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解热镇痛抗炎药致老年人急性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热镇痛抗炎药致84例老年人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其病理特征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水肿、出血,病灶多散在浅表不超过粘膜肌层。老年人多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和肺部感染等。急诊胃镜和粘膜活检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1986~1995年,我院检出非甾类抗炎药(NSAID)所致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128例,本文从其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02,女性26例,男女比为3.92:1;年龄18~78岁,平均44.62岁;出血24h内行胃镜检查45例,48h69例,48h以后4例。 2 用药和发病 服用NSAID种类有:复方阿斯匹林18例,阿斯匹林3例,去痛片16例,消炎痛12例,布洛芬3例,解热止痛散2例,速效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解热镇痛抗炎药在我院的使用情况。方法对门诊2001年解热镇痛抗炎药第四季度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结果DUI为0.9~1.1占71.4%。结论我院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基本合理,但去痛片有滥用现象,且需注意解热镇痛抗炎药对婴幼儿的合理应用及解热镇痛抗炎药复方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6.
非类固醇抗炎药物 (NSAIDs)作为有效的镇痛及抗炎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性用药。由于服用NSAIDs的人数增多 ,胃粘膜损伤的人数也增多 ,作者通过对NSAIDs引起胃粘膜损伤患者的观察 ,进一步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9~ 1 2月在本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时镜下显示出血、糜烂或溃疡的患者 94例 ,男 68例 ,女2 6例 ,年龄 1 8~ 80岁 ,平均年龄 64 .6岁。接受胃镜检查前 ,均有服用NSAIDs史 ,主要为肠溶阿司匹林、双氯芬酸…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粘膜病变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群 《实用新医学》2001,3(11):993-993
  相似文献   

8.
曹丽 《当代医学》2011,17(4):148-149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6月到2010年5月就诊的68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出血前10天内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服NSAIDs组20例和非NSAIDs组4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内镜下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心脑血管病史、消化道症状、溃疡、Hp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特点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脑出血并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3 2 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对照组 (无抗酸药组 ) ,在急诊观察期间 (2 4~ 96h内 )观察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发生的例数。结果 奥美拉唑组出血发生率为 3 .49% (6/172 ) ,对照组为 18.2 % (2 8/15 4) ,奥美拉唑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18.79,P <0 .0 0 1) ,且病死率亦降低 (χ2 =5 .62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后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 ,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发生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解热镇痛剂 ,有些属于非处方用药范围 ,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其胃肠道副作用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我院收治因NSAI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41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1例病人 ,男 2 6例 ,女 15例 ;年龄为 19~ 78岁 ,平均3 9 .1岁 ,其中 60岁以上 14例 ,占病人总数 3 4.1%。服用阿司匹林 15例 ,吲哚美辛 11例 ,布洛芬 4例 ,保泰松 3例 ,安乃近 3例 ,吡罗昔康 2例 ,奈普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计算机反射分光光度法检测胃粘膜血流量(GMBF),利用Evans蓝观察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旨在探讨L-SOD的粘膜保护作用与血管因素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雪迎 《河北医学》2005,11(5):450-452
目的:探讨立止血局部和全身同时给药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诊断为急性胃粘膜出血的25例新生儿经鼻饲管注入0.5ku立止血,同时静推立止血0.5ku,根据出血情况每日各1~2次,连用1~3d,对照组加用止血敏125mg,10%GS30ml每日静点1次,连用3~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15/23),两组比较p<0.01。结论: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检测粘膜抗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中性粒细胞产生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组织中丙二酰二醛(MDA)含量,旨从另一侧面探讨它们与损伤的关系及L-SOD的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醇摄取对胃粘膜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醇摄取对胃粘膜损害的病理特点和机制。方法:按本室创建的方法用乙醇直接灌胃,于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分别断头处死大鼠,肉眼及镜下观察胃粘膜损伤情况、损伤指数积分及损伤程度积分。结果:模型组胃粘膜肉眼可见自糜烂到小溃疡形成,镜下由充血水肿到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至4周末主要是中性粒细胞,8周末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而12周末在腺体萎缩的基础上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结论:长期持续乙醇刺激胃粘膜可发生腺体萎缩,同时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其机制可能是胃粘膜对慢性乙醇刺激的适应性反应,主要是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粘膜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与膜流动性及Na+/K+-ATP酶活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不同剂量的马来酸二乙酯(DEM)溶解于0.8ml花生油中给雄性Wistar大鼠作腹腔内注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花生油,30min后断颈处死动物,Guth法计算粘膜损伤指数,DNTB法测定粘膜内GSH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a+/K+-ATP酶活力,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以不同浓度的DEM作腹腔注射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粘膜内GSH呈剂量依赖性减少,Na+/K+-ATP酶活力下降,两者呈正相关,(r=0.8315,P<0.01).结论胃粘膜损伤与GSH含量下降、钠泵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213例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组)和对照组(注射用法莫替丁组)。试验组予以75mg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静脉注射,2次/d(隔12h),对照组予以20mg法莫替丁静脉注射,2次/d(隔12h),疗程7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治疗后每天的呕血次数、呕血量及黑便次数、黑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0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每组各104例。治疗后两组患者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呕血次数、呕血量、黑便次数、黑便量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且疗效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药(NSAIDs)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NSAIDs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服用NSAIDs后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返酸、嗳气者32例(593%)、呕血8例(14.8%)、黑便25例(46.3%)、呕血伴血便10例(18.5%)。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糜烂49例(90.7%),伴应激性浅表溃疡23例(42.6%)。结论:NSAIDs是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重要病因,对于需长期服用NSAIDs的高危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年龄>60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NSAIDs或与糖皮质激素同服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组织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为丹参组胃粘膜LPO含量显著低于乙醇组(P<0.01),而SOD和GSH-Px活性高于乙醇组(P<0.01,P<0.05)。经积差相关分析,丹参组和乙醇组胃粘膜LPO含量与胃粘膜损伤率呈正相关。提示丹参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提高组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44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0岁占67.7%、有消化道症状占32.3%、有心脑血管病史占61.3%、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占92.0%、HP 阳性占25.8%,与非 NSAID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NSAIDs 组患者男性占54.8%、呕血占22.6%,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见,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且以胃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22例临床资料。结果 药物治疗和胃镜下治疗的22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其中2例死亡。结论 对于重症胸外伤患者应警惕急性胃粘膜病变可能,发生出血时,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