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运动康复不仅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还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血运重建、心脏移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脏功能不全等患者,该训练通过改变健康行为,有效改善身心健康,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并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1]。心脏运动康复的效果已被大量研究证实[2],但其最佳运动强度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观察心脏运动康复的强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康复进程影响,为制定心脏运动康复的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综合管理对年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对65例已行PCI手术的年轻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后心脏康复综合管理,观察期为6个月。对比综合管理前后患者运动耐力情况。结果接受了综合的心脏康复管理后,患者的运动耐力指标与管理前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对年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心脏康复综合管理,对其运动耐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其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春梅  许辉  李淑芬  吴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80-1881
目的 观察应用心脏康复早期运动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管理下的患者[皆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运动方案,并给予早期运动指导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按临床路径要求进行常规活动指导,并给予常规的疾病健康宣教.利用西雅图心绞痛疼痛量表来评估运动程度与心绞痛的关系,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早期康复组术后30 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48±6.77)分与(69.35±6.46)分,(P<0.05)],均能生活自理并从事轻体力活动.此外心脏康复运动次数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动康复治疗组在应用药物治疗上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3个月后以6 min步行实验和心脏三维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运动康复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增加,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脏康复运动能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调节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再发加重,达到综合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康复、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患者心脏康复运动参与率和达标率不高,其重要原因有一方面是患者的运动耐量低下。因而如何增强运动耐量以期更好地扩大心脏康复的影响,使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中西医治疗提升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广东药学》2009,(5):I0003-I0003
今年5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欧洲心脏协会预防与康复会议(EuroPRevent2009)上展示的新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以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脏病标记,可以比支架成形术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甚至还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标记。  相似文献   

7.
正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治疗后,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感觉病好了,报复性大量运动;二是时刻想着心脏里有个"金属异物",万事谨慎,基本不运动。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目前的指南建议,支架术后患者应在医院进行心脏康复评估(心肺运动试验、平板运动试验或6分钟步行试验等),根据心功能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运动的原则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索和获取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Ⅰ期心脏康复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IPOST[P(证据的目标应用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干预方法:Ⅰ期心脏康复相关措施)、P(应用证据的专业人员:护士、护理管理者、医师、家属)、O(结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抑郁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满意度等)、S(证据应用场所:心血管内科病房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T(证据类型: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模式构建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系统检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相关证据,从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4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采用对应的评价工具独立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综合。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6篇指南和3篇专家共识。共提取33条证据,综合成6个方面,分别为生活方式指导、心理干预、职业康复、健康教育、运动康复和出院计划。结论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静  霍仙娜  焦傲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2):97-98,10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干预,观察组运用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肺功能各项指标、患者运动能力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和运动耐量,更适合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运动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生活质量及其心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02月-2018年0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象,随机分作2组,各35例,对照组展开常规干预,实验组于此基础展开综合康复运动,对比分析2组生活质量及其心脏功能。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91.15±5.19)分,对照组是(77.59±6.88)分,(P0.05);实验组6MWD及LVEFL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展开综合康复运动可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心脏功能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结合传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不良情绪均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心脏康复结合传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对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400例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0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药物治疗,观察组由心内科医师对病情的稳定和康复运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然后制定康复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方法、运动量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24个月运动康复锻炼,再住院率22.5%及病死率4.0%低于对照组的36.5%、9.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对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二级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运动疗法的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疗法和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指导和接受为期12周执行针对性康复运动护理,统计两组病人运动治疗前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黄敏  高伟  浦雪荣  华丽 《安徽医药》2019,40(1):95-98
目的 建立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2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包括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运动频率、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量、酒精摄入量等;调查患者戒烟情况;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康复护理组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运动频率多于常规护理组,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量高于常规护理组,酒精摄入量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戒烟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康复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SD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心脏康复是进行介入治疗后心脏病患者康复的关键,而远程医疗可为心脏康复患者提供远距离的康复指导。故对目前心脏康复的现状、远程医疗在心脏康复的应用形式以及远程医疗对心脏康复患者的影响进行阐述,为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缺血性心脏病最完全、最有效和持久的治疗手段。循证证据表明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结果[1]。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15年发布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级预防科学共识》中权威推荐CABG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治疗为I/A级证据[2]。但心脏康复开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的是一种高获益、低参与率的趋势[3]。我国的康复医学发展也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康复运动对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中的观察。方法选择住院的心力衰竭(CHF)患者72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安全评估患者情况,以确定活动强度、方法,运动时间、耐受力,判断恢复活动的潜力。运动前后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律,整个运动过程有专人陪同,保证在患者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占79%,对照组总有效率占4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χ2=6.84,P<0.01,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运动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适度的康复运动对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人院日期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6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结局.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跟踪护理组患者治疗后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护理组患者运动耐受强度、胸闷发作频率、射血分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脏康复功能,建议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经常会听到一些患者对我说:"我有冠心病,血管堵了50%,医生对我说,我不能做运动的,家里的家务活都是请阿姨做。"其实,现在国内心脏内科医生的主流观点是:稳定的心脏病病人可以做恰当的运动,运动对心脏病的恢复是有利的。心脏病康复运动,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很多医生都知道,适当的康复运动对于心脏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不做任何运动将导致患者心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运动康复的临床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即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实施基础护理)和观察组(50例,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加入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分析两组产生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前,在心功能指标水平方面,SF-36评分方面,ADL评分方面以及SDS、S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改善,SF-36评分明显增高,ADL评分明显增高,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 <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运动康复能够改善心功能,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还能控制不良情绪发生,获得患者满意的评价。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护理中能够发挥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