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Frank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Z=-2.552,P=0.011)。[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增加椎体高度稳定性,减少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伤椎内是否植骨分为伤椎内植骨组及未植骨组(各20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术后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观测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植骨组为15~30个月,平均22.3个月;未植骨组为12~30个月,平均19.6个月。两组术后均能有效纠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4.1°±4.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0±3.7)%,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29±1.9)mm;未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5.6°±3.2°,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7±4.5)%,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87±1.1)mm;两组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其椎骨缺损程度为(7.1±4.7)%,与未植骨组的(14.7±7.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内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并能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8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此基础上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4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记录手术、住院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IA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在椎体高度重建、后凸畸形矫正以及矫正度维持方面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伤椎前中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其中行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2例,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6例。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对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采用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2周及术后1.5年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A组术后1.5年椎体前缘及后缘的高度略有丧失,Cobb角略有增加,但较术后无显著意义(P〉0.05);但B组术后1.5年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丧失、Cobb角的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意义(P〈0.05)。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恢复状况,58例患者中除A级3例无恢复外,其余均有所恢复。B组患者中出现螺钉松动2例,螺帽松动、纵杆移位1例,断钉1例;A组患者中无螺钉松动、纵杆移位、断钉现象发生。结论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防止椎体高度丧失及Cobb角的增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及椎体内植骨共25例,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共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疼痛程度(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矫正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对照组中出现螺钉折弯和螺钉断裂各1例。[结论]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较传统短节段固定方法可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该手术方法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经伤椎椎弓根平面CT扫描,观察椎管减压及椎体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经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骨量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深度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低骨量患者109例。依据术后CT显示椎弓钉置入深度将患者分为3组,椎弓根螺钉穿破椎体前缘皮质为双皮质组,椎弓根螺钉未穿破椎体前缘,但紧邻前缘皮质为皮质下组,椎弓根螺钉位于椎体中央或前1/3处为椎体内组。测量并记录术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计算术后矫正率与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率,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09例患者中,符合双皮质组25例,皮质下组38例,椎体内组48例。术前三组间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皮质组和皮质下组在Cobb角矫正值和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方面均显著高于椎体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皮质组和皮质下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双皮质组和皮质下组的Cobb角丢失值和伤椎前缘高度矫正丢失率均显著低于椎体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均有螺钉松动出现,双皮质组1例,皮质下组2例,椎体内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断钉或断棒。[结论]低骨量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应尽可能双皮质或皮质下置钉,以增加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与把持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应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的体会。方法抽取2017-01—2018-02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均予以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并进行随访12~18个月。观察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脊柱Cobb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脊柱Cobb角及腰背疼痛程度(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复查骨折复位效果理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满意,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前中柱高度,增加脊柱抗压的稳定效果,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经皮组,3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切开组,33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118个月。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重返工作时间微创经皮组均优于传统切开组(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且相当;但微创经皮置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的3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2.5±9.2)min,术中出血量(50.4±12.3)ml。32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对照组Cobb角、各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不能有效地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和后凸畸形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与传统开放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但不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Mast Quadrant微创手术系统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6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内疼痛缓解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左右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道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后部结构破坏小,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骨科》2015,6(1):18-21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随访时间为1.0~4.0年,平均1.8年。患者术后3 d伤椎前缘的压缩比值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Cobb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例患者术后1年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重建效果和远期稳定性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采用椎体内植骨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术中采用经伤椎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A组),20例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B组)。两组患者除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损伤节段以及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腰背部疼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6~31个月,平均19.1个月;B组17~25个月,平均20.2个月。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除Frankel A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均较术前缓解,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断钉、退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伤椎椎体内植骨填充良好,植骨融合。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均恢复良好,A、B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以上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板间隙小开窗或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均能较好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并维持椎体稳定,降低了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可根据患者椎管占位严重程度、椎体塌陷情况及脊髓神经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植骨通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微创组,26例)和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组,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后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并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及椎弓根螺钉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微创组均少于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均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丢失率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54-1258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个体化伤椎单侧置钉联合伤椎内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2月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经椎弓根伤椎体内植骨分为二组,30例为植骨组,其余30例为非植骨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骨组手术时间长于非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术后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组显著优于非植骨组(P0.05),植骨组有6例,非植骨组有24例残留"空壳"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非植骨组4例椎弓根钉根部断裂,3例连接棒断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个体化伤椎单侧置钉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显著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伤椎植骨组3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单纯固定组26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变化。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月,平均(15.8±3.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组内比较,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植骨组明显优于单纯固定组。两组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能减少椎体高度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的复发加重,降低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