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特征、狭窄程度以及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 107例TIA患者均进行DSA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及其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判断有无侧支循环的建立。结果 93例DSA阳性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共计156处。颅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共46处(29.5%),颅外动脉狭窄病变多见于颈内动脉开口处,共22处(14.1%)。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侧支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狭窄组。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TIA发病的重要基础,并且颅内动脉狭窄是较颅外动脉狭窄更为重要的TIA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对178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脑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178例TIA患者中,124例(69.66%)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50例(40.32%)、后循环为44例(35.48%)、前后循环均有病变为30例(24.1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9例(23.39%),颅外动脉为72例(58.06%),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为23例(18.55%)。发现狭窄血管共237支,其中单支血管病变58例、多支血管病变66例。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为81支,颅内血管狭窄以椎动脉颅内段最多为41支。结论 TIA患者常伴有脑血管狭窄,准确地评价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其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系统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血管病变的性质,判断责任动脉。结果 70例患者中检出血管狭窄或闭塞59例(84.3%),其中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或闭塞51例,症状相关侧对侧8例;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6.9%(73/84),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3.1%(11/84);56例(94.9%)可以判断责任动脉。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颈动脉系统TIA的重要原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DSA和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79例急性期(7 d内)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检查,按照患者首次发作至入院当天(时间范围≤7 d)的TIA发作次数分为TIA缓解组(发作次数<3次)和TIA频发组(发作次数≥3次),比较两组间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管病变以颅内病变为主,以大脑中动脉病变最为多见(51.2%),颈内动脉颅外段次之(37.2%).TIA频发组与TIA缓解组相比,发作时间短暂(≤10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3,P=0.021).TIA频发组症状相关侧血管≥50%狭窄比例(66.7%)明显高于TIA缓解组(35.3%,x2=7.655,P=0.006).症状相关侧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频发TIA无相关性(x2=0.939,P=0.332).结论 频发TIA发作时间短暂且与症状相关侧血管中重度狭窄(≥50%)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与血流动力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及特点。方法分析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脑CT血管成像(CTA),并与非频发TIA进行对比。结果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中,有15例(35%)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动脉狭窄,10例(23%)颅外动脉狭窄,4例(9%)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14例(33%)无狭窄,狭窄率为67%。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6%)、9例(21%)、13例(30%)。33例颈内动脉系统非频发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79%,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73)。结论67%的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但与非频发TI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给68例TIA患者进行颈部B超、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中56例有明显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56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28例。大动脉狭窄性TIA44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8例;栓塞性TIA1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腔隙性TIA4例;血管痉挛性TIA2例。结论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其与TIA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64例TIA患者的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年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64例患者中,54例(84%)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动脉(68.5% vs 64.8%)。在<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54.5%,高于单纯颅外动脉(27.3%)及颅内-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18.2%);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21.9%)低于颅内-颅外狭窄或闭塞(43.8%)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34.4%),差异具有统计学差意义(P <0.05)。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随年龄变化而呈特征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外段血管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76例TIA患者进行DSA检查,以探讨TIA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频发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症状相关侧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114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检查,按照患者首次发作到入院当天(时间范围<7d)的TIA发作次数分为非频发组TIA(发作次数<3次)和频发组TIA(发作次数≥3次),以及按患者TIA发病年龄分>50岁组和≤50岁组,比较频发组与非频发组,以及各年龄段组间患者责任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情况。结果①TIA频发组的责任侧颈动脉发生狭窄以及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5);②114例TIA患者以50~79岁居多,且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系TIA频发作与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相关,颈动脉狭窄是发生颈动脉系TI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TIA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进行分析,观察TIA患者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及TIA发作次数与狭窄数量关系.结果 130例TIA中有血管狭窄94例(占72.3%).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80例中有血管狭窄者55例(占68.75%),颈内动脉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治疗组22例(甲组),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组18例(乙组),术后3个月根据GCS评分,甲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5例;乙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梗死.本文从解剖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对PC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总数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为主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I)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应数值。结果治疗组经过奥拉西坦治疗,MMSE分值和B1分值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胶囊是安全有效的促智药,可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125例,出血量50~130ml,平均88ml。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63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62例。结果行皮质造瘘的63例患者术后72h内清醒40例,2周内清醒10例,持续昏迷11例,1例术后2周内死于肾衰竭,1例术后1周内死于呼吸衰竭;行经侧裂-岛叶入路的62例患者全部在72h内清醒,无术后30d内死亡者。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均无预后良好者。左侧优势半球血肿患者经侧裂入路者,语言功能好于皮质造瘘者。结论对于适当的病例选择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可更好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及使用睡眠多导仪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及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深睡眠时间、REM时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深睡眠时间等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侧枝循环形成是缺血继发的一种代偿机制。脑缺血后内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启动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加速缺血区侧枝循环形成,改善缺血区域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延边地区朝鲜族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Hcy、D-D的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ACI患者200例,将其分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7分者为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7分者为B组.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血清Hcy水平、血浆D-D水平.同时将在医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汉族列为对照组,检测三者血清水平.结果 ACI患者的hs-CRP、Hcy、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组高于B组,3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s-CRP、Hcy、D-D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D水平升高是延边地区朝鲜族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loss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Neuron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constituted by neurons themselves and glial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propose that the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the AD brain is partially caused by di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first discuss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n we propose som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dysfunction at the systemic level;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metal toxicity, glial activation, and Aβ toxicity at the intercellular level; and kinase-phosphatase imbalance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at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AD through multipl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的分解产物之一,需要叶酸、维生素B12、B6作为特定的酶与辅助因子参与体内代谢,如果缺乏这些物质,则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进而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现就Hcy的代谢、检测、HHcy的治疗、导致脑梗死的机制及预后等做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脑梗死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脑梗死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均用奥扎格雷16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据病情连续治疗2~4个疗程.治疗组加用复方樟柳碱2 ml行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10 d为1个疗程,据病情需要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复视消失时间,眼位及眼球运动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22例中,好转17例,好转率77.27%;对照组22例中,好转9例,好转率40.91%.两组好转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能提高脑梗死眼外肌麻痹的好转率,是治疗脑梗死眼外肌麻痹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