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帅岚  邹峥嵘 《中草药》2018,49(14):3425-3431
蜡梅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其根、茎、叶、花蕾和果均可入药,是传统的庭园观赏植物和民间药用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对近年来蜡梅属植物中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蜡梅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涂昆  邹峥嵘 《中草药》2017,48(11):2340-2352
蜡梅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蜡梅属植物中含有的生物碱有降压、抗惊厥、抗真菌、抗病毒、止痛、抗肿瘤和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多种生物活性。对蜡梅属生物碱的结构类型、生物活性和合成途径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蜡梅属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蜡梅属植物分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蜡梅属植物为我国特有 ,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是传统的庭园名花和民间用药 ,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对蜡梅属植物的品种分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 ,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蜡梅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用前景,如苗药铁筷子来源于蜡梅和山蜡梅的细根,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本文对贵州分布的蜡梅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蜡梅属药用植物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蜡梅科包括蜡梅属、夏蜡梅属、美国蜡梅属和奇子树属4个属。蜡梅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北美和澳大利亚,不仅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也具有重要的药食价值。蜡梅科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还有较多的生物碱、倍半萜和香豆素类成分,其中二聚吡咯并吲哚型、二聚哌啶并喹啉型生物碱,二聚、三聚香豆素类成分是其特征性成分。该文全面阐述蜡梅科植物中化学成分,并着重于阐述蜡梅科中非挥发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甾体类等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以期为蜡梅科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蜡梅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文章对近几年来蜡梅属植物中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该属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毕武  姚霞  何春年  彭勇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1):1012-1018
综述文献资料,对我国别样茶之一的香风茶进行总结和探讨。香风茶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柳叶蜡梅C.salicifolius S.Y.Hu和浙江蜡梅C.zhejiangensis M.C.Liu的嫩叶经加工而成,具有祛风解表,理气化痰,醒脾化浊等功效。香风茶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和生物碱类等,药理活性主要为抗菌抗病毒、降压、降脂减肥、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香风茶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茶饮,值得继续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叶片中含极芳香物质的蜡梅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药材基原鉴别及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扩增酶切片段多态性AFLP方法,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选出10对引物扩增出559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2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36.8%.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在总体水平分别为1.992 6,1.3065,0.199 2,0.325 1.21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039 2~0.289 4.结论:叶片中含极芳香物质的蜡梅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低,加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验证了张若蕙等叶片中含极芳香物质的蜡梅属植物物种分为柳叶蜡梅、浙江蜡梅、山蜡梅、突托蜡梅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蜡梅科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琴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74-1776
文章根据蜡梅科植物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其萜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作了综述;为蜡梅科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为我国特有的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叶,主要分布于江西德兴大茅山区、婺源怀玉山区及安徽徽州山区齐云山一带,为山坡、路旁、溪边、疏林中的野生品,具有解表祛风、清热解毒之功效。当地民间称之为香风茶(安徽)、毛山茶(江西婺源),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资料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病因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CONFHD中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病例资料,由数据库工程师从数据库中导出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受伤类型、饮酒史(饮酒年限、饮酒频率、饮酒量)、激素应用史(激素应用时间、原发病类型、激素应用途径、激素种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因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1290例。创伤性239例(18.53%),酒精性692例(53.64%),激素性359例(27.83%)。男1011例(78.37%),女279例(21.63%)。男性患者中创伤性138例(13.65%)、酒精性653例(64.59%)、激素性220例(21.79%),女性患者中创伤性101例(36.20%)、酒精性39例(13.98%)、激素性139例(49.82%);男性中酒精性比例最高,女性中激素性比例最高。1290例中,年龄≤30岁169例,激素性71例(42.01%);年龄31~40岁254例,酒精性146例(57.48%);年龄41~50岁324例,酒精性202例(62.35%);年龄51~60岁319例,酒精性185例(58.00%);年龄61~70岁158例,酒精性67例(42.41%);年龄≥71岁66例,创伤性和酒精性均为25例(各占37.88%)。受伤类型资料完整的创伤性ONFH患者144例,股骨颈骨折126例(87.50%)。饮酒史资料完整的酒精性ONFH患者544例,男性537例(98.71%),年龄41~50岁者172例(31.62%),饮酒年限6~10年149例(27.39%),饮酒次数5次≤每周饮酒<6次与每周饮酒≥7次均为127例(各占23.35%),每周饮酒量3001~3500 mL 222例(40.81%)。激素应用史资料完整的激素性ONFH患者210例,男112例(53.33%)、女98例(46.67%);激素应用时间14~10950 d,中位数365 d;原发病中免疫系统疾病50例(23.81%),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皮肤、泌尿及血液系统等疾病;激素应用途径,口服125例(59.50%);激素应用种类,强的松68例(32.38%),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地塞米松、甲强龙、泼尼松龙等。结论:酒精、激素、创伤仍是排在前3位的ONFH发病诱因;酒精性ONFH患者,多数饮酒时间>5年,每周饮酒次数>5次;激素性ONFH患者,激素应用时间中位数为365 d,应用途径主要是口服,排在前3位的药物为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原发病主要为免疫、皮肤、泌尿、血液系统疾病;创伤性ONFH患者受伤类型以股骨颈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16.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