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是一组以急性发作为特征的主动脉疾病[1],很可能危及生命,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TAI)。AAS以主动脉壁中膜撕裂为特点,伴或不伴内膜破口,其中血渗出将有助于夹层的进展([2])。血液可以局限在局部(如IMH),  相似文献   

2.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发病在2周内的主动脉夹层,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Debakey分型方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Ⅰ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3.
硝普钠治疗主动脉夹层血肿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g homatoma)是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所致,因而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将主动脉夹层血肿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  相似文献   

4.
刘粤英 《天津护理》2011,19(1):58-6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于主动脉在内因或外因作用下内膜撕裂后,管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血肿沿着主动脉壁长轴方向延伸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最终形成一组真腔和假腔。主动脉夹层发生在2周内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AAD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环状或(和)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及早急救和护理,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主动脉夹层急救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范春艳 《天津护理》2013,(6):498-499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tic dissective aneurysm)。是临床上较少见的急性重症,主动脉壁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预后很差,绝大多数患者死于主动脉破裂。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人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1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AD)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管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血肿沿着主动脉壁长轴方向延伸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2层分离状态。夹层血肿发生在2周内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主动脉夹层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统计显示AAD患者急性发病48h内病死率达到68%,即每小时的平均病死率达到1.4%左右,12个月后的生存率只有2%~8%。  相似文献   

8.
李秀荣 《护理研究》2008,22(5):1251-125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夹层发生在2周以内为急性夹层。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凶险的急危重症,起病急、变化迅速,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呈撕裂样,伴大汗淋漓,常呈休克状态,与急性心肌梗死极相似,但病人血压常常升高,夹层破裂是严重的并发症。未经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也称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壁内膜破裂,高压血流通过破口冲入血管壁内形成假腔。一般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14d之内为急性期。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临床治疗分型方法为Standford分型:  相似文献   

10.
陈韩杰 《临床医学》2011,31(3):100-101
主动脉壁内血肿(AIH)是指没有内膜撕裂口的主动脉夹层,可继续发展成为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与主动脉夹层相似,有较高的危险性和病死率,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3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以同期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主动脉夹层不同分型及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血清D-dimer水平(7.1±1.7mg/L)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0.7±0.3mg/L)(P〈0.01)。2例死亡患者D-dimer均高于10mg/L。结论主动脉夹层血清D-dimer显著升高,D-dimer水平有助于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MS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给予TTE和MSCT检查,分析两者诊断价值差异;分析主动脉夹层和非主动脉夹层MSCT征象差异,以及主动脉夹层不同分型MSCT征象差异。结果141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手术或CT血管成像确诊1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29例为非主动脉夹层患者;MS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4%、94.33%和83.87%,明显高于TTE诊断(P < 0.05);MSCT和TT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征象中,主动脉夹层中钙化内移、主动脉区高密度、线样征和主动脉增宽的比例高于非主动脉夹层(P < 0.05);主动脉夹层和非主动脉夹层中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征象中,A型主动夹层中主动脉区高密度比例高于B型主动脉夹层(P < 0.05);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中钙化内移、线样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主动脉增宽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TE,MS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分离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年桑  伍卫  王景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1017-10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近9年来收治的主动脉夹层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中,主要基础病变为高血压(53.8%);对该病的临床误诊率高(42.3%)。结论: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胸部X线平片检查作为基础,可提示该病;核太共振显像检查可作为确诊主动脉夹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该病起病突然,一旦破裂抢救非常困难,因此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诊断,急救与监护等尤为重要。我科近年来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面发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小时内病死率达21%,及早急救和护理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于2001年7月~2006年3月,共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7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63例(87.5%)以剧烈胸背痛或腰腹痛为首发症状,发病时伴有高血压(70.8%,51/72)、脉搏短缺(8.3%,6/72)、血管杂音(9.7%,7/72)、主动脉瓣区杂音(11.1%,8/72)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临床特点;主动脉全层CTA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且有确诊意义的检查。主动脉夹层分型以De BakeyⅢ型为最常见(90.3%,65/72),镇痛、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为其主要治疗。48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9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15例未行手术(假腔血栓形成未见明显破口3例,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起自假腔不能手术1例,因破口位置复杂、外科风险高而未行手术2例,消化道出血并脑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未手术3例,急性期主动脉破裂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自动出院4例)。好转出院61例,院内死亡7例,自动出院4例(未随访)。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患有高血压病,症状以胸痛为主,主动脉CTA是首要检查方法,药物治疗是基础,腔内修复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其中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夹层血肿,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导致心血管严重损害的一种急症。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且易误诊。而SCT灌注扫描对AD诊断及分型较其他影像诊断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回顾性的将我科56例主动脉夹层血管成像(CTA)扫描时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发病突然、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近年来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术材料的日趋完善,给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问世,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8h内病房的急救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清萍 《现代护理》2006,12(6):514-5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一类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疾病。在未及时治疗患者中,25%在24h内死亡,而急诊胸主动脉夹层瘤,起病后48h内死亡率高达50%。因此,在急诊人院48h内,加强急救管理、重视急救工作程序、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2000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将48h内急救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联合应用常规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夹层12例及Ⅲ型夹层11例)之不同部位主动脉膨胀性进行对比研究。用TTE测量主动脉瓣上方3cm处升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TEE测量降主动脉上段近峡部处收缩期和舒张期期内径。同时测量静息状态下右上肢肢动脉血压。主动脉膨胀性用简化的Young氏公式求得。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膨胀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Ⅰ型主动脉夹层是升主动脉膨胀性下降更明显,而Ⅲ型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膨胀性降低更甚,其主要病变部位与主动脉夹层原发病变部位正好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