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早期与可疑AS患者和对照组均行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测定骶髂关节/骶骨(SI/S)的放射性比值.结果早期与可疑AS患者的SI/S比值分别为1.53±0.11和1.57±0.10,与对照组(1.21±0.1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分别为11.9和15.0,P均<0.01).全身骨显像显示的5例AS患者腰椎及外周关节的病变X线平片均未能发现;AS患者椎骨断层显像可准确判断病变位置,还可发现平面显像不能显示或可疑的椎骨异常浓聚灶.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SI/S比值发现早期AS较X线平片灵敏;全身骨显像及断层显像对了解AS病变部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及中轴关节为主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髋关节、脊柱、肋椎关节等。髋关节是最常受累部位,且髋关节病变是AS致残的主要因素,影像学检查是确诊此病的主要依据。认识AS的髋关节CT表现,能为A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 7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胸痛待查而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进行颈动脉检查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状动脉组(A组 )和冠状动脉病变组 (分别为单支病变组B1、双支病变组B2、三支病变组B3) ,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 ,测量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 (IMT)及颈动脉内血流频谱Vmax。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值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 (P <0 0 5 )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IMT值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 (P<0 0 5 ) ,提示颈动脉的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4 5 ,P <0 0 5 ) ,且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对颈动脉的超声检测 ,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的病变 ,并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早期侵犯骶髂关节最多见,以后可累及椎间关节、肋椎关节、髋关节等。骶髂关节炎是本病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病变之一,在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时,影像学提示的骶髂关节炎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性炎症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对96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进行全身MRI扫描,评估活动性炎症累及的部位(主要包括骶髂关节、脊柱及肩关节、髋关节等外周大关节,共计23个部位),并采用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方法对脊柱和骶髂关节炎症进行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频数小于5时)比较短病程(病程<5年)组(41例)和长病程(病程≥5年)组(55例)之间各部位活动性炎症的受累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SPARCC评分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确定两组之间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具有差异的部位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长病程显著相关的受累部位。结果:短病程组中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长病程组(44/82 vs. 37/110,P<0.05);椎角炎、椎小关节炎、肋横突关节炎、股骨大转子附着点炎、棘突附着点炎、胸肋关节炎、耻骨联合炎、髂后上棘及耻骨下支附着点炎在长病程组中的发生率均高于短病程组(P<0.05)。短病程组的骶髂关节SPARCC评分明显高于长病程组(11.220±12.817 v...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214例强直性脊柱炎(AS)的X线表现,其中11例行骶髂关节CT扫描。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100%)、次为脊柱(74.8%)和髋关节(37.9%),其他周围关节炎仅6例,23例有附着病(10.7%)。幼年发病者(JAS)易累及髋关节(75.8%),较少侵犯腰椎(48.5%),等级相关分析和X线动态观察表明:腰椎和髋关节病变与骶髂关节炎同步发展,骶髂关节炎的活动基本上可反映腰椎和髋关节病变的活动。骶髂关节炎CT扫描比平片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平扫CT与HR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平扫CT和HR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AS患者骶髂关节的平扫CT及HRCT表现进行分析。平扫CT检查使用GEHispeed型螺旋机,层厚5mm,间隔5mm。HR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层厚1.25mm,间隔5mm。依据纽约放射标准对病变分级,作平行对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研究表明,9个关节平扫CT可疑的病变,HRCT可以肯定诊断;22个关节平扫CT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HR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Ⅲ、Ⅳ级病变平扫CT和HRCT分级相仿(P>0.05)。结论HRCT对于AS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优于平扫CT,而对于中度及重度关节炎的改变同平扫CT,诊断价值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ARS合并糖尿病死亡原因。方法 :以我院 2 0 0 3年 4~ 6月收治的SARS合并糖尿病的 4 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死亡组 (A组 )及治愈组 (B组 )。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血氧饱和度 (SpO2 )、胸片、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二重感染、激素用量、血常规以及CD3+ ,CD4 + ,CD8+ T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 :①A组丙氨酸转氨酶(ALT) ,尿素氮 (BUN) ,血清肌酸激酶 (CK) ,乳酸脱氢酶 (LDH)显著高于B组 (P <0 .0 1)。②A组SpO2 <95 % ,合并MODS ,二重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日均用量≥ 16 0mg/d的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 (P <0 .0 5 )。③A组血小板 ,淋巴细胞 ,CD3+ ,CD4 + ,CD8+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B组 (P分别 <0 .0 1,0 .0 5 ,0 .0 0 1)。结论 :SAR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与肺损害、低氧血症、MODS、二重感染及激素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脊柱外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关节滑膜组织为对照,了解RANKL表达在AS患者关节炎症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例AS、16例RA、17例OA及6例健康对照关节滑膜组织中RANKL、CD68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确定RANKL在各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RANKL的表达与炎性指标及关节X线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S和RA患者组滑膜组织RANK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滑膜组织衬里层和滑膜软骨交界区,OA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滑膜组织中则未见阳性表达信号。AS和RA患者滑膜组织中RANKL表达水平与关节X线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0.73,P值分别为0.021、0.003)。结论 RANKL在AS患者骨质破坏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S患者骨质破坏程度,AS患者滑膜组织中RANKL表达模式与RA相似,提示AS外周关节骨质破坏的病理机制可能与RA类似。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的CT探讨(附7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髋关节损害的CT表现及其与骶髂关节损害的关系。方法 分析 75例AS患者髋关节损害的CT表现 ,并与骶髂关节损害对照。结果  75例均有骶髂关节损害。骶髂关节炎Ⅱ级中髋关节损害为 5 6.4% ,Ⅲ级中髋关节损害为 73 .8% ,Ⅳ级中髋关节损害为 10 0 %。髋关节损害主要为股骨头增生硬化 ;髋臼增生硬化 ;髋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不光整。结论 髋关节损害与骶髂关节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晚期髋关节损害重于骶髂关节 ,髋关节各部损害程度股骨头 >髋臼 >髋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图像质量的作用。方法对71例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能谱CT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110keV单能量图像,对两种图像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记录可观察到的髋臼囊变数量和测量信噪比(CNR)。