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9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96例,斑块检出率为78.1%(75/96).对照组为18.6%(8/43),脑梗死组软斑块检出率为67.3%,对照组软斑块检出率46.1%,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新成 《当代医学》2013,(31):82-83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结果及原因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012午郑州币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其他非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通过血管外超声手段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原因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检验血压、空腹血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而对照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进行比较,得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脑梗死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超声可作为检测动脉斑块的无创敏感性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曾枝柳  梁海冰  石春玉 《广西医学》2010,32(10):1178-1180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超声诊断在斑块性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同时做头部MR I检查的患者97例,以超声表现为依据,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两组;以MRI表现为依据,确定脑梗死,比较两组病例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分析斑块质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的发生率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脑梗死发生率相关(P〈0.05),而与高脂血症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诊断及斑块质地的评估对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对1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为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颈动脉的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着脑血供,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初步分析了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形成与前循环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前循环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循环脑梗死624例,应用颈动脉斑块的Crouse、斑块指数以及内-中膜(IMT)评价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程度,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和非责任病灶侧相比,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P<0.05);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越低,NIHSS评分越高,两者呈负相关(r=-0.546,P=0.004);IMT评分越高,NIHSS评分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0.672,P=0.003).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与病灶侧颈动脉硬化合并斑块形成的程度,更与斑块性质有关,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IMT对于预测前循环脑梗死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且与狭窄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无论颈动脉斑块位于何处,都可以增加患者发生脑卒中和脑梗死的风险。本文拟探讨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在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及预防、治疗方面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2009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患者。和非脑梗塞患者为同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连续入住沭阳县人民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0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测定患者外周血尿酸水平,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先对影响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36例(17.22%),无高尿酸血症173例(82.78%)。吸烟(χ2=12.637,P=0.000)、高血压(χ2=6.231,P=0.020)、糖尿病(χ2=7.690,P=0.004)、既往脑卒中史(χ2=7.347,P=0.006)、高尿酸血症(χ2=6.003,P=0.012)、性别(χ2=6.554,P=0.017)和年龄(t=3.178,P=0.002)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显著相关。颈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OR=5.150,95%CI=1.394~10.703,P=0.009)、年龄(OR=1.046,95%CI=1.013~1.080,P=0.006)、糖尿病(OR=6.515,95%CI=1.388~30.569,P=0.017)、高尿酸血症(OR=5.614,95%CI=1.209~26.063,P=0.028)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血管壁MR高分辨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脑梗死患者(卒中组)和86例健康检查者(对照组)的颈动脉MRI,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卒中组患者中52例(70.3%)共检出各种类型斑块138处,其中易损斑块88处,稳定斑块50处,易损斑块占63.8%;斑块最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47例可见动脉狭窄125处,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50处,重度狭窄或闭塞40处.对照组共26例(30%)患者检出各种类型斑块74处,其中易损斑块32处,稳定斑块42处,易损斑块占43.2%;20例可见颈动脉狭窄58处,其中轻度狭窄31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或闭塞2处.卒中组颈动脉易损斑块和狭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具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MRI高分辨成像有助于判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为临床评估脑梗死风险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惠清 《北京医学》2001,23(4):244-244
隙性脑梗死占缺血性中风的25%,其临床表现多样,部分为无症状性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176例60岁以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型超声显像法已广泛用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关于检测结果能否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仍缺少研究[1]。我们对82例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前瞻性地随访观察了5年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82例无临床心功能不全、能自由行走的老年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81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类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其次是主干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君丽 《当代医学》2014,(18):112-11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8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检查的76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C)比值、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进行比较,并对影响颈动脉粥样板块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TC/HDL-C比值、LDL-C(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部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1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LDL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1年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同时观察1年中两组干预治疗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非脑血管病组为2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22%,非脑血管病组为6%,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经干预治疗后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对照组中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1年中治疗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7.5%(9/2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红春  贾长山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102-103,168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58例脑梗死患者和168例健康者行超声检测。结果:斑块检出率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有相关性。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狭窄进行分度并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53例,占88.3%;对照组6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6例,占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同时对同一时期6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2%,非脑梗死患者组为11.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来预防和判断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对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脑梗死(病例组)患者与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行血Hcy测定。对所有入选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部血管检测,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并分析其稳定性。结果 脑梗死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Hcy高于稳定斑块组血Hcy,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重度脑梗死患者Hcy明显高于轻、中度脑梗死患者。结论 血清Hcy水平增高与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