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重要性及效果。方法对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挑选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将其按肠内营养给入时间随机分为四组,设立对照组。结果对患者进行营养指标评定,应用t检验,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早期(伤后48小时)肠内营养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晚期(伤后48小时后)给入。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非常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即胃肠外营养组),各25例。入院24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1、7及14 d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及甘油三酯(TG)指标的变化及3个月后预后。结果两组治疗第1、7及14天Hb、BUN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Al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Al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3个月后按ADL判定疗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28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血浆清蛋白、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30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尤以第7d明显(P〈0.05)。两组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呕吐发生率(7.1%)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A、B2组,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肠内营养组肝功能等明显好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A、B2组,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肠内营养组肝功能等明显好于肠外营养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伤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机体处于明显的负氮平衡状态及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加,如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可加重患者继发性脑损害,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全身代谢及负氮平衡,不仅有利于机体的修复,还有利于减少病残和死亡。该文就SHI的代谢特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伤后24~48h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先行全肠外营养,7d后予以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14d后血清白蛋白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负氮平衡及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实行早期行肠内营养后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浦嫚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2):44-44,47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中55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0例)、肠外营养(PN)组(25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色素(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及肝功能情况。结果病人应用EEN后血色素(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均较PN组明显升高(P〈0.05),而PN组与营养前比较肝功能改变高于EN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EEN)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行EEN治疗更安全,是危重症病人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等.结果: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易行,符合生理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均不能经口正常进食。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应用传统的胃肠营养)和实验组(40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糖值及胃肠道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起到保护的作用,促时患者内环境的稳定的及早恢复,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内环境往往处在高消耗、高分解、高代谢的状态,机体的高代谢状态使得自身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主要体现在机体自身的体重下降、蛋白含量下降,机体代谢呈现出负氮平衡,若患者不进行营养给予,体内的能量将会消耗殆尽,造成患者营养不佳以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格拉斯哥(GCS)评分为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补充静脉营养不足.结果 62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泻,其余58例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误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预防胃肠粘膜的萎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超早期肠内营养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不同营养途径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超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对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14d后各项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空腹血糖波动明显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确切,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潘素素 《中外医疗》2012,31(17):62-6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我院及包头地区其他医院ICU在2009年1-2011年1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比较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入院7d后,较之PN组,EEN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水平均显著高(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每组28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3、10天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AL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充足而安全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代谢改变、营养方式的选择及开始时间、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林智  周锐先  付圆博  任小江  张跃银 《四川医学》2011,32(10):1575-15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即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早期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浆清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存活19例,死亡3例。治疗1周时,血清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血糖控制良好,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未见严重的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意识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病人生存率及病人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54-1255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B组57例,早期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入院第1、7、14天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同时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院内感染发生率及GCS恢复情况。结果:A组在以上3个时间点的各项蛋白、免疫功能及GCS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且A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早期适量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