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疾控中心门诊确诊的280例布病患者。结果:该组患者中大多数是农民,也有学生和干部。临床表现以关节痛、乏力、发热、多汗为主要症状。结论:布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根据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确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布鲁氏杆菌病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病情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3个月以上正规药物治疗,13例临床治愈,1例明显好转。结论慢性布鲁氏杆菌病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1990年以来,淄川山区张庄乡,黑旺镇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新发病例。为探讨当前布病的防治策略,现对张庄、黑旺两乡镇1990~2001年75例布病的发病动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本地区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5年10月住院确诊布鲁氏杆菌(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主要以高热84%(21/25)为主,伴寒颤60%(15/25);约1/4患者伴有四肢大关节疼痛;职业以农民多见,占总数44% (11/25);以夏季及春季多发;临床约1/3发现脾大;血常规检查约1/4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及血小板减少,有28%患者有牛羊饲养史(7/25).结论 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高热寒颤多见,夏春季好发;因临床缺乏特异性,临床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易发生漏诊与误诊为其它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病病例。结果:首诊医师询问病史及查体不细致,无疾病流行病学史采集,导致布病的漏诊、误诊。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动态病情观察及完善的医技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单位转诊患者,及时进行布病实验室检验分析,可减少布病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飞行员布鲁氏杆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华  李海立 《医学争鸣》2004,25(6):484-48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汉族,新疆空军某部直-9飞行员,1800 h. 无不良嗜好,喜食各种奶制品. 主因发热、关节痛伴疲乏无力1 wk入院. 患者1 wk前探亲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易发生漏诊与误诊为其它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病病例。结果:首诊医师询问病史及查体不细致,无疾病流行病学史采集,导致布病的漏诊、误诊。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动态病情观察及完善的医技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单位转诊患者,及时进行布病实验室检验分析,可减少布病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薛卫华  陈艳玲  朱颖  郑莹 《海南医学》2010,21(15):146-147
布鲁氏杆菌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在临床中比较少见,病程长且具有传染性。本文就一例布鲁氏杆菌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病例分析 女,32岁,因发热、盗汗、背痛及排尿困难12个月,于2008年12月24日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我院内科。患者间断发热12个月,T380C左右,以午后明显,无咳嗽,伴盗汗、乏力及头痛,体质量下降17kg,排尿困难,多尿。在当地医院间断使用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多次血培养阴性。来我院后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有长期饮用未经加工的乳制品习惯。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布鲁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防治工作 ,按照自治区布病防制“九五”规划 ,认真贯彻“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以翁牛特旗作为全国固定监测旗 (县 ) ,其它旗(县、区 )为非固定监测点 ,在全市范围内人、畜间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总结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1 .1 人间监测首先对 7~ 60岁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进行调查 ,对有疑似症状和有密切接触史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 ,用平板凝集反应初筛后 ,做试管凝集反应。所用抗原由内蒙古地研所提供。1 .2 畜间监测血检未经免疫的成母畜、公畜及免疫后 1 8个月的成…  相似文献   

11.
奶牛"两病"检疫,即是对奶牛的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的检疫。结核病使牛场减产,布鲁氏杆菌病导致孕牛流产,它们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危害。结核菌素变态反应和布鲁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按照苏农牧[2001]11号[1]规定的标准进行。然而,在结核病检疫过程中,由于是皮内注射,注射器与针尖连接部常有漏水现象,从而影响检疫结果,为此,建议在针尖与注射器的连接上添加生料带,增加连接部的密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00例慢性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X线分析,并对患有此布鲁氏杆茵病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认为X线检查仅是诊断慢性布鲁氏杆菌病侵犯骨与关节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对其X线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和化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北镇市阊阳镇闾一村2011年2月暴发布鲁氏杆菌病(布病)为了解现状,有效的控制疫情。方法 北镇市CDC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到2011年6月13日止共发生10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4岁,以回族男性青壮年从事牛羊饲养、屠宰、肉食下货、皮毛加工相关产业农民为主,并对疫区进行了及时处理。结果采取加强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论目前该村疫情得到控制。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6月14日起至现在无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北镇市闾阳镇闾一村2011年2月暴发布鲁氏杆菌病(布病)为了解现状,有效的控制疫情。方法北镇市CDC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到2011年6月13日止共发生10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4岁,以回族男性青壮年从事牛羊饲养、屠宰、肉食下货、皮毛加工相关产业农民为主,并对疫区进行了及时处理。结果采取加强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论目前该村疫情得到控制,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6月14日起至现在无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龙岩市首次发现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后,开展病例核实诊断、高危动物养殖和动物布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本次布病疫情均为养殖感染布病羊群,在密切接触中通过皮肤破损感染发病。为此,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临床证型特点,为布鲁氏杆菌病的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样本的临床病例,运用频次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频次分析,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出现频数较高的是发热、自汗、关节疼痛等;通过聚类分析,布鲁氏杆菌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可以聚为6类,依据中医理论分析分别是阳虚证类,血瘀证类,气虚证类,阴虚证类,湿浊证类,湿热证类。结论布鲁氏杆菌病的症状组合规律和中医辨证密切相关,对证候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布鲁氏杆菌病的证候特征可为其临床诠断知浩井摇椹一常确裱据  相似文献   

17.
高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397-1398
目的分析安阳市人间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治疗及防治经验,为防治和控制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1例布病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梯化,以发热、关节疼、肌肉疼痛常见,肝脾和睾丸肿大少见,发病确诊中位数为36.18d,72.41%病人有误诊,病人以青壮年居多,3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6%。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54%,男女之比为2.95:1,261例患者有62例来自林州市,居各县区之首。全年均有发病,每年5~6月份发病人数达到最高水平,占总数的34.10%。结论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病人转为慢性。  相似文献   

18.
曹仁颐  孙志鹏 《北京医学》2004,26(6):417-417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左胸痛伴四肢关节酸痛2个月,于2003年8月30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数日后体温下降,后又升高为38.5~39℃,且夜间体温较高,盗汗,伴咳嗽、气促、左胸痛,痰不多,无咯血.X线片示右肺门淋巴结略大,肺纹理清晰.发病后不久即感两侧肘关节痛,以后双手各掌指关节、近端及远端批间关节、双膝关节均痛,肘窝、膕窝、腋下、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及压痛.患者曾在外院静脉滴注利复星1个月,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75岁,主因寒战、发热、多汗、关节痛11 d入院。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继而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之间,多汗,关节痛。查体:体温38.9℃,脉搏94次/min,血压130/80 mmHg,呼吸20次/min,精神不振,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心率94次/min,规整,律齐,双肺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12例布鲁氏杆菌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该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布鲁氏杆菌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及精心护理,12例患者发热、多汗的症状得到了改善,疼痛减轻,院外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布鲁氏杆菌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日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