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氪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出现并发症患者行氪激光治疗。合并黄斑水肿者26例行格栅状光凝,合并新生血管者20例行播散状光凝。3mo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仍有黄斑渗漏或新生血管未萎缩者行二次激光治疗。结果: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占61%(28/46),不变者为35%(16/46),2例出现视力减退4%(2/46)。新生血管组80%(16/20)患者经1次光凝后新生血管消退,20%(4/20)患者行2次激光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结论:氪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4月我科用国产红宝石激光器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7眼,效果尚满意,报道如下。本组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14岁~55岁,平均31岁。单眼患病3例,双眼4例,后4例均单眼光凝,共光凝7眼。发病后开始治疗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4年。本组病例诊断的临床依据是:视网膜静脉有白鞘或阻塞,静脉扩张或扭曲,反复眼底出血或玻璃体积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静脉壁受侵蚀,渗漏、血管闭塞、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时,在病变范围内广泛光凝,对已发生改变的静脉,行包围光凝,对静脉枝及侧枝均给予保护。光凝能量为0.05~0.09焦耳,以(?)级反应为度,每次光凝不超过150击,光斑约200~500μ,光斑间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81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结果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12 mo分别行眼底荧光造影,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造影了解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以及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全视网膜光凝81眼治疗后视力提高者22眼,占27%,视力不变52眼,占64%,有效率达91%,视力下降7眼,占9%.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6眼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23%,15眼部分消退,占57%,增殖前期视网膜出血、渗出完全吸收13眼,23%,部分吸收35眼,64%,7眼不变,占13%.13眼合并有黄斑水肿者部分或完全消退7眼,占54%.结论:及时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有重要作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大动脉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结果 12例患者中,初诊视力平均0.42,眼底出血均伴有黄白色渗出,10例通过FFA确诊,表现为动脉扩张伴管壁荧光渗漏,周围深层出血遮蔽荧光,中期管壁渗漏不断增强,后期呈强荧光团,管壁毛边状;2例通过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确诊,显示视网膜大动脉病损和动脉壁相连;8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个月FFA未见异常.结论 视网膜大动脉瘤通过眼底观察和眼底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CF  Dong FT  Chen YX  Li ZQ  Jia Y  Du H  Han BL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882-886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患者10例(10只眼),年龄16—48岁,平均34岁。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以810红外激光对病变区连续照射1~5个光斑,光斑直径3.0mm,将肿物完全覆盖。激光功率为800~1200mw,照射时间60s,或延长10~20s。术后1—3个月随诊。视病情需要可重复治疗1~3次。患者随访期3~36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4例患者为首次治疗;6例曾接受绿激光(氪和氩)光凝治疗。结果末诊时,有1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病变正位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下尚有积液,眼底有透红光区,需继续治疗,余9例视网膜下积液完全消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肿瘤区无强荧光出现,视力增进;经过半年至2年随诊,患者病情稳定。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肯定。无论单独作为首选治疗或用于补充以前光凝治疗的不足,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82-886)  相似文献   

6.
