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错患者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 (centricrelation ,CR)和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intercuspation ,MI)时髁突位置与咬合关系的变化。方法 使用Panadent架系统和髁突位置测量仪 ,检查 5 0名错患者 (安氏Ⅰ类、Ⅱ1类各 2 5人 )的下颌位置和咬合情况。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CR -MI髁突位置差异 ,在矢状方向上多为向后下移位。 65 %的受检者CR初始接触位于单侧最后磨牙。当下颌从CR位移至MI位时 ,咬合变化主要表现为磨牙关系近中化、切牙覆加深、覆盖变浅。安氏Ⅰ类与Ⅱ1类错之间 ,上述改变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正畸治疗前必须了解患者下颌处于正中关系时的咬合情况 ,发现与下颌位置之间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何红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2000,7(4):163-166
目的了解最大牙尖交错位MI与经校正得到的正中关系位CR头影测量结果差异,揭示下颌处于CR时的颅面骨骼特征。方法用Milliams CR头颅侧位片校正方法对19例错He患者MI头颅侧位片进行校正分析。结果校正后面角、上下中切牙角显著减小,并节角、Y轴角、上下中切牙凸距显著增大,表明下颌后移;当髁突垂直向位移较大时,下颌向后移动趋势明显;面角、颌突角、ANB角、Y轴角、面轴角和上唇突度与髁突垂直向位移呈显著相关。结论校正后的CR头影测量可揭示与常规拍摄的MI位片显著不同的上、下颌骨关系,有助于错H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牙合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牙合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牙合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1)安氏Ⅱ类错牙合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牙合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与个别正常牙合组的牙合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 1)安氏Ⅱ类错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组与个别正常组的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Twin 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He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3例替牙后期或恒牙早期的安氏Ⅱ^1类错He病人,Ⅰ期治疗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Ⅱ期用固定矫治器进一步精细调整牙位及He位。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改善前牙的覆He覆盖关系。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对治疗早期安氏Ⅱ^1类错He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降低Ⅱ期矫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错He与颞下颌关节紊知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He16人,Ⅱ^2错He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He中各选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第一类型错He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不一致;Ⅱ^1错He髁突居关节窝中位,但轻度  相似文献   

7.
Ⅱ类与Ⅰ类错He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He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20例安氏Ⅰ类和20例安氏Ⅱ类错He畸形患者,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分别进行了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与Ⅰ类错He相比,在线距方面,Ⅱ类错He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在角度方面,Ⅱ类错He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在比率方面,Ⅱ类错He的后面高/前面高较小,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 Ⅰ类错He和Ⅱ类错He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Ⅱ类错He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I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I类对照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差异,颏点偏斜侧的对侧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相对位置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该侧髁突位置相对前移;偏颌组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髁突会随咬合的改变发生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维吾尔族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维吾尔族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的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颞下颌关节窝间隙、髁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维吾尔族患者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性别差异(P>0.05);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前间隙、上间隙及深度均大于安氏Ⅰ类患者,后间隙小于安氏Ⅰ类患者;髁突的内外径及前后径在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安氏Ⅰ类患者的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存在差异,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安氏III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Ⅲ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牙合)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 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I类对照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差异,颏点偏斜侧的对侧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相对位置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该侧髁突位置相对前移;偏颌组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髁突会随咬合的改变发生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采用前牙迷你He垫加口外牵引装置探讨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治疗安氏Ⅱ类I分类错He患者疗效。方法:对18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Ⅱ类Ⅰ分患者,用前牙迷你He垫加口外牵引装器治疗。结果:应用前牙迷你He垫加口外牵引装置在生长发育期能成功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获得良好的侧貌,为固定矫治打好基础。