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前列腺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所有PCa病例、BPH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2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ADC值,比较PCa组及BPH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DWI上PCa表现为高信号影,BPH呈混杂信号,PCa癌灶平均ADC值(0.957±0.175)×10-3mm2/s,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82±0.11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PCa主要表现为速升速降型,BPH主要表现为平台型,二者的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扫描结合DWI诊断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9%、89.14%、90.70%;DCE-MRI、DWI及常规扫描联合诊断的结果分别为93.33%、94.29%、95.30%。结论 DW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BPH忠者71例,前列腺癌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前列腺增牛(BPH)和前列腺癌的DWI和表现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测呈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均匀,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早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78±16)×10-5mm2/s,BPH组的平均ADC值为(146±44)×10-5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存前列腺相关疾病诊断中有特征性表现,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于我院接受MRI平扫及DWI扫描的40例前列腺疾病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证实为BPH,12例证实为PCa,比较BHP及PCa患者MRI平扫特征,统计DWI扫描b值为600s/mm~2及1000s/mm~2时,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癌灶的ADC值,并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ADC间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扫提示,PCa多发于外周带(75.00%),边界多呈模糊表现(83.33%),T_2增强扫描中多呈低信号(75.00%);DWI不同b值扫描下,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病灶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ADC值与PSA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T_2增强扫描在提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假阳性高;DWI序列能有效反映PCa及BPH的病理差异,ADC值在鉴别BPH与PCa间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T2WI、DWI、动态增强)影像特征诊断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移行区前列腺癌(PCa)48例、前列腺增生(BPH)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包膜、患侧移行区体积、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的分界、前列腺包膜、DWI信号强度、ADC值及动态增强的曲线类型等10种影像特征,分析影响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因素。结果48例移行区PCa纳入81个癌灶,83例BPH筛选出142个结节;移行区PCa的ADC值为(0.938±0.223)×10-3mm2/s,明显低于移行区BPH的(1.195±0.19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侧移行区体积与移行区PCa诊断未见相关(P>0.05),其余9种影像特征均与移行区PCa诊断明显相关(均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9种影像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的信号强度及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明显相关性(均P<0.05),其中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呈负相关,其余影像特征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正相关。结论多参数MRI上,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信号及ADC值是影响移行区PCa诊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μg/L)患者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超声、常规磁共振及DWI检查,所有患者PSA均为4~10μg/L,分析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测量感兴趣区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对DWI与超声诊断PCA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PCA 3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DWI、超声诊断PCA准确率分别为93.8%、50.0%。PCA癌灶在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则为低信号。增生结节分为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DWI与ADC图上信号各异。前者DWI为不均匀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后者DWI图上为低信号,ADC图上呈稍低信号。b=800 s/mm2时PCA灶、BPH外周带、腺体增生、肌纤维增生ADC值分别为(0.76±0.08)×10-3 mm2/s、(2.04±0.22)×10-3mm2/s、(1.78±0.19)×10-3 mm2/s、(1.43±0.13)×10-3mm2/s,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在DWI及ADC上信号与ADC值差别较大。DWI能提高PSA (4~10μg/L)内PCA诊断准确率,对鉴别PCA和BPH有重要意义,明显弥补常规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值( ADC)与临床分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47例PC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在常规MRI图像上观察前列腺病灶的位置、大小、信号及累计范围,观察病灶区DWI信号并测量ADC值。结果47例PCa患者中,29例位于外周带,14例位于中央带,4例同时累及中央带和外周带,所有病例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在相应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PCa病灶平均ADC值约为(0.97±0.33)×10-3 mm2/s,与临床分期及血清PS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0.66,P<0.05)。结论 MRI常规序列联合DWI检查及血清PSA检测可以提高PCa的诊断,测量病灶的ADC值有助于对PCa的临床分期进行初步评估,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探讨MRI、DWI及MRS3种成像方法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5例,BPH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DWI及MRS扫描,分析测量PCa癌区的ADC值,以ADC值≤1.24x10~(-3)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诊断标准。MRS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以及(Cho+Cr)/Cit比值,以CC/C≥0.86为阳性体素标准。结果:早期前列腺癌的MRI诊断很难与前列腺的其它病变鉴别,早期病变需要借助于DWI及MRS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前列腺癌的MRI主要表现在T2WI上病灶呈局灶性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前列腺外围发生破坏、中断,肿瘤囊外侵在T1WI及T2WI前列腺周围见簇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高信号或低信号,精囊腺肿大或精囊角消失;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癌区的ADC值平均为(1.165±0.201)x10~(-3)mm2/s。MRS谱线前列腺癌表现为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Cre)/Cit比值为0.86为分界线,癌区(CC/C)值明显升高,平均值为2.54±1.78。结论:综合应用MRI、DWI和MRS技术,特异性和准确率都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MRS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2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a者100例,BPH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1.5TMRI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两组ADC值。