激光光凝治疗非典型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178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观察非典型性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ischemic retinal vein occlusion,IRVO)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眼底病组门诊及住院的患经日产TRC-50VT相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FFA)确诊的非典型性IRVO患178例178眼。采用美国HGM激光器绿蓝混合光,光斑200~500μm,时间0.1~0.5s,功率0.3~1.0W,Ⅱ~Ⅲ级轻度反应,光凝覆盖全部无灌注区,并发黄斑水肿的69例采用格栅样光凝,光斑100μm,时间0.1~0.15s,功率0.2~0.4W,Ⅰ~Ⅱ级反应。随访6~30mo,在光凝术后8,12wk行FFA复查,如有新的或光凝不全的无灌注区进行补充光凝,0.5a后行枪眼镜及FFA观察。结果:激光光凝治疗178眼中,光凝后12眼产生了新生血管(6.7%),发生≥2PD新的视网膜无灌注区23眼(12.9%),无灌注区光凝斑覆盖充分,无血管荧光素渗漏112眼(62.9%),无灌注区光凝斑稀疏,其内仍有血管荧光素渗漏31眼(17.3%),有效率80.3%;伴有黄斑囊样水肿69例格栅样光凝后水肿基本消退52眼(75.4%),水肿减轻17眼(24.6%)。结论:激光对非典型IRVO无灌注区光凝能降低新生血管的发生,光凝范围、反应级别、光斑密度的标准化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对控制IRVO无灌注区的扩大和明显减轻视网膜水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氩激光光凝对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ischemic retinal vein occlusion,IRVO)性新生血管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方法 本院眼底病组门诊及住院的IRVO缺血型患者244例268只眼经日产Topcon50VT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确诊。以新生血管的有无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均以下述相同的条件进行治疗:用美国产hgm型氩离子激光器、绿兰混合光,光斑200~500 μm,时间0.1~0.5 s,功率0.3~1.0 w,III级轻、中度反应,激光光凝覆盖全部无灌注区,分别在激光光凝术后3、24周行FFA复查,如有新的或光凝不全的无灌注区则进行补充光凝,2组患者均以光凝后半年行检眼镜及FFA观察的结果为准。 结果 预防性激光光凝组160只眼,激光中光凝后仅17只眼产生了新生血管,占10.6%;143 只眼未发生新生血管,占89.4%。治疗性激光光凝组行激光光凝治疗的108只眼中,激光光凝后69只眼新生血管萎缩,占63.9%;39只眼激光光凝无效,占36.1%。III级反应一个光斑直径间隔的密度疗效优于II~III级反应1.5个光斑直径间隔和II级或低于II级反应2个光斑直径间隔的密度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 结论 氩激光对IRVO新生血管的预防性激光光凝和治疗性激光光凝均有明显的效果,预防性激光光凝更有意义;III级反应的激光光凝能量和一个光斑的间隔密度是治疗IRVO性新生血管的较佳参数。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8.
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利用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渗漏点并用激光加以封闭已有多年,但目前对这种光凝究竟是否具有优越性,意见仍不一致。因此作者对100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发现渗漏点的患者分为光凝与未光凝的两组加以分析总结,激光组61例用氩激光0.1mm光斑、0.1-0.13W、0.1秒击射4-10次,直接凝固渗漏点。未激光组39例用一般保守疗法如球旁注射强地松等。  相似文献   

9.
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日本Kowafx-50R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机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61例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采用法国BVI532激光机行光凝治疗,3个月复查FFA,如有新的或光凝不足的无灌注区则进行补充光凝,以光凝治疗后6个月行检眼镜及FFA观察结果为准。结果61例患者经视网膜光凝后,视力增加者49例,占81%;减退者2例,占3%;10例无变化,占16%。FFA复查渗漏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激光治疗能减少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内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的发生,并能使黄斑水肿消退,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3a 176例320眼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3 ~4mo),记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期4mo~3a。结果:完成激光治疗后1mo,视力提高≥2行139眼(43.4)%,无变化123眼(38.4)%,视力下降≤2行58眼(28.1)%。造影示新生血管消退307眼(95.9%),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眼压正常。28眼(8.8%)发生玻璃体积血,后行玻璃体切割,术中补激光。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水肿是指黄斑区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屏障(视网膜内屏障 )或 /和色素上皮细胞屏障 (视网膜外屏障 )功能损害 ,导致液体渗漏的结果〔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黄斑水肿区分为局限性黄斑水肿和弥散性黄斑水肿〔2〕。用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以挽救和保存患眼视力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院自 1997年至 2 0 0 0年 ,采用氩绿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我院激光门诊。本组 5 0例 5 6眼 ,其中男性 2 7例 ;女性 2 3例。单眼 4 4例 ;双眼 6例。患者年龄在 2 6~ 78岁之间 ,平均 5 3.5岁。全部病例均经裂隙灯、间接检…  相似文献   

12.