结果 110keV单能量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髋臼囊变数量和信噪比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分别为(4.48±1.54)和(3.74±1.47),t=10.32;(2.15±1.22)和(1.76±0.65),t=3.69;(5.56±3.72)和(3.88±2.71),t=9.24],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能谱CT110keV单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改善髋关节图像质量,有利于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各种征象的观察,尤其是可以提高髋臼囊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疏松内密度不均(n=6).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n=7).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 (n=6).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n=6).髋关节间隙狭窄(n=9).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n=2).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出现常早于骶髂关节,并且是首发征象,它多发病于青年男性,CT可提供较早及确切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单侧髋关节病变住院患者84例,分别人组常规药物联合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常规药物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3.8%和52.4%,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4.840,P<0.05);随访3年,有效率分别为53.8%和4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47,P>0.05).随访3年髋关节X线分期出现进展,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x2=5.516,P<0.05).随访6个月及随访3年,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3,P>0.05及t=1.759,P>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差异显著(t=2.389,P<0.05),而随访3年,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VA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P>0.05).不良反应仅见5例出现一过性关节疼痛加重.结论 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有一定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Eleve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underwent reconstructive hip surgery (21 hips). In 10 of these hips multiple surgical procedures had been performed. The final procedure included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16 hips), femoral cup arthroplasties (four hips) and an Austin-Moore prosthetic replacement (one hip). A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revealed a high incidence of decreased joint motion an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Clinically moderate to severe restriction of motion was noted in 12 hips, and in six of these "reankylosis" was present. Radiographically moderate to severe new bone formation was seen in 11 hips, and in nine of these "reankylosis" was suggested. An association of excessive ossification and multiple surgical procedures was evident. It would appear that when the prime indication for hip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restricted motion, the operation may not be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5月—2007年5月24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关节置换情况,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6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60~92分,平均82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在30 mm/h以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期关节置换可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X线、CT、磁共振成像(MRI)3种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典型影像学表现(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X线分别是0、52%、39%,MRI为:9%、83%、70%;CT为4%、76%、59%;X线检出率明显低于MRI、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出率相差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病的病变分级总检出率中,X线为48%,CT为85%,MRI为96%,在早期病变(0~Ⅱ级)的检出率中,X线为26%,CT为59%,MRI为65%,X线、CT、MRI在病变分级总检出率、0~Ⅱ级病变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Ⅲ、Ⅳ级病变检出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的检出率最高,能够准确显示出病变情况,MRI更具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成人强直性髋关节炎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强直性髋关节炎如何从平片上判断预后功能分期。方法:100例成人AS髋关节炎,男91例.女9例;根据法定成人年龄.本组最小19岁.只有1例71岁.平均29.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腰背和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结果:100例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其中7例行MR成像检查。均有骶髂关节和髋火节病理性征象和股骨头灶性坏死。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达95%、股骨头关节边缘滑膜骨化发生率达84%。垂线征是一种骨化线,它从股骨头内下缘向外下至股骨颔,发生牢为69%。100例成人强直性脊柱炎髋臼窝狭窄的发生率高达75%。耻骨联合边缘硬化或吸收和坐骨结节大收肌腱附着点骨化发生率为53%。根据上述综合征象.提出髋关节炎分为4期。Ⅰ期: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髋荚节严蕈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Ⅳ期: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性融合。结论: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可将强直性髋关节炎分为4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及其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价值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征象,探讨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与CT确诊的AS者34例,正常对照组23例,在骶髂关节轴位CT片中观察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前缘关节面的相对位置,经统计学分析,确定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复诊最初CT诊断正常、但最后临床确诊的AS20例,以确定该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73.5%的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不全脱位,21.7%正常对照组骶髂关节前缘不齐。确诊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脱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其他CT表现的临床怀疑组中40%有不全脱位,对该组中8例有不全脱位者按AS治疗有效。结论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在AS的早期CT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岚  赵扬辉  苏静  田媛媛  张懿芳  李霞  张莉芸 《武警医学》2012,23(8):662-663,667
目的探讨氟骨症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省某氟骨症专科医院提供的62例氟骨症与同期就诊我院54例AS的临床资料。结果氟骨症患者发病平均年龄(42.9±6.66)岁,明显大于AS患者[(18±7.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关节疼痛数目≥3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AS组(74.2%vs 3.7%,P<0.01),活动后加重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S组(83.9%vs 5.56%,P<0.01),HLA-B27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S组(3.2%vs 90.7%,P<0.01),四肢骨病变、外周关节病变及骨间膜钙化比例均明显高于AS组(P<0.01),脊柱竹节样变比例高于AS组(61.3%vs 22.2%,P<0.05),骨质破坏比例明显低于AS组(P<0.01)。结论氟骨症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应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HLA-B27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考虑,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