结果PCa患者DWI上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BPH患者D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不同b值下,PCa组ADC值均存在差异,其中b值=15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10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10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800、1000、1500s/mm^2时,PCa组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15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所得阈值为1.013×10^-3mm^2/s,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3.94%。结论1.5TMRI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PCa和BP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应用磁共振MRS与DWI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4—12月来该院就诊的60例患者进行MRS、DWI扫描,抽取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Ca)21例及良性腺体增生(BPH)39例进行MRI与DWI数据分析,测量PCa癌区及BPH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扩散常数-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癌病灶ADC平均值为(1.16±0.21)×10-3mm2/s,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平均值为(1.51±0.08)×10-3 mm2/s.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明显要高于前列腺癌区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CC/C值平均为2.56±1.21,前列腺增生组CC/C值平均为0.81±0.16,两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磁共振MRS与DWI技术,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检出率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1例有完整病理资料且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行常规序列(T1WI/T2WI)与DWI(b值为600 s/mm2)检查.对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病例行Gleason评分.结果 91例中,前列腺增生44例(以下称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47例(以下称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1.250士0.263)×10-3mm2/s和(0.955±0.191)×10-3mm2/s.前列腺癌组根据Gleason评分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个组,其ADC值分别为(1.158±0.173)×10-3mm2/s、(1.050±0.192)×10-3 mm2/s和(0.891±0.241)×10-3mm2/s.ADC值对前列腺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6%、78.3%、84.6%.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组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前列腺癌分化程度越低,Gleason评分分值越高,DWI诊断的准确性也越高.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5-1606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诊PCa患者13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术前DWI及ADC图像,并对照病理取PCa癌灶、前列腺增生(BPH)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Z)区测量ADC值,评价单一DWI图像、DWI结合ADC值测定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癌灶、BPH结节、正常PZ区ADC值(×10~(-6) mm~2/s)分别约736.9±133.2、1 523.6±190.2、1 995.3±141.5,相邻两组之间虽存在少量重叠,但三组之间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单一DWI图像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6.8%和72.5%,DWI联合ADC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7%和90.2%,后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前者(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测定较单一DWI图像对诊断PCa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卢建阳  董海波  王高燕  梁修振  高岭 《浙江医学》2023,45(19):2084-208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鉴别中 MRI 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 数(ADC)值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进行前列腺MRI检查的80例患者, 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 PCa 患者 40 例,BPH 患者 40 例。所有患者均行 MRI 常规扫描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自动生成 DWI 以及 ADC 图像,再选取感兴趣区域(RO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得出影像学诊断结果后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中 BPH 患者以Ⅱ型为主,PCa 患者以Ⅰ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 中 PCa 以高信号为 主,BPH以等低信号为主;ADC信号中PCa以等低信号为主,BPH以高信号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平均ADC 值为(0.93±0.21)×10-3 mm2 /s,BPH组为(1.62±0.16)×10-3 mm2 /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 DWI 和ADC 值鉴别诊断PCa 和BPH 的AUC 为0.894,灵敏度为0.825,特异度为0.875。 结论 PCa 以及BPH 在MRI动态增强扫 描中DWI以及ADC表现为不同信号,对两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基于PI-RADS v2评分在1.5T MRI多参数成像中不同评分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方法:对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43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38例的MRI T_2WI、DWI及动态增强图像(DCE)分别进行PI-RADS v2评分,将两位医师评分结果进行Cohen’s Kappa一致性检验;记录T_2WI、DWI序列分值较大值,并对T_2WI、DWI分值求平均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计算三种评分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两名医师T_2WI、DWI单独评分所得分值较大值、均值及综合评分分值一致性强(K值分别为0.918、0.861、0.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WI两者较大值、平均值及综合评分对前列腺评分结果依次为外周带PCa:(4.21±1.03)、(4.05±1.02)、(4.21±0.80)分,外周带BPH:(2.41±1.00)、(2.30±0.95)、(2.43±0.97)分,移行带PCa:(4.29±1.18)、(3.98±1.20)、(4.20±0.94)分,移行带BPH:(2.66±1.33)、(2.33±1.14)、(2.22±1.11)分,外周带、移行带PCa、BPH三种方法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带、移行带PI-RADS v2评分较大值、平均值及综合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893、0.918及0.819、0.843、0.907。结论:基于PI-RADS v2评分T_2WI、DWI评分的较大值、平均值及综合评分对前列腺外周带、移行带PCa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中综合评分诊断效能最高,平均值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MRI平扫联合应用DWI、MRS、DCE-MRI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85岁中老年男性153例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其中正常前列腺病人联合弥散加权像、波谱分析,疑诊前列腺癌和增生病人联合DWI、MRS及DCE-MRI检查,后行DWI和MRS分析,绘制DCE-MRI感兴趣区时间-信号曲线。