTPG与Ea/Aa'未见明显相关,而HOCM患者IVSTh、LVOTPG与Ea/Aa'呈中度负相关。结论HCM患者左心室同一节段、同一壁内均存在非同步舒张运动,并且其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必要因素,而IVSTh、LVOTPG则不是导致H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必要因素;HCM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舒张运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室间隔、后壁和二尖瓣环各点速度.以评价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在PTSMA术前、术后急性期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分别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和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舒张期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后急性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和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均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晚期峰值也较术前减低,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TSMA术后急性期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术前减低.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技术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2 0例对照者 ,3 5例尿毒症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PW DTI检查。PW DTI分析二尖瓣环 4个位点的DTI平均指标 :舒张早期峰值速率 (VE)、舒张晚期峰值速率 (VA)、VE/VA 比值。结果 根据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尿毒症患者分为射血分数 (EF)正常组与EF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 ,尿毒症EF正常组与EF降低组患者二尖瓣环 4个位点平均VE、VE/VA 均显著降低 (P <0 .0 1) ;与尿毒症患者二尖瓣口血流E/A值比较 ,该组患者二尖瓣环 4个位点平均VE/VA<1所占比率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PW DTI可较准确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且不受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肌扭转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肌的旋转运动及扭转特征.方法 病例组为24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室间隔和左心室前、侧壁增厚归为病例组1,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归为病例组2;正常对照组为48名健康志愿者.采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脱机分析得到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扭转角度,计算舒张早期解旋率.结果 病例组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趋向于逆时针方向,且病例组2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旋转运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病例组2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早期解旋率分别为(0.22±0.11)%/ms、(0.23±0.08)%/ms、(0.43±0.19)%/ms,病例组1和病例组2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不同的表现型其左心室扭转及旋转运动表现不同;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及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