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厌氧菌感染所导致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厌氧菌检验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采集各种厌氧菌培养标本以及标本的运送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正确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及运送是提高检验阳性率及诊断准确性的保证。笔者总结了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了一些资料,整理了厌氧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现介绍如下: 1 标本采集 1.1 按医嘱填写好厌氧菌检验申请单,病人姓名、年龄、科别、床号、采集时间及日期以及标本名、采集部位、临床诊断和要求检验项目。 1.2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及对细菌影响药物以前,因为药物将影响致病菌的检出。如已用药须在申请单上说明。  相似文献   

2.
蓝丹  肖望贤 《河北医药》2012,34(20):3166-3166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通过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验、血液培养、交叉配血等方法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液检验已成为诊断疾病、完善治疗方案的一种有效措施。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若技术操作不规范、采血时间不合适、标本容器不合格、送检不及时、甚至未执行三查七对而导致弄错标本[1],这些都会对血液标本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轻者延误诊断和治疗,重者甚至给患者造成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杜绝不合格标本,有效的协助进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疾病的临床诊断需依靠必要的临床检验数据,而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及时送检对检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新近执行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分析前临床检验质控(主要是标本准备、采集和运送等)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笔者曾对传统标本采集运送方法,  相似文献   

4.
检验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分析前过程。此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生理学因素影响、原始样本的收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正确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血标本是临床生化实验的重要环节。不恰当的标本收集与保存,不注意影响标本成分变化的各种因素,往往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的主要因素,且又不宜被发现,因而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周玉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92-493
目的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这段期间,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做血液细胞学、免疫以及生化检查的1100份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检查,以判定血液标本质量,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进行准确的记录,标明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以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结果共收集了1100份血液标本,其中血浆标本为290份(26.4%),血清标本640份(58.2%),全血标本170份(15.4%)。其中有120份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占总血液标本的10.9%。其中不合格的原因:采血量不正确29份,所占比例为26.4%;标本容器选择不正确13份,所占比例为11.8%;标本溶血45份,所占比例为40.9%;错用抗凝20份,所占比例为18.2%;凝固3份,所占比例为2.7%。结论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标本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采集检验标本的行为,保证检验标本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检验标本的可靠性,降低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比例,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尿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常规检验项目,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譬如说标本采集不规范、保存与运送不合理、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不正确等。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避免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血液检验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辅助检查,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检验技师与临床护士正确的采集、送检血液标本已经成为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强、技术不过关等各种原因,致使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时有出现,给临床医生及病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因此,提高采集血液标本的质量,十分重要。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抽血时注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枪验结果的准确性。1.准备采血用品,一次性注射器、(包括5ml或10ml)试管、止血带、碘酒、75%酒精、一次性…  相似文献   

8.
涂云贵 《云南医药》2014,(6):722-723
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涉及标本采集、处理、贮存和运送等,因此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是个薄弱环节。在基层医院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血液标本,用于辅助临床诊断,但由于存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不规范等因素,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  相似文献   

9.
刘安飞  狄剑辉 《北方药学》2013,(12):133-133
目的:分析检验标本的现状,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4~5月间的血尿便标本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在1480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86份,占5.2%。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占2.4%;尿液占1.6%;大便占1.2%。标本不合格的类型多样,列出了12种常见类型。结论:检验标本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为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患者、医护人员及实验人员应在标本的准备、采集、运送及接收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相似文献   

10.
检验标本采集要重视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86-1887
标本采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质量控制的第一环节。正确掌握检验标本的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提高医疗诊断质量的基础。临床护士、医生和检验人员应该重视以下检验标本采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1造成标本凝固和溶血是最常见的标本采集错误。据我院统计(431/  相似文献   

11.
<正>准确的检验报告不仅仅取决于仪器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做出合格的检验报告,而其导致的异常结果会给临床诊断提供错误信息,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的不良后果。所以正确的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血液标本又是临床检验中最多见的标本,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控策略。方法选取1000份病原微生物标本作为调查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所有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及不合格的原因,总结控制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84份,占比为8.40%;其中体液标本50份,占比为5.00%;血标本30份,占比为3.00%;一次性标本4份,占比为0.40%。标本不标准、标本污染、储存标本方式错误、储存标本时间超长、标本处理方式错误、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是导致病原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不标准、标本污染、标本储存错误、标本储存时间超长、标本处理方式错误、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为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表现为多个方面,因此需要从多角度总结相关因素,进行恰当的标本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和合格率,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0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观察,记录标本采集数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组种1200份标本中有188属于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5.67%,1012份属于合格标本,合格率为84.33%,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无误,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可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查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精准性,更好服务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应对措施。方法研究采集前、采集中以及采集后3个节点对检验标本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应对的措施。结果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前、采集中以及采集后必须规范操作,必须与患者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采集之后及时的运输与储存能够有效降低因为标本采集所引发的分析前误差。结论规范、准确、正确的开展标本采集工作可以有效防止检验结果发生错误,能够更好的帮助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中统计本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临床各科室不合格标本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各临床科送检的不合格标本共265次,其中以血、尿多见。血标本不合格者,以血液凝固最多,共75次,占不合格标本的28.3%,标本溶血42次,占15.8%。尿标本不合格者,以尿常规标本最多,共36次,占13.6%,尿培养标本共28次,占10.6%。其它如粪便、精液、前列腺液、胸腹水等均有一定的不合格标本。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强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与检验科室的沟通,以做到规范采集、运送标本,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103-103
本文总结了实验室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并介绍了血液标本的类型,分析了生理、饮食、药物、溶血、储存等因素对血液标本结果的影响,为检验结果的正确测定和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各科送检的细菌标本380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标本检测质量优良为1844例,质量合格为1677例,总合格率为92.7% (3521/3800).其中各类标本合格率前三位的是:脓肿及创伤组织标本(97.8%)、血液标本(96.9%)、生殖道分泌物标本(91.9%).标本检测不合格279例,不合格率为7.3%(279/3800).其中无菌操作不严格87例、标本取样位置不准确74例、标本采集量太少68例、没有及时送检36例、特殊标本未进行特殊处理14例.结论 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是保证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研究标本采集时试管的应用,非疾病因素和血量在检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正确的标本采集更有利于及时及准确得出检验报告.结论 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取得及时准确报告的前提,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护理工作中血液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生物学、采血方式和血样运送等多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提供合格的血液标本,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现将血液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鸣 《河南医药信息》2010,(16):167-169
正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来源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黄河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09年9月共发现临床各科送检了3051份不合格标本,现分析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