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单股骨胫骨骨隧道双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端移植物张力差异化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患者32例,移植物均选用自体伤侧半腱肌肌腱,股骨骨道均应用带袢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均用纽扣钢板悬吊固定,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单股骨胫骨骨隧道单束重建ACL(n=16),实验组单股骨胫骨骨隧道双束重建ACL,胫骨端移植韧带张力差异化固定(n=16)。通过术后随访查体,膝关节功能Lysholm和Tegner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实验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关节感染发生,前抽屉试验、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可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向前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但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及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及远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用LARS人工韧带对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将LARS韧带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界面螺钉固定韧带.结果 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6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8例均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为22~65分(40.25±17.07)分;术后评分为80~93分(88.75±4.06)分(t=8.083,P<0.01).结论 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侧采用PushLock锚钉联合干预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3—2017-06在关节镜行韧带重建术治疗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股骨侧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皮质外固定,胫骨侧用1枚干预螺钉及1枚PushLock锚钉固定。结果 3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3(13~24)个月。术后膝关节MRI显示骨道位置及移植物走行良好,无PushLock锚钉拔出及韧带断裂情况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患侧胫骨较健侧前移差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时采用胫骨侧双固定技术是可行的,可充分利用PushLock锚钉的持续加压作用,增加移植肌腱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的不足,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及4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4股半腱肌肌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膝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根据重建材料的来源分为LARS人工韧带组(13例)和自体4股半腱肌肌腱组(15例)。采用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胫骨、股骨骨道。并对两组的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膝关节稳定性LARS人工韧带组优于4股半腱肌肌腱组(P〈0.05)。移植后两组Lyshr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0.05)。术后6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Lysholm评分(90.4分±5.3分)高于4股半腱肌肌腱组(81.2分±4.7分)(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重建ACL术中,LARS人工韧带可作为自体材料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一移植物同时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及前外侧韧带(ALL)的手术技术,并对其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1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再断裂患者接受本术式治疗,所有患者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2+或3+。关节镜下分别建立骨隧道,特别是贯通ACL关节内止点与ALL关节外止点的股骨隧道,将由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及腓骨长肌腱编织五股而成的单一移植物导入骨隧道,同时重建ACL和ALL。采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及轴移试验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92个月,术后伸直位无膝关节不稳;轴移试验10例阴性,2例Ⅰ度阳性;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由术前(69.35±7.6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3.91±5.27)分,两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1,P0.001)。[结论]关节镜下单一移植物同时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及前外侧韧带(ALL)技术简便可行,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向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21例ACL断裂患者。记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侧、胫骨侧骨隧道建立定位点良好。术后MRI检查显示重建的ACL信号均匀,连续性良好,张力良好。术后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显示患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伸直0°、屈曲90°,术后6周伸直0°、主动屈曲120°。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术后1、3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患者患膝关节均无弹响、打软腿情况,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正常。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ACL断裂,在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前提下,可保障重建的韧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经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腋下胫骨定位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术的技术及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11月,对2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保留PCL残束,经前入路由内向外建立PCL股骨隧道,经ACL腋下置入胫骨隧道定位器,在后内入口观察下,于PCL止点平台下建立胫骨隧道。将移植腱由胫骨前侧经胫骨隧道拉入、再引入股骨隧道,股骨侧悬吊固定,拉紧移植物,胫骨侧挤压螺钉和"n"形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Lysholm评分从术前(38.75±14.52)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年(93.70±4.23)分(P0.05)。影像测量后向应力胫骨后移由术前(10.81±3.07) mm减少至术后1年(3.86±1.10) mm (P0.05)。[结论]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重建PCL,能精确的偏下偏外定位胫骨骨道;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PCL残端,有利于重建术后韧带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置、形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应用解剖重建技术行单束ACL重建术,移植物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行X线、MRI检查,了解骨道情况,观察移植物形态及张力,并与11例健侧膝关节的正常ACL进行对比。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隧道内口位于髁间窝顶与股骨后缘皮质线交叉点前缘,胫骨隧道内口位于髁间窝顶后方。MRI显示所有重建ACL张力良好,ACL上倾角为50.82°±4.57°,胫骨平台止点至前缘距离与平台纵径比值为0.50±0.04,两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44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为92.20分±4.2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4.76分±7.1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ACL的位置及形态接近解剖结构,早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内侧辅助入路和胫骨骨道入路对制备股骨骨道角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3-01—2016-03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根据术中股骨骨道建立的途径不同分2组(胫骨骨道入路组和膝内侧辅助入路组);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在冠状位观察骨隧道走形方向,采用PACS软件测量2组股骨骨道长轴线与关节间隙水平线的角度。结果膝内侧辅助入路组股骨骨道角度比胫骨骨道入路组小,且骨道位于股骨髁松质骨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组Lysholm评分相比术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于股骨骨道走行的要求更趋于水平位,常规通过胫骨骨道途径,其角度的调整具有明显的限制性,而采用膝内侧辅助入路方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方向,使制备的股骨骨道更趋于水平,且骨道可位于股骨髁松质骨内,更有利于骨-腱融合,此方法并未明显增加创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ACL治疗58例ACL断裂患者。