结论:前牙迷你He垫加口外牵引装置对下颌生长起积极作用,对上颌生长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丝弓联合上颌斜面导板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H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恒牙列早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H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例处于恒牙到早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He患者,用方丝弓矫治器联合颌斜面导板对其矢状向、垂直向及横向不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贮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He覆盖正常,下颌后缩面型得到改善,头影测量的相关项目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He在恒牙列早期治疗可以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子计算机对17例安氏Ⅱ类错He,21例安氏Ⅲ类错He的颞颌关节间隙面积进行计算,以确定牙尖交错位(ICP)时髁突的位置。其结果为Ⅱ类错He的髁突大多居中位,Ⅲ类错He大多居前位。应用下颌运动描记仪(MKG)对其中各16例错He进行检查,其结果为1类错He大多有ICP前移位。此结果供临床医生在诊断与治疗错He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进  郭鑫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2):113-115
目的研究安氏Ⅰ、Ⅱ、Ⅲ类错He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与错He类型有关。方法选择恒牙列错He畸形患者650例,其中安氏Ⅰ类错He268例,安氏Ⅱ类错He223例,安氏Ⅲ类错He159例。以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机械耳点最上缘为原点,以FH平面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测量3种错He畸形的解剖耳点与机械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不同类型错He畸形患者的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位置关系无显著性差别。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有4种表现形式。两点的不重叠率高达79.9%。结论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常不重叠的现象是由外耳道的解剖结构所决定的,与错He畸形的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三维空间测量法研究骨性Ⅱ类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颞下颌关节的三维空间形态、位置及生长发育的相关趋势。方法:纳入骨性Ⅰ类安氏Ⅰ类患者42例与骨性Ⅱ类安氏II类2分类患者47例,拍摄CBCT,采用Mimics21.0重建颞下颌关节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上测量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等14个测量项目,并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髁突普遍比女性患者的大,而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随年龄的增长,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逐渐增大,但髁突高度、关节窝大小及形态等均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接近成年时的大小,在成年患者与未成年患者中并无显著差异。相对于安氏Ⅰ类患者,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关节窝宽度更小,髁突体积及表面积均更小,且髁突位置多处于后退位。结论:骨性Ⅱ类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与骨性Ⅰ类安氏Ⅰ类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及位置、生长发育趋势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板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和诊断的影响。方法板治疗34例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 measures of condyle displacement, MCD)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 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on, CO)位的差异,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畸形诊断,比较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使用配对检验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板治疗后患者CR与CO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比治疗前有改善。板治疗后,患者中有2人(7.1%)骨性诊断改变,有6人(21.4%)的安氏诊断改变。结论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髁突CO-CR位置差异趋于协调,对称性得到改善。必要的板治疗可以改善错畸形患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中各选 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每一类型错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 :Ⅱ1错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但轻度前移 ;Ⅱ2 错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 :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 ;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 :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 ,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 :大多数Ⅱ1错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而Ⅱ2错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 ,提示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两侧髁突纵距和髁突高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RCP-ICP)位置差异也有显著性减小。结论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能够改变其髁突位置,使之在关节窝内向前下方移位,并且更接近RC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最大牙尖交错位MI与经校正得到的正中关系位CR头影测量结果差异 ,揭示下颌处于CR时的颅面骨骼特征。方法 用WilliamsCR头颅侧位片校正方法对 19例错患者MI头颅侧位片进行校正分析。结果 校正后面角、上下中切牙角显著减小 ,并节角、Y轴角、上下中切牙凸距显著增大 ,表明下颌后移 ;当髁突垂直向位移较大时 ,下颌向后移动趋势明显 ;面角、颌突角、ANB角、Y轴角、面轴角和上唇突度与髁突垂直向位移呈显著相关。结论 校正后的CR头影测量可揭示与常规拍摄的MI位片显著不同的上、下颌骨关系 ,有助于错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  相似文献   

20.
安氏Ⅱ类错He颅底与颌面部形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He颅底结构特征与颌面部形态之间关系。方法 将57例12-16岁女性患者分成两组,安氏II类及安氏I类,拍摄矫治前头颅正侧位片,描画在硫酸纸上,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安氏II类错He颅底角明显大于安氏I类,下颌骨有向前向上旋转趋势;颅底角与关节角,下颌角呈负相关性;颅底长,II类与I类无明显判别,其中后颅底与颌面部关系密切,后颅底长与腭骨长,上面高呈正相关性,与下齿槽基骨高度呈负相关性。结论 安氏II类错He者颅底结构与颌面部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