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笔者近年来用泻心汤治疗痤疮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7岁,以20~30岁多见;病史最长5年,最短半年。治疗方法加味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知母、黄柏各10克组成。囊肿加夏枯草15克,皂剌、丹皮各10克;脓疱加野菊花20克,连翘12克。水煎服,日1剂,5剂为1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皮疹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疹基本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皮疹消退超过50%,自觉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变。治疗结果治愈3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病案举例刘某,女,20岁,1987年4月18日初诊。面部粉刺,脓疱伴刺痒二年,遇热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药:栀子、大黄各10克,郁金、茯苓各15克,虎杖、败酱草各20克,茵陈50克。纳差加山楂、神曲各10克,山药15克;恶心呕吐加竹茹、黄连各10克,或代赭石20克;便秘上方改大黄后下,加芒硝10克;肝区疼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各10克;肝脾肿大加用丹参30克,赤芍15克。水煎服,每d1剂,儿童酌情减量,15d 为1疗程。治疗结果:痊愈(治疗1~2个疗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各项肝功检查均正常)95例,好转(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复查各项指标均降低)8例,无效(2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加重,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患儿,男,5个月。就诊日期:2016年4月16日。主诉:母亲代述患儿反复出现全身皮疹、水疱伴瘙痒2月余。病史:患儿2个月前开始出现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红斑,后逐渐加重,遍布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患儿自觉瘙痒,搔抓、摩擦后水疱破损,形成渗出性糜烂面,水疱干涸后形成黄色痂。以上症状多在开始哺乳20~30 min后发作或加重。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丹参20~30克,板蓝根10~30克,白花蛇舌草30~60克。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者可选加茵陈、茯苓、猪苓、泽泻、木贼草等,热重于湿者则选加茵陈、龙胆草、大黄、栀子等;痰湿困脾者可选加半夏、陈皮、黄柏等。个别疲乏症状非常显著之患者静脉点滴10%葡萄糖液。治疗结果:用药15d 后症状消失,肝功复查完全正常者为痊愈,共26例;用药15d 后症状消失,肝功化验部分项目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者为好转,共3例;用药15~20d 后症状未能改善,肝功化验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仅1例。病案举例:赵某,女,30岁。以“全身发黄5d”之主诉于1989年8月30日来我院门诊诊治,头晕乏力,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黄芩8克,羌活、独活、防风、麦冬、蔓荆子、菊花各12克,苍术10克,白芷15克,细辛4克,甘草5克,当归30克,川芎10~30克,每d 1剂,水煎服。伴心烦多梦加炒枣仁、远志;伴疲倦乏力加党参、黄芪;左侧痛加柴胡、红花;右侧痛加葛根。治疗结果: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41例;好转:症状较前减轻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服药最多10剂,最少3剂。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本组83例中男46例,女37例.年龄:2~54岁.HBsAg(澳抗)检查情况:对流电泳法均为阳性,或免疫粘连法均在1:32以上.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病程:1个月~9年,平均2.5年。病史:49例为乙肝治疗后,症状消失,仅遗留 HBsAg 阳性;34例体检时发现 HBsAg阳性,其他正常.患者均经过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治疗方法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半边莲2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20克,虎杖10克,制大黄10克,贯众15克,鱼腥草30克,蚕矢20克,郁金10克,败酱草20克,丹参15克,黄芪20克,太子参15克,赤白芍各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生甘草5克。15岁以上者,每日一剂;7~14岁,两日一剂;6岁以下者,3日一剂,水煎服.一个月为一疗程,可服1~3个疗程.忌食辛辣油腻物.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法:野菊花生地赤石脂各15克牛子丹皮各10克荆芥防风各9克生薏米30克白矾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视证化裁,热重:发热,口渴明显、皮疹鲜红,丘疹为主,便干溲黄少,加生槐米、二花各15克,连翘10克;湿重:皮疹以疱疹或水疱为主,破流脂水,糜烂明显,舌淡苔白厚腻者加苦参9克、云苓12克、滑石20克;搔痒明显者加蝉衣6克,姜蚕9克,白藓皮15克;头面为著者加羌活6克,蔓荆子12克,薄荷6克;油腻性痂皮明显者加苍白术各12克,山楂15克;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6克。疗效观察:经治疗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者判为痊愈,共20例,症状明显好转,皮损消退在50%以上者判为好转,共6例;总有效率86%;4例因皮疹泛发,糜烂渗出严重加用激素治愈判为无效。