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骨宁颗粒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妇骨宁颗粒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连续用药3个月,其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76%,对照组服用钙片加维生素D,总有效率为20%显效率为8%,两组间非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妇骨宁颗粒剂组其骨密度值用药前后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骨密度值升高0.05g/cm^2以上者为76%,说明妇骨宁颗粒剂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可使已疏松的骨质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针灸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1型骨质疏松症,是指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是公认的六大疾病之一。绝经后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加速,呈高转换型骨代谢,故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身材变矮或驼背、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绝经后发病为主要表现。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骨质变化,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检查及骨代谢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检查及骨代谢标记小原范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因好发于绝经后妇女而命名,是由于雌激素的急剧减少导致骨吸收异常亢进而发生的。为了探求其预防方法,必须致力于绝经前或绝经早期患者骨量的测定,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者,如能与定期骨量测定相...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以易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原发性OP,其机制为绝经后的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内分泌连锁反应,使绝经后妇女的骨量迅速流失,最终导致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发生于女性绝经后者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具体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医学认为肾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肾虚可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失调可导致骨代谢异常。近年来,骨免疫学的提出显著提高了人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免疫学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从雌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免疫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妇产科学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福善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因为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且绝经后雌激素突然明显下降,骨量快速的丢失,所以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患病率高于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因此,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率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05年1—12月我科用福善美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3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骨量丢失的高峰期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汝专 《广西中医药》2001,24(3):185-186
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质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1941年Forbes等[1]首次提出了绝经后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骨质疏松。妇女绝经后造成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骨丢失明显增加,使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1.
狗脊散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扬  蔡雪芬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6-13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绝经后短时间内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随着病情的变化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随着人口老年化。该病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和病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临床医疗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指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吸收和骨形成耦联失衡为基本发病机制的代谢性疾病。骨代谢受到生物节律的严格调控,包括激素分泌的节律性、骨细胞代谢的节律性及生物钟基因的协调表达等。对骨代谢相关生物节律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能够阐明节律性骨重建的生理基础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部分发病机制,进而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本文概述了生物节律与骨代谢的关系,对生物节律系统与骨代谢关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生物节律与骨代谢的关系探讨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本研究主要对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对雌激素水平、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肠道菌群、骨形态与骨生物力学和相关信号通路等的调控,来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并减少骨折的发生。但是在临床循证研究设计和实验机制研究方面应该进一步深化,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可靠的高级别证据链。  相似文献   

16.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肾主骨生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理基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极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是妇女退行性病变之一,多发生绝经后5~15年,即年龄在51~7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身高缩短,驼背;易发生骨折(常见脊椎压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骨量减少、骨做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骨质疏松的一种类型,又称为I型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雌激素下降有密切关系。多种资料表明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雌激素低下除了引起的骨丢失外,还引起绝经后的多种症候,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妇女绝经后5~10年;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一般指70岁后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探讨居民骨量异常的现状及发病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方法:2020年1月—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是南钢街道11个社区)共6258例5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2.13%;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平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1.964,P<0.05),牛奶摄入及日常锻炼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OR=0.725、0.718,P<0.05).结论: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比例较高,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饮食、运动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