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孕症中医体质分布以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对象分为不孕症组200例和正常组212例,调查人员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2组进行体质测评。结果:不孕症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构成比分别为29.5%、20.0%和21.0%。不孕症组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肾虚证与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证与瘀血质、阳虚质,肝郁证与痰湿质、湿热质,痰湿证与痰湿质相关程度较高;而气虚质与4种证候均相关。体质因素对不孕症证候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的,而气虚质与痰湿证、肝郁证、血瘀证、肾虚证的形成均显著相关。瘀血质仅与血瘀证密切相关,只易产生血瘀证候。结论:不孕症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均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在对肾虚证动物造模中证质混用现象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肾虚质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原则,初步建立了肾虚质的构建方法与评价方法,总结和思考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造模刺激因素和实验环境的控制,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肾虚证动物模型一直是中医证候研究的重点,提供与人类疾病类似的肾虚证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肾虚证本质及其治疗。近年来建立了不少肾虚证动物模型,然而不同的肾虚证模型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临床常见肾虚证型,从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虚方面进行概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以期为肾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证候与体质的内在联系 ,强调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的证候类型和不同的免疫状态 ,指出辨证论治从体质免疫的角度出发 ,就是辨质论治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出发,对体质因素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病因有密切关系,体质是哮喘证候形成的基础及哮喘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等。提出辨体论治哮喘时治病求本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相结合,并以中医体质为手段增强哮喘防治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辨体一辨病一辨证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149例失眠患者采用王琦九种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的分布研究,按照证素辨证方法确定失眠患者的证型.进而研究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49例失眠患者中,中医体质具有差异性,以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湿热质、阴虚质:中医证型以气虚、阴虚、痰湿、血虚为主;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失眠患者的体质与证型有差异,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因此“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通过调理体质这个根本,将为失眠的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刘炜  葛正行  李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587-3590
中医体质学已逐步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合理而全面地揭示了中医体质类型,指导着临床。由于中医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且体质状态相对稳定,但可随后天因素改变的特点,探寻疾病的易感体质,研究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则有利于从中医体质角度认识疾病、防治疾病。该文对498例COP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形式进行体质判定,并分析了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COPD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COP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在COPD的不同时期采取调体治疗,纠正偏颇体质,"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COPD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对降低COPD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红梅 《中医杂志》2014,(23):2000-2002
探讨了中医体质因素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发病及疾病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不同的体质类型人群感受Hp病邪后可以出现不同的表现和证候,患者体质差异可能是导致感染Hp后的临床转归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对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同时结合体质因素来辨体论治。  相似文献   

10.
体质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本文从体质与乳腺癌易感性、体质与乳腺癌证候演变、"辨体—辨证—辨病"三位一体论治乳腺癌、体质学说指导乳腺癌预防等方面阐述,希望能为临床论治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SOM)中医体质及证候的分布情况,探讨"辨体"与"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形式对335例SOM患儿进行体质辨识,通过Pearson分析患者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平和质(26.57%)为SOM患儿最常见的体质类型,气虚质(22.39%)、阳虚质(16.42%)、阴虚质(12.24%)及血瘀质(8.96%)为SOM患儿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且儿童SOM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密切相关.结论 SOM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辨体"与"辨证"结合的方法纠正偏颇体质,有利于SOM的防治,对降低SOM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广东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PCOS的预防及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对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调查,用Microsoft 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探讨广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的分布特点。结果:(1)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再次为肾虚证、肾阴虚证,而湿热证、肝经郁热证、血热证、肾阳虚证、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及血寒证较少。(2)本研究的80例PCOS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平和质者有16例(20.00%),气虚质者15例(18.75%),阳虚质者13例(16.25%),血瘀质者9例(11.25%),阴虚质者7例(8.75%),痰湿质者7例(8.75%),气郁质者6例(7.50%),湿热质者5例(6.25%),特禀质者2例(2.50%)。由此可见,本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及血瘀质多见。