治愈病例服药均在30剂以下,最少9剂,平均18剂。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以甘麦大枣汤为主:炙甘草15克,淮小麦60克,大枣10枚,党参、黄芪各20克。每日1剂,20剂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效: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症状消失,连续3次 ECG 证实无心律失常,心率在60~100/min 次范围内,共12例;无效:上述症状和体征无减轻,ECG 无改善,共1例。总有效率92%。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药:沉香,冬葵子、甘草、海金沙、琥珀各10克,石苇、王不留、车前子、当归各15克,滑石,金钱草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1个个疗程10剂,间隔5日,连服3个疗程。脾胃虚弱者,加炙芪、炙党参各15克,砂仁10克;伴尿血者,加茅根20克,瞿麦15克;绞痛者加木香、元胡各10克;肾气虚者,加川断10克,枸杞子15克;尿急灼热者,加黄柏15克;结石久不下移者,加桃仁、红花各10克。治疗效果:经治疗后,结石全部从小便排出,自觉症状消失SCr—140型B 超和腹部平片检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药:枳实30克,川楝子、乌梅各20克,山楂、槟榔各15克,花椒10克,胡黄连6克。加水400ml,煎至100ml,加醋100ml,分四次一日服完。加减:呕吐加法半夏10克;便秘加大黄10克,元明粉20克(化服)。治疗效果:共治疗53例。其中腹痛呕吐消失,排出蛔虫,随访三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45例;症状消失,三年内复发者为显效,共7例;无效而转外科手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方药:溃指康丸:大黄3克,炮附子、鸡内金各10克,丹参30克,白芍18克,甘草6克,谷维素片200毫克(20片),痢特灵片2克(20片)。上方中药焙干,与西药共为极细末,拌匀,蜜调,炼成10丸,每次1丸,每日2次,米汤或温开水送下。恶心者,生姜汤送下,15日为1疗程。治疗效果:服药1~3疗程,诸症消失,检查正常者为痊愈,共21例;服药1~3疗程,症状消失,有时复发,但用药仍效者为显效,共7例;服药1疗程症状未见好转者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93%。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药:薏苡仁60克,附子于12克,败酱草30克。开水煎服,将药渣敷右侧天枢穴附近。腹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没药各10克;发热恶寒,恶心欲呕,大便秘结者加半夏10克,生大黄6克,金银花30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者加红藤3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腹胀纳呆者加厚朴、枳壳各10克;右下腹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者加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孕妇加桑寄生、黄芩各10克,川断15克;白细胞或分类中粒细胞增高者加蒲公英40克,连翘10克。治疗结果: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为痊愈,共78例;自觉症状消失,但右下腹仍有深压痛,或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者为好转,共11例;中途改行手术者为无效,共4例;总有效率95.6%。病案举例:韩某,女,52岁。1988年7月15日初诊。以右下腹间歇性隐痛不适6年余,加重3天而就诊。6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经抗生素治疗,病情缓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大黄12克,丹皮、桃仁、玄胡、白术各15克,黄连10克,银花、苡仁各20克,冬瓜仁、蒲公英、鱼腥草各30克,乳香,没药、甘草各8克。每日1剂,15岁以下者药量酌减。一般服药2~3剂即效。治疗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未见复发共21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有轻微疼痛感或1年内有复发者共8例;有效:各种症状明显减轻共3例。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马齿苋,紫草、败酱草、夏枯草各20克,板蓝根、薏仁各25克,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伴瘙痒加蝉衣12克。每日1剂,首2次煎汤共约700毫升,分4次温服。余药渣再煎汤取浓汁约100毫升,趁热轻轻搽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臊腥之物。10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疣出现为痊愈,共36例;皮疹绝大部分消退,无新疣出现为显效,共10例;皮疹部分消退,无新疣出现为有效,共4例;皮疹无变化或有新疣出现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96%。有效病例多数在服药10剂后出现疗效,第2~3疗程痊愈。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药:钱氏白术散化裁:党参、焦楂各15克,白术12克,茯苓、藿香各9克,山药24克,木香6克,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以软食、半流食为佳。治疗结果:症状消失,半年以上未见复发者为痊愈,共52例;症状消失,半年以内复发再次治疗症状消失者为显效,共13例;症状消失,三月内又见复发,再次治疗有效者为有效,共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6%。病案举例:张某,男,28岁,1976年9月16日初诊。患腹泻1年余,曾服黄连素,痢特灵、磺胺等治疗效不著,迁延至今。大便一日3~4次,溏薄,无脓血,夹少量粘液,伴腹痛绵绵,腹胀纳差,食之无味,面色无华,身困神疲,形体日疲。脉濡缓,舌质淡红、苔白稍腻。大便化验:黄褐色,稀,粘液  相似文献   

16.
