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节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是否输血、使用假体类型以及术后抗凝方案等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影响。结果低隐性失血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KSS功能评分均高于高隐性失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植入的假体类型与隐性失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隐性失血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其与性别、年龄、假体类型有关,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是否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方法60例TKA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采用自制组配式抬高支架将手术膝置于大腿抬高60。屈膝45。位;B组:患肢小腿下垫枕抬高伸直位。术后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24h。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负压引流量、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两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术后24h的总引流量,A组为(331.75±55.04)ml,B组为(558.52±94.36)m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A组为(2.8±1.1)g/dl,B组为(3.6±1.2)g/d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为(4.9±0.6),B组为(5.1±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现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患肢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北大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自2012年3月~2012年5月共实施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术后6 h髋、膝关节均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6h患肢屈髋30°、屈膝70°,计算所有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80.23±57.64) ml,占总失血量的48.3%.B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5.23±56.32) ml,占总失血量的31.4%.两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位不同可以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术后6h患肢屈髋30°、屈膝70°位可有效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滑膜切除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初次接受TKA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05例,其中102例患者术中切除滑膜(试验组),103例患者术中保留滑膜(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Hb、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以及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肢膝上10 cm周径增加率、VAS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WOMAC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3 d试验组Hb及H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7d,试验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膝上10 cm周径增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4周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均没有发生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相关并发症。[结论]TKA术中同时行滑膜切除术延长了手术时间及增加了术后出血量,而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之间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膝骨关节炎(KOA)伴或不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行单侧TKA的8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40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71±6)岁。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各35例,骨量减少组为1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应用公式计算出每位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数据差异,应用SNK-q检验两两比较组间数据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组医师完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前Hct、Hb水平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骨质疏松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98、23.502,均为P<0.05),显性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多于骨量减少及骨量正常的患者,因此应重视和治疗有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行THA 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行TKA73例,其中男23例,女50例;年龄65~77岁,平均73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单侧关节置换的患者,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部分后即得隐性失血.结果TH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20ml,隐性失血量为482 ml(32%);TK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08 ml,隐性失血量为776 ml(52%),两组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KA组中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25 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345 ml,隐性失血量为783 ml(58%),两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A与TKA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隐性失血远较THA高,且使用引流血回输仍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评估能力,帮助关节置换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对术后失血及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就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减少失血及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机制,膝关节屈曲及伸直位、不同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的疗效差异进行总结。结果 TKA术后膝关节保持屈曲位可通过血管成角变化等减少术后失血、提高屈肌肌力,进而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大、维持屈曲位时间较长时,可显著改善术后失血和膝关节活动度;但维持时间≥24 h与24 h相比,不能进一步减少失血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结论 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是减少术后失血,提高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简单、有效方法,但膝关节最佳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FQ  Li ZJ  Zhang K  Liu YQ  Tian H  Liu Y  Liu Z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5):419-423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接受初次TKA的422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362例;年龄18~84岁,平均65.7岁.根据Ward和Gross的方法 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单双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抗凝方式、止血带使用时间、假体类型等对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 接受单膝TKA与一期双膝TKA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分别为(1284±207)ml和(2248±5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止血带使用时间、假体类型及抗凝方式与TKA术后隐性失血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TK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包括BMI、止血带使用时间及假体类型.结论 BMI、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止血带使用时间及假体类型是TKA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抗凝方式对术后隐性失血形成的影响不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factors for hidden blood loss (HBL)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42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TKA between October 2007 and August 2009 was carried on. There were 60 male and 362 female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65. 7 years. The HBL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Gross formula. The effect of patient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 pre-operative diagnosis, unilateral or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KA, tourniquet time, type of prosthesis, postoperative anticoagulation method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on the postoperative HB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HBL in patients underwent unilateral TK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ose underwent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KA [(1284 ± 207) ml vs. (2248 ±504) ml, P = 0. 000] . Unvari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BL were associated with BMI, tourniquet time, prosthesis type and postoperative anticoagulation metho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HBL include BMI, tourniquet time and prosthesis type. Conclusions BMI, bilateral simultaneous TKA, tourniquet time and intercondylar open prosthesis impact the HBL after primary TKA.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ge, diagnosis, postoperative anticoagulation method and DVT on the HBL are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0.