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采用Tegner运动分级评分、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术后3、6、12、24个月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末次随访时,Tegner运动分级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40°(130.42°±7.26°)、伸直0°;MRI检查显示ACL走行均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ACL治疗ACL断裂,一方面可促进移植物血管再生、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爬行替代和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建立;另一方面由于残端韧带对重建韧带的包裹,避免了关节液侵袭骨隧道,更利于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横杆式固定(transfix)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38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股骨端采用横杆式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男21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28.4岁;左膝24例,右膝14例.运动伤27例,交通伤2例,跌倒扭伤2例,余7例无明显外伤.急性损伤6例,陈旧性损伤32例.术前体检:前抽屉试验阳性35例,弱阳性1例,阴性2例;Lachman征阳性37例,弱阳性1例.以Lysholm评分评价中期临床疗效,以MRI及X线观察移植物以及骨隧道变化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4.7%),随访时间6.3~7.6年,平均6.8年.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64.4±4.52)分提高到(85.6±4.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及MRI发现3例股骨及胫骨隧道均扩大,5例股骨隧道扩大,3例胫骨隧道近端扩大.未见关节间隙变窄.1例患者在术后4年因外伤再次致ACL断裂,行关节镜下ACL翻修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股骨端及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钉固定.结论 应用腘绳肌腱、股骨侧横杆式、胫骨侧界面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膝关节ACL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中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初步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用法国产LARS人工韧带对16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等距点钻胫骨、股骨骨道,将肌腱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螺钉固定韧带,合并损伤同期处理. 结果手术时间51~86 min,平均64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16例均随访1.5~6个月,平均3.8月.按照IKDC评分标准:术前C级6例,D级10例;术后A级6例,B级9例, C级1例(χ2=6.264,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36~76分,(63.7±7.3)分;术后86~97分,(94.8±9.6)分(t=10.356,P<0.05). 结论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操作简便,可使膝关节获得即时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最大限度的防止关节功能受限,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腘绳肌腱股骨端胫骨端双固定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5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笔者自行设计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移植物股骨端用Endobutton钢板和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Bio-Intrafix和Stample门形加压钉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13.76±1.61)个月,未发现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度明显障碍等并发症。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0~48(31.32±8.71)分;术后1年评分:90~98(94.96±2.56)分(t=37.69,P<0.01)。结论在腘绳肌腱重建ACL中应用股骨端胫骨端双固定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中骨-腱-骨(B-PT-B)移植物股骨端用Endobutton进行有效、快速内固定物的技术.方法 对15例膝ACL断裂(均为单侧完全断裂),应用异体B-PT-B重建ACL,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内固定,胫骨骨栓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膝关节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和L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的改变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30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单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分别于术后1周和12个月应用磁共振测量股骨和胫骨骨隧道关节面内口的直径.术后12个月以Lysholm评分观测膝关节功能,应用KT-1000测量膝关节屈30°时的胫骨相对活动度. 结果本组30例ACL重建患者术后33%(10/30)的患者出现股骨和(或)胫骨骨隧道扩大,其中69%(11/16)的骨隧道扩大范围在2~6 mm;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的Lysholn疗效评分、术后K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骨隧道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骨隧道扩大小于6 mm时,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的疗效。方法对18例ACL单束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保留未损伤的部分ACL、建立骨隧道、穿过移植肌腱、股骨侧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关节稳定,恢复关节活动度,固定物无松动。1例出现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IKDC分级:术前B级5例、C级10例、D级3例,术后A级8例、B级8例、C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评分:术前(68.34±4.53)分,术后(93.24±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方法简便、固定确实,恢复其解剖结构,保留的部分束促进韧带愈合,利于膝关节本体觉建立和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A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固定胫骨端.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6~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19~58(33.17±11.71)分;术后6个月为88~98(95.30±2.10)分(t=30.20,P<0.01).结论 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成功与否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手术过程、移植物选择、术后康复锻炼计划等。已有研究资料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分析影响移植物张力、关节内移植物的成熟度和移植物与骨隧道相互整合的情况,但在人体上进行ACL重建后移植物生物学固定的研究很少。64例病人取半腱肌或股薄肌进行移植,在关节镜下用endo-button方法固定,在ACL重建手术后2年用Lysholm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KT2000膝关节仪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磁共振检查及复查关节镜观察移植的腘绳肌肌腱在  相似文献   

19.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道增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增宽程度、骨道形状、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胭绳肌腱重建ACL手术后骨道的变化,通过X线片测量ACL重建术后的骨道直径。对51例患者行ACL重建手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主要研究及观察指标:患者性别、年龄、身高等因素,移植物的固定方式,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检查(KT2000)及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股骨和胫骨的骨道直径、骨道位置和角度等。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骨道增宽率股骨85%-94%,胫骨65%;增宽程度股骨51%-53%,胫骨40%~44%。胫骨骨道增宽的形态以O型(冠位片)及V型(矢位片)最常见。骨道增宽与年龄、身高及体重指数相关。股骨骨道位置偏前会引起股骨骨道的增宽,股骨骨道角或胫骨骨道角越小,则股骨骨道越容易增宽。结论以腘绳肌腱为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与程度,股骨骨道较胫骨骨道明显。骨道增宽与患者年龄、身高以及骨道定位相关,其中股骨和胫骨骨道的位置及角度是引起术后骨道增宽的主要因素之一。骨道增宽与KT2000结果和术后肌力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2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运动及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可导致其损伤.ACL损伤后,会造成关节不稳、关节其他韧带松弛、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恢复关节稳定、延缓膝关节退变的重要方法.骨-髌腱-骨(B-PT-B)一直是ACL重建移植物选择的金标准,虽然末端属于骨-骨愈合,愈合时间短,但由于切取移植物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现已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