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患有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143例260眼光凝前和光凝后3~6个月进行眼底、视力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造影的特征指标静脉渗漏荧光、出血遮蔽荧光、视网膜微动脉瘤、无灌注区以及视力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光凝后视力较光凝前提高及荧光血管造影特征指标好转均非常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对视网膜大动脉瘤24例(24只眼)进行治疗。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的瘤体大小及荧光渗漏情况,采用810 nm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和曝光时间为500~1000 mW、800~1200μm和60 s。结果经1年随访,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9只眼。视力提高1行者8例,视力不变者5例,视力下降1~2行者2例。3个月后FFA显示:24例瘤体完全萎缩,无荧光素渗漏。结论 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兔视网膜光凝术后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光凝斑组织形态改变的病理特征。方法:(1)18只色素家兔按光凝后观察时间1,3,7,14,21d及28d分为6组,每组3只。每只(双眼)用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极部30点(532nm,450mW,100μm,0.05s)。(2)光凝后不同观察时间点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光凝斑FFA特点;取光凝区眼球壁制作标本,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定量分析视网膜光凝斑大小、视网膜细胞存活率的动态变化。结果:(1)荧光血管造影:光凝后3d,部分光凝斑为高荧光,荧光渗漏随时间延长逐步减轻,至光凝后14d,荧光渗漏基本消失。(2)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凝斑区域视网膜各层组织细胞结构破坏;光凝斑周围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或坏死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继后色素上皮细胞、M櫣ller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修复破坏区。(3)形态学定量指标:光凝后第1d视网膜光凝斑直径最大为116.4±9.6μm,比参照光斑(75μm)增大了55.2%,随后有下降的趋势,21d后为82.8±5.4μm趋于稳定。视网膜细胞存活率光凝后第1d最小为(29.5±4.2)%,随后有上升的趋势,21d为(48.2±4.4)%趋于稳定。结论:视网膜光凝TsoⅢ级光斑会导致光凝斑周围视网膜感觉神经细胞的非选择性、扩展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60岁以上成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本病早期表现为黄斑玻璃膜疣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轻度萎缩,视力可无改变或轻度下降。此期没有专门有效的药物或外科治疗能纠正其视力下降。大多数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变性(AMD)病人只有轻度视力障碍。有些病人玻璃膜疣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区融合,并会引起中心视力的严重丧失。约10%AMD 病人视力降至20/200或更差,其病眼只有一些萎缩性改变。而90%的病人视力更严重下降的原因是异常的新生血管从脉络膜长入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化或新生血管膜)。不经治疗,新生血管膜在黄斑形成瘢痕组织并由此导致中心视力的永久丧失。早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引起感觉视网膜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出血和呈灰绿色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色改变,硬性渗出(脂质沉着)在此期也很常见。这时作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强荧光充盈新生血管膜及渗漏勾画出了新生血管区域的轮廓。如果在新生血管长入中心黄斑区或瘢痕组织形成前就发现,可用激光作光凝治疗。以最近的荧光血管造影为指导,用强激光对整个新生血管区作光凝。在新生血管长入黄斑中心或瘢痕组织形成以前就作激光治疗可使严重视力障碍的危险降低50%以上。应对有发生新生血管危险的病人进行监视,对有新生血管形成早期体征和症状的病人应给予充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科医人公司生产的NOVUS Varia多波长激光对视网膜大动脉瘤16例(16只眼)进行治疗。选黄光对瘤体先进行光凝,200μm光斑,0.2 s曝光时间;然后选红光对瘤体周围出血进行光凝,200~300μm,0.2 s曝光时间,激光反应斑Ⅱ级。结果经3个月至1年随访,视力提高1~3行者8例,视力不变者5例,视力下降1~2行者3例。视力下降和不变的患者,眼底检查黄斑区有前膜形成,出血、水肿、渗出未完全吸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13例瘤体完全萎缩,无荧光素渗漏,3例动脉瘤变小,但仍有渗漏,给予了2次激光治疗。结论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氪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新生血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氪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新生血管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27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有新生血管的28只患 眼采用氪绿、氪红激光进行光凝治疗。光凝后经6个月~2.5年随访,对比分析光凝前后的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新生血管 萎缩20只眼,占71.4%,好转6只眼,占21.4%,无效2只眼,占7.2%。 视力进步17只眼,占60.7%。结论氪激光光凝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新生血管的消退及预防其玻璃体积血具有显著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2-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8只有色兔(16眼)中每只眼的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别行810nm半导体激光连续波阈值光凝及微脉冲阈下光凝,于光凝后即刻观察光斑反应和眼底荧光造影后荧光素渗漏情况,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激光阈下光凝后光斑不可见,亦无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不明显;阈值光凝后可见光斑反应并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明显,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均出现少量核固缩和胞浆空泡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Bruch膜完整无损。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但确定阈能量时要从低能量起,且选择周边视网膜。  相似文献   

20.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有色兔8只16眼,每眼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别行810nm半导体激光连续波阈值光凝及微脉冲阈下光凝,于光凝后即刻观察光斑反应和眼底荧光造影后荧光素渗漏情况,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激光阈下光凝后光斑不可见,亦无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不明显;阈值光凝后可见光斑反应并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明显,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均出现少量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Bruch膜完整无损.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但确定阈能量时要从低能量起,且选择周边视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