张波  庞清江  章海均  袁义 《中国骨伤》2012,25(9):788-79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下降程度与观察到的出血明显不符,这是由于隐性失血存在的缘故。隐性失血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延长了康复锻炼的时间,严重影响术后疗效。因此,有效地预防隐性失血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性别、年龄、身高与体重、止血带、手术时间与手术创伤、术后抗凝、单双膝置换、自体血回输等因素对隐性失血的影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综合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和单纯弹力绷带包扎后出血量的比较,评估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综合管理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8月10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别随机进入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其中综合管理组54例、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况均具有可比性,术后综合管理组用弹力绷带包扎,石膏固定膝关节伸直位,髋关节抬高35°,并行持续冰敷.对照组仅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伸直位放置.对其术后2 h、12 h、 24 h的失血量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两组术后2 h、12 h、 24 h的失血量.[结果]综合管理组2 h、12 h、 24 h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70 ml(85~505 ml)、210 ml(105~560 ml)、260 ml(110~58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280 ml(110~900 ml)、320 ml(115~930 ml)、390 ml(170~970 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对TKR术后进行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明显减少失血,综合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失血平均减少33.3%,是一种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减少TKR术后失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金毅  郑稼  刘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3):1837-183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关节腔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术后夹闭引流管的方法,在减少术后失血中的作用.[方法]自2006年2月~2008年3月,对符合标准的9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缝合关节囊结束前,注入50 ml低浓度肾上腺素(1∶200 000),引流管术后夹闭,直至术后4 h开放.对照组常规缝合后,置引流管.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 h、48 h计算失血量,术后半年两组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结果]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24 h、48 h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4 h Hb、Ht下降值及输血患者例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在术后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感染病例及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关节腔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术后夹闭引流管的方法,对于减少术后失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医源性抽血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围术期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141例。依据围术期常规检验抽血量,抽血在17管(约51 ml)的患者66例,列为常规组;抽血在30管(约90 ml)的患者75例,列为额外组。评价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额外组在总失血量(659.53±429.50 ml vs 610.48±516.71 ml, P=0.32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但均未达到中度贫血诊断标准,且于术后15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各时间点两组间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结论]在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大量的医源性抽血(30管,约90 ml)并不会增加TKA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和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对失血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切除滑膜,对照组保留滑膜,观察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临床和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显性失血量(750.9±253.7)mL、隐性出血量(722.8±213.3)mL、理论总出血量(1557.2±346.8)mL和手术时间(111.3±23.9)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性失血量(543.2±223.6)mL、隐性失血量(536.1±192.4)mL、理论总失血量(1086.7±242.9)mL和手术时间(90.6±20.2)min(P0.05);两组手术后3 d、12周和1年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和术后1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和感染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3.33%(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可明显增加失血量和感染风险,但未能显著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髌骨位置、活动度的变化以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活动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9月至2006年6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初次TKA患者中选取资料完整、获得良好随访的51例患者(62个膝关节),平均随访时间38.7个月,对其进行髌骨高度、倾斜角及侧方移动度进行测量,与术前对照,并与膝关节活动度做相关性统计分析,综合研究髌骨方面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关键因素.结果 (1)TKA术后髌骨高度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髌骨外翻倾斜角减小;(2)髌腱短缩〉 10%时,其短缩程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r=-0.79,P〈0.01);(3)髌骨活动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1)TKA术后髌韧带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缩,髌骨不存在明显外翻;(2)髌骨位置及髌骨活动度影响膝关节功能:当髌腱短缩〉10%时,髌骨位置越低,膝关节活动度越小,膝关节功能越差;髌骨活动度越差,膝关节活动度越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翻转对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4月至2013年9月32例双侧同期TKA患者,随机分为髌骨翻转组(A组)与髌骨侧方移位组(B组)。比较分析双膝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实现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膝关节90°屈曲时间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年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 组与B组实现主动直腿抬高的时间分别为(2.6±0.8)d和(2.1±0.6)d(P=0.043)。除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随访时间点A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被动活动度均较B组差。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实现膝关节90°屈曲时间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KA 中髌骨翻转不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可延缓患者实现直腿抬高时间,减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间对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首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C、D、E五组,A组术后切口引流管持续开放,B、C、D、E组术后分别夹闭引流管1h、2h、3h、4h后放开引流管持续引流,均于术后24h拔管。观察各组术后24h切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五组24h引流量、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引流管夹闭3h、4h组较其余三组显著减少(均P0.05);五组隐性失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五组皮下淤斑、关节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术后夹管4h组发生率相对高于其余四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3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不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止血带释放时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8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关闭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及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161.5±50.1)mL]多于B组((70.0±19.4)mL],术后失血量[(357.8±104.7)mL]少于B组[(467.9±116.0)mLl,总失血量[(516.8±107.9)mL]少于B组[(579.5±140.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77.7±14.6)min,B组为(73.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带使用时间为(69.4±14.4)min,B组为(73.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膝关节屈曲A组为93°、B组为84°,术后2周A组为113°、B组为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周后A组膝关节屈曲为117°、B组为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可减少手术总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屈膝体位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集拟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者,将纳入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病例术后均屈髋抬高30°,其中A组术后72 h内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72 h内膝关节处于屈膝30°体位,C组术后72 h内维持屈膝60°体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袋48 h,记录各组引流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第3天、1周、6周膝关节活动度。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情况、输血人数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的情况。对于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 h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378,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94,P0.05;F=23.557,P0.05;F=21.594,P0.05),其中A组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1周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030,P0.05;F=29.013,P0.05);三组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8,P0.05)。术后各组伤口愈合情况可,无输血,所有患者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KA术后通过屈膝体位可以有效减少失血量,但屈膝体位减少失血量的作用并不和角度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隐性失血。方法对7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TKA组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为1625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345ml,隐性失血量是783ml(58%);实际上两组的隐性失血相差不大。结论TKA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为52%,且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