<正> 治疗方药:茵陈30~60克,大青叶10~30克,板蓝根15~20克,柴胡10克,郁金10~20克,金钱草20~30克,蒲公英30~60克,车前子10~15克,焦三仙各10克,甘草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小便短赤加猪苓10克,茯苓10克;恶心呕吐加竹茹10克;腹胀加枳壳10克,厚朴10克;肝区痛甚加当归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食肥甘厚腻之食物。治疗结果:痊愈:临床所有症状消失,肝体积回缩正常,30~45d 内肝功能两次复查全部正常者44例;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多形红斑45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21例。11~20岁15例,21~30岁24例,31~40岁5例,41~50岁1例。可见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病程在1个月以内者20例。2~6个月者14例,7~12个月者3例,1~5年者7例,6~10年者1例。辨证施治风湿型:多见于春夏两季,斑色鲜红而艳,伴有丘疹水疱,自觉灼热,关节酸痛,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本型共34例。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风利湿。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茜草、桃仁、丹参、蜡梅花各9克,赤芍、路路通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紫草12克,鸡血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金钱草、车前子各30克,瞿麦、扁蓄、海金砂,鸡内金、生桅子各15克,石苇、滑石各20克,木通、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500~700ml,分2次服。尿血者加仙鹤草30克,三七粉、琥珀各3克冲服:便秘者去车前子加生大黄10克或芒硝10克冲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川牛膝15克,腹痛甚者加元胡15克,桃仁10克,小腹痛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王不留20克,丹参30克,乳香6克。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症状消失,B 超尿石影象消失,尿石排出30例,尿石未排出者6例,疗程最短5d,最长30d。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陈皮、赤芍各60克,瓜蒌30克。高热者加石膏、大黄;乳痛明显者加皂刺、白芷、乳香、没药。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同时用热药渣外敷患部,每次30min,每日3~4次。治疗结果症状、体征在3d内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在5d内恢复正常者为治愈,共20例;症状、体征在3d内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在5d内接近正常者为基本治愈,共10例;1例因就诊较晚,乳腺化脓而转外科治疗,总有效率为96.8%。病案举例李某,女,22岁。1987年5月26日就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板蓝根40~60克,土茯苓20~30克,马齿苋25~35克,红花、桃仁6~10克,当归、生地各10~15克,赤芍9~12克,双花12~15克,山栀15克,山药20~25克,薏苡仁15~30克。每日1剂,水煎3次口服。第4次水煎后去其渣,用药液频洗皮损处。治疗结果:皮疹全部消退,或仅遗留色素沉着者为治愈,共49例;皮疹消退70%以上为显效,共21例;皮疹消退30%以上者为好转,共5例;治疗前后皮损无变化者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为96.15%。体会:本病乃因风毒阻滞经络,腠理不密复感外邪或肝热相搏凝聚肌肤所致,故当以调和气血,活血解毒为其治疗法则。本方具有清热活血、通络软坚之功。我们认为对发病时间短、年龄小者收效快,然而皮损在手背或前臂者收效不明显或无效,因此,可选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