统计分析正常前列腺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特征,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两种病变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胆碱(Cho)、枸橼酸盐(Cit)、肌酸(Cre)的峰值特征及(Cho+Cre)/Cit均值的比较,以及动态增强分析增生和癌变血液动力学特征,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穿刺或电切活检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3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外周带T1WI呈均匀中等或略偏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中等信号,外周带呈新月形高信号,DWI正常前列腺中央区、外周带信号无显著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增生病变代谢产物峰值比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代谢产物峰值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平扫T2WI对前列腺病变显示敏感性高、特异性低,DCE-MRI、DWI和MRS三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平扫联合功能成像DWI、MRS、DCE-MRI可较大程度提高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甚至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各参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检查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MR常规、DCE-MRI及DWI检查。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的DCE-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及各参数相对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参数与PSA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及PCa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分别为(82 903.45±26 594.31)ms vs(69 073.56±17 438.00)ms、(188.31±36.86)vs(215.69±59.66)、(109.14±13.78)vs(121.71±20.8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的TIC多表现为Ⅰ型或Ⅱ型,PCa的TIC多表现Ⅲ型,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Ca平均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分别为(1.0±0.24)×10-3 mm2/s vs(0.7±0.22)×10-3 mm2/s、(0.36±0.09)×10-3 mm2/s vs(0.49±0.09)×10-3mm2/s,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3%、89%、74%,DW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8%、82.9%、80.7%,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85%、94%。PSA与ADC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DCE-MRI及DWI对PCa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ADC值有助于对PC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各参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检查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MR常规、DCE-MRI及DWI检查.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的DCE-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及各参数相对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参数与PSA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及PCa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分别为(82 903.45±26 594.31) ms vs (69 073.56±17 438.00) ms、(188.31±36.86)vs(215.69±59.66)、(109.14±13.78) vs (121.71±20.8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的TIC多表现为Ⅰ型或Ⅱ型,PCa的TIC多表现Ⅲ型,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Ca平均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分别为(1.0±0.24)×10-3 mm2/s vs (0.7±0.22)×10-3 mm2/s、(0.36±0.09)×10-3 mm2/s vs(0.49±0.09)×10-3 mm2/s,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3%、89%、74%,DW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8%、82.9%、80.7%,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85%、94%.PSA与ADC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DCE-MRI及DWI对PCa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ADC值有助于对PC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MRS和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影像诊断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55例前列腺增生(BPH,对照组)与30例中央腺体前列腺癌(PCa,研究组),所有对象均行磁共振MRS与DW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24例于T_2WI上呈现外周带低信号,6例表现出中央腺体内较大低-中信号结节,且边界不清晰;对照组55例表现为前列腺发生不同程度增大,具诸多不等信号、不同大小结节;研究组病灶ADC值与对照组中央腺体、外周带的ADC值相比显著低(P<0.05);研究组CC/C值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应用磁共振MRS、DWI诊断可有效区分PCa与BPH患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5-169
目的:探究多b值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选取其中最佳b值DWI的ADC值,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挑选前列腺癌患者28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均行常规MRI序列、三种b值(7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的DWI序列、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参照前列腺癌组DWI高信号区、前列腺增生组T2WI增生结节选取感兴趣区,比较前列腺癌组三种b值ADC值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之间同一b值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三种b值ADC值诊断效能的大小,选取其中最佳b值的ADC值,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值为7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时前列腺癌的ADC值大小分别为(0.876±0.192)×10-3mm2/s、(0.809±0.179)×10-3mm2/s、(0.697±0.155)×10-3mm2/s,前二者分别与后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前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三种b值ADC值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88、0.992,b值为1500 s/mm2时ADC值诊断效能最佳,其ADC值诊断阈值为1.026×10-3mm2/s,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100%,b=1500 s/mm2时所测ADC值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有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90。结论: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影响,b值为1500 s/mm2时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佳,前列腺癌的ADC值与病理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ADC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前列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方法 67例经组织病理学及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19例,前列腺良性病变(BPH)48例,行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及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经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SI曲线及其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T-SI曲线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9%、72.9%,T-SI曲线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7%、87.5%.结论 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ADC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