结论:(1)本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中医体质则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及血瘀质多见。(2)PCOS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因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质的偏颇既是发病的内因,又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及证候类型演变的重要因素。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各种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类型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为主,提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PCOS的主要治疗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缓解中医体质和证候的分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的判定,并对他们进行中医体质和证型的判定。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和证候的分布。结果:在所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患者的体质类型是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缓解期体质以肺脾虚、肺肾虚为主;中年患者与发作期证候关系联系较为密切。以上结果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患者的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患者中最常见的肺脾虚和肺肾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弱精子症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二者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对500例弱精子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1)弱精子症患者的体质基础主要为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随年龄增长:湿热质人群占比最大但无明显变化,痰湿质人群占比逐渐增长,气郁质人群占比无明显变化,气虚质人群占比逐渐增长。(2)弱精子症患者最常见辨证分型为湿热下注、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肾虚湿热,阳虚质体质与脾肾阳虚证型主要分布于年轻人中(21~32岁),33~48年龄组"其他证型"占比较大;随年龄增长,脾肾气虚型占比有增长趋势,湿热下注型人群占比下降,肾虚湿热型人群占比上升。(3)湿热下注、肾虚湿热与湿热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脾肾气虚与气虚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脾肾阳虚与阳虚质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证候与体质的特异性有关,表现为弱精子症患者证候性质的发展变化与体质类型趋同化。提示临床中如果弱精子症患者无"证"可辨时,可辨"质"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类型与证候分型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体质分布多属于偏颇体质,其中痰湿质占25.0%、气虚质占22.5%、特禀质占17.5%、湿热质占11.2%,为其主要体质类型;肺虚证、脾虚证、兼痰浊证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肺虚证与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显著相关;脾虚证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显著相关;肾虚证与痰湿质、特禀质显著相关;兼痰浊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显著相关;兼瘀血证与血瘀质显著性相关.结论 痰湿质、气虚质和特禀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从辨体角度防治高泌乳素血症提供临床新思路。方法:遵循病例对照的流行病调研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选取18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选取同期18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占25.00%,其次是气虚质占19.44%、痰湿质占14.44%和血瘀质占13.33%。临床证候以肝郁肾虚型为主占35.56%,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占29.44%、脾虚痰阻证占20.56%、脾肾两虚证占14.44%。不同中医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肾虚证以气郁质(28.13%)、气虚质(21.88%)和阳虚质(15.63%)为主要体质;气滞血瘀证的体质以气郁质(43.40%)及血瘀质(26.42%)为多;脾虚痰阻证中以气虚质(35.14%)和痰湿质(40.54%)占主要比例;脾肾两虚证中气虚质(30.77%)和痰湿质(30.77%)为主要体质。结论: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体质类型影响制约临床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改变个体的生活环境、饮食因素,并通过必要的调畅情志、锻炼和药物等摄生方法,逐渐使个体的偏性得以纠正,提高其代偿机制,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并且能使已患病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如何界定的问题一直有很多疑义。故从 9个方面论述体质与证候的区别 ,并在理论上阐述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及辨体辨证结合的临床思维 ,以期对这一问题能有更清晰与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为现代临床湿热体质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中体质、病名、证候、诊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1)在古医籍医案中,共发现有体质医案1 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2)湿热体质医案中涉及疾病48种、证候6种;3)在诊疗模式统计中,以单纯辨体论治所占比例最大,为77.63%,其他为辨体结合辨病和(或)辨证论治者。结论:1)湿热体质医案在古医籍医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已发生变化,但对湿热体质的研究依然十分重要。2)证实湿热体质是痢疾、痹证、淋证等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病理基础。3)湿热体质医案中存在多种诊疗模式,以辨体论治为主,也有结合辨病及辨证论治者。  相似文献   

19.
王琦院士提出,体质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基于体质可分,痰湿质临床模型较丰富,动物模型较少;基于体病相关,痰湿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相关;基于体质可调,痰湿质的调理中药以二陈汤为主,针灸多选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原异生等有关。目前,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1)有的研究没有说明体质的疾病情况,有的研究甚至没有痰湿质重要的基线资料,如腰围、体重等,这样会影响后期的系统评价等研究质量;(2)部分研究混淆了痰湿质和痰湿证,甚至混淆了痰湿质积分和痰湿证候积分;(3)目前只有较少的临床研究有伦理和临床注册,不同研究样本量差距较大,在观察性研究中,混杂因素较多,多为相关性分析;部分试验研究缺乏系统设计,非随机的对照研究较多,干预后缺乏随访。今后,还应渐进式深入研究痰湿体质,在临床中辨体与辨病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中定性与定量相融合;合理计算或适当增加样本量,同时构建痰湿体质动态生物数据库,多领域交叉融合分析,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运用多维组学,构建深度学习的多维动态模型,观察痰湿质的指标和靶标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琦教授治疗泛发性湿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学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以体质、疾病、证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为依据,以辨体论治为核心的临床诊疗体系。笔者介绍北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