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耐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27-227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32例,并实施介入治疗。男14例,女18例,年龄42—72岁,均有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均做CT和DSA检查,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显示后交通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3例。治疗:除3例多发动脉瘤转脑外科治疗外,余29例均实施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积水15例,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高龄、高血压病、高血糖、多次出血、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及脑血管痉挛.其中,Hunt-Hess分级、脑室内积血和动脉瘤部位与急性脑积水有关,而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出血次数、年龄、高血压病和高血糖等与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有关.结论: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列前三位的是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和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3.
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预防血管痉挛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61例中,颈内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出血后3天内手术者38例,4~6天内手术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必例,死亡6例。术中采取清除脑池内血块,罂粟碱冲洗脑池同时行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静脉投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以及去骨瓣减压等,对于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1993—06~1999—06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脑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右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左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分叉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5例,其中右顶脑动静脉畸形2例,右基底节动静脉畸形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死亡率27.6%,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死亡率8%,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死亡率10%。结论: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常见,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7例进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24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中CTA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3例未见动脉瘤改变,对24例进行DSA对照结果: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存在2例,后交通与大脑后动脉瘤同时存在1例,1例DSA结果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准确率为97%,动脉瘤数量为26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为脑动脉瘤诊断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6.
冯由军  王大模  段劲峰 《四川医学》2004,25(1):F003-F003
本院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共对 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进行了脑血管MRA、DSA、动脉瘤GDC栓塞治疗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38~ 6 4岁 ,平均 5 2 5岁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者 5例 ,以后颈、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 1例 ,6例均神志清楚 ,颈亢、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检查均呈血性脑脊液。头颅CT 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正常 ,头颅MRA发现脑动脉瘤 4例 ,正常 2例 ,DSA :6例均发现颅底动脉瘤 ,其中颈动脉颅内段 3例 ,前交通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2例 ,瘤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7例脑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 CT 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意在探讨CT 对动脉瘤性 SAH 的诊断意义。一般资料本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7~76岁,平均49.2岁。均经腰穿证实为 SAH。全部进行了 CT 检查,其中入院当天检查13例,2~3天8例,4~7天16例。超过7天10例。全部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动脉瘤10例,大脑前、大脑后、小脑上动脉瘤各1例。胼周动脉瘤2例。上述病例中,1例为多发性动脉瘤。CT 检查结果:发现脑池、脑沟、脑裂积血、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我院 1997年 10月— 1998年 12月采用尼莫地平静滴防治脑血管痉挛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2例。观察组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48岁 ,其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1例 ,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 1例 ,首次发病 10例 ,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平均住院 35 .5d。对照组 :男 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0岁 ,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发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脑血流动力学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全脑血管造影的方法,对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d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动态观察.通过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采集大脑全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基底节区所选感兴趣区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基底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并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5~7天。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春  陆福山 《当代医学》2009,15(15):72-72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于发病6小时内检测45例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改变情况,之后连续监测15天,每日监测1次。结果4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27例,占60%,其中第3~7天TCD监测中,发现脑血管痉挛20例,占脑血管痉挛患者74%,脑血管痉挛患者中,发病6小时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与第10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出血后第3~7天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价值,寻找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的简易方法.方法 动态监测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TCD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随病情及脑血管痉挛加重而增高,与TCD检查结果表现出一定相关性.结论 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可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怀疑为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寻找动脉瘤.结果: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大脑前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9例,多发动脉瘤2例.结论:CTA微创、安全,可三维成像,空间分辨率高,是动脉瘤性SAH重要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颈内动脉输注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与观察组。对照组A经颈内动脉输注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B使用小剂量尼莫地平经颈内动脉输注;观察组采用适合剂量尼莫地平经颈内动脉输注。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M2、M4及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颈内动脉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脑血管舒张,改善微循环,且治疗方式安全,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的CT、CTA及DSA影像学特点,为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确诊大脑中动脉瘤病人的CT、CTA及DSA影像学资料,对其CT出血表现和动脉瘤瘤体成像特征等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常见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大脑中动脉瘤CT平扫均表现为破裂出血,均行CTA和(或)DSA检查确诊。单纯蛛网膜下隙出血9例(40.9%),单纯颞叶血肿3例(13.6%),颞叶血肿并蛛网膜下隙出血6例(27.3%),颞叶血肿破入脑室3例(13.6%)。大脑中动脉瘤发生于M1段1例(4.6%),M2分叉部18例(81.8%),M3起始段3例(13.6%)。瘤颈2~4mm(平均2.4mm)。瘤体指向前外侧14例(63.6%),后外侧5例(22.7%),后内侧3例(13.7%)。CTA或DSA显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6例。结论大脑中动脉瘤好发于M2分叉部,瘤体指向以前外侧多见,破裂后以外侧裂型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跨侧裂颞叶血肿为主要出血方式,出血部位与瘤体的指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从2010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诊治的8 例青少年(年龄为14~20 岁)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其结果。结果男性6 例,女性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内血肿4 例,单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者4 例,发现8 个动脉瘤,位于大脑中5个,前交通动脉瘤3 个,动脉瘤的直径<15 mm 3个,≥15 mm 5个,其中2 个>25 mm,属于巨大动脉瘤。8 例均开颅动脉瘤夹闭,4 例并清除血肿(其中3 例去骨瓣),1 例因脑肿胀去骨瓣,2 例大脑中巨大且复杂动脉瘤行 动脉瘤塑形后再行夹闭;死亡2 例,6 例经6~40 个月的随访,2 例一侧肢体偏瘫,其余恢复尚可(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4~5 分)。结论大脑中动脉是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巨大型动脉瘤比例较高;大部分青少年动脉瘤破裂多合并脑内血肿,Hunt-Huss分级高,大部分手术需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部分需去骨瓣减压,特别巨大且复杂动脉瘤需行动脉瘤塑形后再行夹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因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并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48例患者中29例动脉瘤完全闭阻;24例患者出现动脉瘤破裂性出血(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3手术后15d行脑彩超检测,其中24例患者显示重度血管痉挛,8例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靠性依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0排CT脑灌注成像在自发性SA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自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3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筛查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20排CT脑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320排CT血管造影术显示各级的血管分支的分布和走向都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研究组320排CT脑灌注检查显示,其中有20例患者检查出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7例(左侧4例,右侧3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左侧4例,右侧2例),大脑前动脉瘤3例(左侧2例,右侧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左侧1例,右侧1例),颈内动脉瘤2例(左侧1例,右侧1例),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以及部分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一致。结论 320排CT脑灌注成像在自发性SA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蛛血)致脑血管痉挛会发生偏瘫、肢瘫、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引起脑梗塞和死亡,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尼莫地平的疗效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2年3月~2000年8月,本院收治蛛血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1岁(平均394岁),经头颅CT扫描诊断15例,腰穿脑脊液检查诊断6例。脑血管痉挛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其中15例复查CT未见颅内血肿、脑实质出血或脑梗塞。21例中无1例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